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充分运用班公约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学生加强管理是班务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管得太多学生会反感,管得太少学生又会松懈,甚至影响课堂纪律,导致教师上课质量大打折扣。管理学生不如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只有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才真正说明,学生自我成长了。利用班公约促使学生养成自我约束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班公约能替代僵化的管理手段,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师生对抗的情形,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繁重的班务变得轻松和简单。班公约的制定也可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现实的校园生活是理论实践的大舞台,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价值观有了实践应用的场景,制定出更具可行性与实践性的班公约。
  关键词 品德课程 班公约 促进 自我管理
  目前,国内对班公约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能力的课题研究热度不足,理论指导思想也没有形成体系,过分依赖班干部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容易使孩子养成横蛮管理的习惯,不利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
  1制定合理的班公约是自主管理实施的保障
  1.1班公约的合理制定
  合理的班公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两个原则。可操作性是指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得到的公约才有意义,否则就会失去了作为公约的存在意义;实用性原则是指在制定班公约的时候,一定要具有简易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严谨挂钩在一起,避免写出来的班公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造成不具备实际操作的资源错配。
  1.2德育工作与班公约制定的有机结合
  1.2.1在品德课堂上对孩子价值观的引导与灌输
  当下,品德课除了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外,还包括了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和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对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竖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1.2.2认清生活本源,学会制定班公约
  我们所认知的社会是一个大社会,班集体是一个小社会,在班集体,同样有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层级管理等问题存在。制定一份适合生活本源的班公约,才能让学生更乐意自觉遵守。什么才是适合生活的班公约呢?其实就是把一个班当成一个社会来看待。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会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在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都不一样。在班上,这种情况同样存在。让孩子意识到这点,学会在制定班公约的时候,做到尊重每一个人的家庭背景,这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假如班上有一个孩子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在制定班公约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他的生活习惯,他所在的民族的一些少数民族风俗。避免制定出不适合班上某些特殊情况孩子的班公约,然后用班上定的规矩一定要共同遵守为理由,强制这些孩子去遵守违反他的家庭或者民族信仰的条约。
  班是一个大集体,班公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约束孩子,约束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并非抹杀他们的个性。在制定班公约的时候,要做到适合、公正、严谨和普遍性。
  2班干部是班公约的有力执行者
  在学生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之前,班干部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能够成为班干部的学生,一定有其作用和过人之处,一个优秀的班干部,应该很懂得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和心理都不成熟,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越差,高年级的孩子也不见得就比低年级的孩子好,因为自我约束能力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它必须是在校园生活中锻炼而成,而且是反复多次进行锻炼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
  班干部的培养需要考验的是班主任老师的智慧和耐心,毕竟我们的学生只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还是非常缺乏,需要班主任老师从旁指导,并且引导他们学会运用班公约规范同学的举动。
  办公部虽然是班公约的实施者,但是他们首先要学会把心态放平,一个好的实施者并非凌驾在同学的头上的权威者,而是在执法的过程中和同学共同成长。其他同学身上出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可能班干部身上也有,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做到一视同仁,切莫因为班干部的身份而忽略了他的错误,错过了纠正孩子的机会。
  除了执行和落实班公约的精神以外,班干部还应该起表率作用。但是,我们的孩子都是未成年人,能当上班干部的人虽然心智和自我约束能力比其他孩子好点,但他们还需要培养和锻炼,让孩子们在落实班公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心灵上的洗涤,提升约束自我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班干部培养工作。
  3班风建设立足于班干部退出机制的完善
  为什么班干部需要退出?那是因为班公约终极目标是让所有孩子都能够按照班公约的约定实现自我约束。但是,班干部在什么时机退出?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把握好尺度。
  班公约从零到形成以后,都需要班干部和全体学生参与进去。在制定班公约的时候,班干部是不可能退出的,因为他们也是班内的一份子。在班公约执行的初期,大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公约的内容和要求,这个时候,班干部就是很好的执行者。在落实到每一个人都需要遵守班公约的同时,班干部和同学之间的摩擦是增大的,如果放任这种摩擦不理,就会影响班内的团结。为什么会出现班干部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呢?那是人的天性决定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喜欢或者希望有人来管理自己,大家都喜欢自由,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但事实上,约束无处不在,不守规矩的人早晚都是会吃亏的。所以,只有实现学生按照班公约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才是每一名班主任的终极目标。这里也就牵涉到班干部退出班级管理的时机了。
  什么样的时机退出才是最好的呢?既不是班公约形成的初期,也不是班风已经得到改善的后期,而是班風形成了一段时间的节点,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能够按照班公约自我管理,只有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把心理调整过来的时候,就是班干部退出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都享受到人人都遵守班公约的好处,如果有学生违法班公约,那必定就是侵害了其他学生的权益的人,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知道该怎样对他进行批评和教育,而且他们在批评和教育别人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受益。当学生纠正学生错误最后变成学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那么班公约就真正发挥作用了,孩子们就真正形成了自我管理的良好循环。
  班干部在班上执法始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班干部在心理上有优越感,其他学生面对同龄人里头的“官员”,心理上有自卑感,这对于学生都没有好处。所以,班公约最终的目标就是代替班干部的管理,让孩子回归到自我管理的道路上才是学生在成长路上的正途。
  在班干部退出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班干部的心理变化,做好班干部的心理疏导。从 班干部到去掉班干部身上的光环,过往的班干部会有心理上的适应期。也许他们会一下子忘记了,自己已经不是班干部了。甚至他们在正当地行驶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施行的管理权,提醒某个同学违反了班公约的时候,可能也会被某些同学认为是在耍官威,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为此,老师就应该有预见性地做好疏导的工作。正确的疏导方法,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和其它同学并没有任何区别,去提醒其它同学违反班公约,只是在实施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拥有的权利而已,并非与班长的身份有关系,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学生,遇上违反班公约的同学,都应该主动提醒;在学生方面,也要让他们放下对班干部的偏见。正确地认识到,制止不正当行为是班上每一个同学的义务和权利,当他遇上不正当的行为出现的时候,同样应该挺身而出,制止这些破坏班公约的行为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杨兵.魅力班会是怎样形成的/班主任工作助手丛书[M].轻工出版社,2010.
  [2]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3] 周凤林.学校德育顶层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 陈锐华.“四结合”策略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学报,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3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