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外科学颅底骨折说课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颅底骨折是外科学颅脑损伤疾病中最为典型的伤情之一,在颅骨骨折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较难理解。该文根据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理论与临床实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对颅底骨折内容进行说课设计。
[关键词] 外科学;颅底骨折;高职院校;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a)-0143-02
说课是教师针对教材中的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用口头来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方法[1-2]。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3]。也是目前各类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的必备环节[4]。该节课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情况,依据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多元化授课模式[5]。下面将对颅底骨折这一章节进行说课设计,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展开阐述,
1 说教材
1.1 教材介绍
所采用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龙明、王立义主编的《外科学》(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第7版)。该教材根据临床医学岗位服务需求进行编写,很好地体现了医学“三基训练”模式,涵盖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外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接轨执业医师考试内容,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1.2 课程分析
选用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颅底骨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解剖基础知识、外科疾病处理原则和颅骨骨折部分内容,这对该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课内容是在外科总论基础上对颅脑损伤疾病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对学习颅脑损伤其他疾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3 教学目标
依据《外科学》教学大纲、“三基训练”模式及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结合该节课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1.3.1 知识目标 掌握颅底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措施及处理原则。
1.3.2 能力目标 能熟练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掌握其治疗措施。
1.3.3 情感目标 通过案例引入分析,结合颅底骨折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激发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技能。
1.3.4 突出重、难点 综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与难点。重点: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难点:颅底骨折的临床分型。
2 说学情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教授对象是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学生特点: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高,好奇心强,对外伤救治方面有很大的学习兴趣[6]。但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不足,对颅底骨折的概念还比较陌生[7]。而学习却又缺乏逻辑性,死记硬背的较多,效果却不明显[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举临床实际病例进行分享,并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法,问答式教学、分组互动讨论法,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引导学生完成对颅脑损伤的学习。
3 说教法
结合教材和学情的特点,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图片展示、临床病例分析、小组讨论、问答教学等,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传达给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9]。同时,也结合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进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今后临床执业能力培养。
3.1 多媒体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患者和大熊猫图片、头颅CT片,加以对比,更加形象化地提示颅底骨折的各种类型。
3.2 临床病例分析
收集临床实际颅底骨折病例,参照往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型,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进行案例分析,增加学生病例分析及实践操作能力。
3.3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颅脑损伤方面实例,并讨论本病与其他损伤的区别,增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4 问答教学
通过学习,提问“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的区别”“颅底骨折的诊断方法”等问题,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4 说教学过程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学过程设计4个环节,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颅骨及颅底解剖学结构知识。
4.1 导入
由大熊猫、头部受伤的病人两张图片引入,一工人受伤后鼻腔出血在医院急诊科就诊时的情景病例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疑问:大熊猫跟本节课讲授内容有联系吗?在情景病例中如果你是医生,你该如何做呢?能让他直接回家吗?该如何帮助他呢?为何工人鼻腔出血医生却不主张填塞?带着这些疑问,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沉思在“猜想”与“探究”之中,带着这些问题期待在课堂中寻找答案。
4.2 新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结合临床疾病实际案例,分析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作用于颅骨引起颅底骨折原理[10]。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原因会造成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后有何表现?诊断依据是什么?该如何处理?通过分组采集病例、收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得出本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教学目标:颅底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处理方法。同时教会大家怎么从实际病例中做好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用“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以加強记忆效果[11]: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耳后乳突区,熟知病变部位,判断颅中窝颅底骨折情况;看看伤者双眼周和眼睑瘀血和充血情况,如“熊猫眼征”“兔眼征”等;对比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后的区别,并用列表法对比三者的特点。该病处理原则上采用总结记忆:做到“一抗二要三不四禁”[12-13],既一抗(抗生素+TAT);二要(要正确体位,要头下垫无菌巾);三不(不擤鼻涕,不打喷嚏,不用力排便);四禁(禁填塞,禁冲洗,禁滴药,禁腰穿),加强学生记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的思想和手都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执业能力,为今后临床分析、解决病例打下坚实基础。 4.3 总结练习
通过练习回顾课堂授课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导入回放和能力训练:提问学生对课前导入内容的分析。如:大熊猫和受伤患者有什么关系?作为医生该如何处理伤后鼻腔出血的问题?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4.4 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结合该次颅底骨折学习内容,如果生活中遇到类似患者,你会怎么办?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课后让同学间分组讨论,也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课后思考能力,加强知识记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紧急外伤救护方面的应急能力。
5 教学反思
做好“传道、授业、解惑”,把临床实际病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情感教学带到学生中,并结合医学专业学生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贴近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大纲,把课堂理论延伸到临床实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对学习颅脑损伤其他疾病奠定基础,也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起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全伟.医学高专外科学《骨折概述》说课设计[J].科技视界,2014(11):246.
[2] 杨银平.谈高职院校教师“说课”[J].教育与职业,2012(2):143-144.
[3] 宋艳荣,陈海翠,李春建.说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11-12.
[4] 王秀艳,赵栓枝,孟晶莹,等.“说课”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S1):375-377.
[5] 汪涛,黄玲芳.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课程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5(24):76-77.
[6] 王运贤.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课程说课设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9):122-123.
[7] 李江,吕昀,戴建新,等.说课在高职《临床医学概论》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0):275-276.
[8] 张玉顺.说课时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168.
[9] 朱坤英.高职助产专业产科学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7(4):64-66.
[10] 詹昱新.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5):310-311.
[11] 魏青春.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6):527-528.
[12] 姜洪刚.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治[J].中外医學研究,2013(24):193-194.
[13] 彭卫华,段强,常会民,等.外伤性脑脊液漏的诊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4(22):4993-4994.
(收稿日期:2019-02-13)
[作者简介] 江雷振(1982-),男,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科临床、脑出血、颅脑损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0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