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与传统的师范院校相比,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中创办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妥善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切入点之一就是要探索既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要求,又符合各自办学实际与服务定位的、富有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学专业概况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可以上溯到1988年的原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艺术系,2007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试点学校。经过多年的改革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多年来,为滇西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了无数优秀音乐基础教育师资和相关艺术工作者,本专业毕业生在当地中小学也成为主要教学骨干,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发展情况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至今已开办了十多年,人才培养方案也不断地进行编写与修订,本院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结构为三个平台和一个环节,即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每个平台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毕业实习等。
  其中,艺术概论、音乐美学、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合唱与指挥、形体与舞蹈等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从11版到17版中一直都有,但侧重点不同,17版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体、更完善,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的思路更清晰。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目前17版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于大理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外,具有扎实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有较强的音乐实践教学和表演能力、能传承地域优秀传统艺术精神,有创新精神和有一定研究能力,能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以及从事音乐文化藝术相关工作的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共同的特征,其核心内涵均应突出三性:教育目标的应用性、教育内容的专业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一)教育目标的应用性
  教育目标的应用性是指要依据地方大学的办学定位及教师专业的职业属性,在学科专业教育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基本理论、技能等知识,并以学生个性化地建构知识体系为重点。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并依据教育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内容。在目前17版的培养方案中,很多课程是应用型的课程,如合唱与指挥、自弹自唱、音乐教育导论与教学法、钢琴即兴伴奏、民族器乐演奏、少数民族器乐制作等。
  (二)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是在对教师教育职业本质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技能、专业意识的训练与养成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依托教师教育课程及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将“实践性”作为“应用性”目标实现的具体手段,起到沟通专业理论转化为专业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桥梁作用。
  其中,教育目标的应用型和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技能训练“日常”化,通过音乐采风、艺术实践、教育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加以应用、总结和提高,以保障应用型专业教师的规格与质量,让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够依据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在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比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更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现17版的毕业实习时间增加到20周,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高校学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从而体现了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应用型和实践性。
  我们在学生的教育见习、毕业实习中,建立了与地州、县很多中小学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如中学包括下关一中初中部、大理州实验中学、下关六中、大理四中等,小学包括大理州实验小学、少艺校、下关四小、大理一小等。其他还有大理州各县市长期实习合作基地,如巍山的文华一中、群力小学、南涧一中、鹤庆一中、剑川沙溪的中小学等。
  通过与本地基础教育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自身教师教育置于本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中,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双向开放与互动,及时吸取来自实践中的鲜活“养料”,在服务中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和实力。
  如今后学院再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审定时,我们可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再扩展实习基地范围,建立从省、州市、县的上中下的中小学实习基地。让学生在不同的实习环境中体验、总结、提升自己,最终在毕业前能达到一个音乐教师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三)教育内容的专业性
  教育内容的专业性要求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上,以学科基础和学科方向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来保障学科专业的基础及专业深度,以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来保障教师教育的专业属性。
  其中,在制定17版培养方案时,专业教育必修课程的设置较为合理,很多课程之间还具有承前启后、相互衔接的作用及要求。而在个性发展选修课程中,学生在这块上能自由选择的课程并不多,而且还有很多限选课程。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在整个总学分中占的比例分值又相对高一点,所以感觉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个性发展选修的课程比较受限。个性发展选修课程中的课程是不分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是作为专业必修课程的强有力补充和支撑,如果学生在这块课程中接触不到专业性延伸的相关知识,那将会是专业学习的一个欠缺和不足。
  今后在修订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个人认为,个性发展选修课程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如在今后学分能保障的情况下,调整和增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课程,除了《白族音乐概论》外,增加如《白族三弦弹唱》《霸王鞭》等地域性民族性的课程,一来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来可以更好地突出地方大学的特色性。所以,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得从学校到院系部门等,再仔细斟酌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各学分之间比例的重要性,这样我们所培养的音乐学专业人才才是一专多能、全方面发展、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彰显以白族音乐为代表的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特色,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构建多学科优势互补、兼容并蓄、互动发展的学科创新体系。这也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根据区域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以人才综合素质教育为重点,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能适应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和文化建设需求的专门人才。
  我们要将综合性大学的潜在性综合优势与长期的教师教育办学经验相融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办学实际与服务定位的新型音乐学教师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黄崴.教师教育国际化比较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查有梁.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段丽丽(1981—),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大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