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食品化学课程改革背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结合课程的特点,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效。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食品化学 教学改革
  1课程改革背景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提法也逐渐被高等教育界所认可。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任务的是占全国高校数量三分之一以上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他们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的目标,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食品专业学科历史起源较传统学科晚,同时又具有发展迅速;学科交叉性强;应用性强;具有地方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也是众多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专业。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食品相关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为食品企事业单位培养食品生产及管理、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对于这些方面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食品相关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之上,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该课程是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一门基础应用科学;并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新的食物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的课程。
  2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品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和掌握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食品不同成分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了解这些变化对食品的色、香、味、营养质量、卫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化学相关的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拓宽专业口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食品化学知识体系框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以后從事食品、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以及食品生产和食品卫生的管理等工作时,直接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食品储藏、加工中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3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
  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主要通过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处理各课程内容间的交叉问题,调整教学内容,达到突出食品化学的重点与特色,增强课程知识的应用性。《食品化学》在内容上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存在一定的交叉,又与《食品酶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添加剂》、《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毒理学》等专业方向课程部分重叠。笔者与教研组教师一起,针对每一个部分的内容以及交叉重叠的情况,进行细致推敲、深入讨论,力求使内容更为合理、精炼,重点更加突出。
  4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充实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为学校广泛应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将教学文字简单制成幻灯片,上课时放映,学生记录笔记,学生有时根本来不及理解内容。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一些应用层面的改进,例如在学习“美拉德反应”相关的内容的时候,抽象复杂的化学式是学生学习时较为头痛的一部分,也是讲解的难点,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利用多媒体动画软件,将反应发生的过程制作成形象生动的演示动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4.2案例式教学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实际食品生产和食品检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探寻感兴趣的食品化学知识,进而强化食品化学的理论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的凝胶性质时,用生活中常见的炒鸡蛋作为引子,让学生易于理解凝胶的过程,同时进一步用炒鸡蛋时加热温度、加水、加热时间等,引导学生对于蛋白质凝胶的影响因素进行思考。通过案例式教学方式,用案例串联知识点,用形象把握抽象。
  4.3讨论式教学
  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即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然后对学生循循善诱,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最终答案靠拢,然后通过归纳法将学生的各种答案进行总结、归纳、去伪存真,最终将问题解决。例如,在讲授到食品添加剂这一章节时,提前两天向学生抛出“食品添加剂的罪与罚”题目,让学生自由组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收集案例、论据等,课堂上抽出少量时间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探索、收集资料、表达观点,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辩证思考的能力。
  4.4互动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时会使课堂缺乏互动,在幻灯片播放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经常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在课堂上,根据讲授的课程内容,让学生结合在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现象,进行联想,发表看法,将理论与实践互动与师生间互动这两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教师随时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同时促进课堂氛围更轻松、更活跃,也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5考核方式调整与改进
  加大平时成绩及半期考试成绩的比重,让考核更能反映出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考试题目中增加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分析、图表分析及多项选择题目看,提升了考核内容和生产实践的结合度。改革后的成绩综合评定办法:期末考试50%+半期考核成绩占20%+平时(包含回答问题、汇报讨论和随堂习题等)30%。   6课程改革初步成效
   食品专业学生为理科生,生源中女生比例大于男生相等,学生们在中学阶段的基本的化学、生物、物理等基础知识储备相对也比较扎实,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学习过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这两门基础化学知识,但是作为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对于本专业的概念和敏感度不是很高,但学生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7结论
  通过一些列改革措施的推行,教研组教师集体听课和学生考核成绩等几方面考核指标表明,本课程的改革达到了如下几方面的初步成效: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并初步掌握文献检索、专业英文翻译等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善于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中,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专业核心课程改革项目(《食品化学》)项目编号:2011;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合同编号:KJQN201801344;重庆文理学院引进人才项目,项目编号:R2018LX07;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stc2016jcyjA0552。
  作者简介:黄威(1984.06-)女,漢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研究生,助教,重庆文理学院林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研究方向:食品活性成分加工及性质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01): 10-11.
  [2] 赵军,赵新泽,李卫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09):40-43.
  [3] 王储炎,金健,张新红,李菁.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食品工业,2019,40(01):290-294.
  [4] 张帅,董基,黄志明.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04):221-222.
  [5] 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8.
  [6] 权伍荣,崔福顺,历建刚.食品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1,23(02):153-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2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