川西北白马藏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白马藏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在今天的川西北地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灿烂的历史文化,白马藏族也不列外。在本民族多姿多彩文化中,民间音乐艺术最具特点,淳朴的白马藏族在改革开放以及西部大开发的今天,白马人的民间音乐生态环境形式严峻,本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主体的缺位,年轻人的大量流失导致民间音乐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如何对川西北白马藏族音乐进行有力,有效传承与保护,进而能更好地、有创造性地发展本民族民间音乐形式,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川西北;白马;音乐;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川西北白马藏族民间音乐概述
白马藏族的音乐十分的丰富,在歌曲方面有上山砍柴时的歌、在婚丧嫁娶的迎宾歌、狩猎时唱的歌曲,劳动丰收之歌、修建房子时的打墙歌、喝酒、劝酒歌,白马藏族还有一种传统的锅庄舞蹈形式-“圆圆舞”。在跳圆圆舞的时候也会唱歌,是一种载歌载舞形式,属于舞蹈歌曲。在音调方面,每一种歌曲的音调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领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演唱者一般对所有的民间曲调都熟记于心,根据不同情况即兴编创歌曲,但是演唱的歌曲不会因为是即兴而失去优雅婉转之艺术特性。
白马藏族民间音乐艺术性具有典型性,特色鲜明。白马藏族民歌大多为对应式的两句单乐段结构。 演唱者在节奏的处理上较为自由没有固定的模式,在音乐的节拍上体现出缓慢之势。每一首乐曲上下乐句之间并不完全是规整对等的,但是这里面也不乏有一些方整结构的歌曲。在白马藏族音乐中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节拍之间的重叠,四三拍子与四二的拍子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乐句当中,甚至四四、四三、四二拍子在一首歌曲中同时交替使用。在白马民间音乐中,比较有特色的当属于酒歌,在酒歌中在上一个乐句的结尾部分和下一个乐句的结尾部分都会出现四三的节奏,其它都是四二节奏,这种交替型节奏属于白马独特的音乐特征,在其它少数民族音乐中很难遇见。
二、川西北白马藏族传统民间音乐现状
自古以来,白马山寨的白马人,凭借山水为险阻,和特殊的上司、头人制度、不嫁外族的习俗、加之又远离汉藏文明中心,因此而坚守了民族的家园,也保存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使自己同而不化,融而未合,顽强生存了下来。当下白马人民间音乐的危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白马民族的民间音乐越来越趋于商业化,服饰语言也更加被汉化,目前,只有白马乡和火溪沟中顶端的木座乡还有20个寨子及南坪、铁楼等乡、村的白马人尚较为完整地保留着白马人的语言和服饰,其余寨子的白马人则多已改说汉话和改穿汉服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进入这个民族,使他们在文化上不再闭塞,也能够放眼看世界,随之而来却是忽视了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他们唱的是流行歌或是被艺术化的少数民族歌曲,尽管“白马藏族民歌”以其特有的声韵独领风骚,但当下的境况令人堪忧。在当地,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现在能够完整演唱本民族民歌的人逐渐流失,现在能够演唱且活跃在民间的艺人年龄普遍偏大,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进入暮年,导致现在川西北白马藏族民歌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
三、川西北白马藏族民间音乐的传承
(一)本土传承主体的构建
近年来,白马藏族民间音乐在当下时代的变迁中,其音乐文化在传承主体上出现了“失衡”,这种失衡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当下时代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冲突。很多年轻人由于自身以及家庭原因,早早外出务工以便通过自身劳动获得较高收入,长久以往就会导致传承主体的大量缺失。因此为了更好地让白马藏族音乐能够传承下去,传承主体的构建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民间音乐本土传承的重要手段。中国每天都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白马藏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同样如此,时下白马年轻人对于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普遍偏低,文化主体人的音乐观念已经发生变化,这也使得白马民间音乐的传承主体缺乏后来人。因此培养,挖掘本土的民间音乐传承者,改善本地区经济状况,在当下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采取多种措施,使本民族的年轻人留得住,安心接受本民族音乐文化。让大多数白马藏族年轻人认清本民族音乐目前存在、发展的状态,从而热爱上本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这样才能为川西北白马藏族音乐的本土传承带来新的契机。
(二)传承主体的外延化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各个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都会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使其本民族原生音乐特性受到影响。川西北地区作为四川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要想能够让各个民族民间艺术较好的传承下去,除了培养本土主体传承者以外,外延化传承也是一种重要模式。这里笔者讲的外延化传承是指打破地域概念,让本土的民间艺人走出大山,到就近高校进行讲课。通过授课的形式让那些已丧失生存环境的古老民间音乐艺术在消亡之前进行大量外延化传承,在课堂上,民间艺人通过现场演示,学生们的学习模仿以及利用现在高科技设备对展示内容进行收集、归纳整理、详细记录乐谱、完成保存工作,培养更多传承者。另一方面通过高校这一教学科研平台使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一条适合现状的有效路径,为当地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出现断裂局面提供一定平台支撑。
(三)川西北白马藏族民间音乐的保护
当下,本土民族音乐风格的异化与部分曲目消失是我国各个少数民族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祖国的强大,经济的发展使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改观,但也冲击到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这一人类重要艺术形式。如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本土民间音乐的实施有效保护是当下诸多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保护本土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必定是以“人”为主题实现的,因此要在全民中尤其是青少年中培养热爱传统民间音乐的思想,在青少年中提高对民间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在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保护方面,政府应该加大保护力度,甚至有必要用立法的形式,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并通过法律形式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保证有法可依,触法必究。有了法律的保障,这给民间音乐的保护增添了强大的屏障。法律的介入对川西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关系少数民族之间的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平等,而且关系到人类文化艺术共同的命运和前途。
三、结语
川西北白马藏族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繁杂细碎的工作,通过本文研究中的少许措施对白马藏族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在民间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上实现自我创新,求异求新,同样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途径。正是由于白马藏族民间音乐的风格性十分独特,音乐特性质朴中透露着纯真,给聆听者带来无尽的艺术感知,融入曼妙的本土民间音乐艺术中。当下,各种流行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的相互交织,给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在新时代下传承与保护好本民族的民间音乐,把本民族优秀的音乐形式传承与保护起来,除了传承主体构建以及扩大传承的外延之外,应该在民间音乐的形式上多加创新,迎合当下人们多元的视听特征,大力推动川西北白马藏族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兴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维益.白马藏族研究文集[M].成都:四川省民族研究所,2002.
[2]诺曼·菜布雷西特.谁杀了古典音乐[M].北京:世界图书山版公司,2003.
[3]杨维军.浅论白马藏族的由米和形成[J].丝绸之路, 2003.
[4]杨士宏.“白马”歲族族源辨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曹学社会科学版),19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