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宇宙,为他们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同时对学生思维和意识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结合这个科目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特征,通过有效的交流来丰富科学课堂的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在师生共同交流与探讨中获取科学知识,促进思维发散以及大脑的运转,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课堂;有效交流
  1    小学科学课堂交流的种类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课堂教学中能够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与探究。所以,课堂上有效的交流是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手段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研究数据以及教学经验来看,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育中有着诸多优势和效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交流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
  1.1  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是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多是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同桌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想法和思路,彼此之间相互交流来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设计的问题。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尤为重要的部分,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兴趣,又有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增进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交往,通过彼此交流来指出对方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此过程中,既能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团结协作意识,还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2  师生间的交流
  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之外,师生之间有效交流在课堂教学中也尤为重要。在以往课堂模式中,教师大多扮演演说家的角色,自顾自地讲解知识,灌输思想,将学生当作听众,鲜少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难以真正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果与质量很不理想。尤其对于神秘有趣的小学科学学科而言,学生缺乏自主表达和探索交流的空间,则会极大地限制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教师要能够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启发者和辅助者,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与讨论中,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教师要能够树立先进的思想和理念,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良好的互动模式下,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感受。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知识,既能够保障教学的效率,又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从而促进小学科学课堂合理有效地展开。
  2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
  2.1  做好課前准备环节
  若想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教师首先应当作好课前准备环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把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进而对教学过程展开科学的安排和设计,保障备课的充分有效,提前构思在课堂上展开哪些交流活动。哪些内容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哪些问题可以展开师生互动,教师应当对此提前做好安排,才能够做好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促进交流活动的实施和展开。交流的内容和方式要力求科学合理,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进行,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对课堂交流的内容进行优化和设计。在做好充分全面准备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保障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
  2.2  教师明确自身定位
  正如前文所言,以往课堂模式下教师大多扮演领导者角色,学生缺乏发言权。这种教学方式和理念显然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能够对此加以改进,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职能和作用,充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服务者角色,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疑难,做到为学生答疑解惑,指明学习的方向和道路。在小学科学课堂实践教学中,应当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质疑和表达,畅所欲言,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和沟通。小学生通常对教师有着畏惧心理,教师需要通过行动来消除隔阂,给予学生理解与尊重,让学生摆脱心理的负担和防备,从而促进课堂上的有效交流。
  2.3  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有效交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也得到普遍的应用,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空间和机会。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科学知识,也可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讨论来分析、解决问题。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保障小组内部学生的均衡和合理,确保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让组员共同参与到探究与讨论中。例如在科学实验环节,便可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讨论,得出小组的意见和结论,然后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让每位学生充分融入学习与讨论中,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交流,保障科学教学的效果。
  3    结语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激发学生探索世界奥秘,提升探索欲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显然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结合实践经验来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才能够活跃课堂氛围,点燃学生的科学兴趣,保障科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导刊(中旬),2015(2):63.
  [2]周建国.小学科学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0(8):78-79.
  [3]肖会亮.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6):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