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的界定在还处于“各抒己见”的阶段,所以对于中国艺术歌曲在教学中价值体现的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通过教学实践,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去挖掘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更好地去诠释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艺术歌曲是一种音乐艺术的体裁形式,在20世纪流传于中国,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中国艺术歌曲”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逐渐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音乐体裁形式。艺术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的相结合,而非东拼西凑。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含义
十八世纪,艺术歌曲起源于德国和奥地利,作曲家把音乐和诗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体裁形式,艺术歌曲与传统的民歌大不相同,音乐风格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结构特点。艺术歌曲是非常严肃、严谨的艺术作品,一般为声乐独唱作品,现今艺术歌曲出现在很多音乐会上并作为保留曲目。
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流入中国,是音乐创作的一种特定体裁。我国音乐家把诗歌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借助西方曲调,创作出了中国艺术歌曲,很完美地呈现出音乐与文学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具有严肃意义的歌曲体裁。”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历经几百年,流传于世界各地,结合了每个地域的民族习俗、传统文化、创作特点等等,歌词大多采用优美的诗句,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歌词感情色彩极为浓郁,结构精致、内容丰富,且曲调优美,尤其注重钢琴伴奏,许多艺术歌曲现已存入声乐教材并出现在各大高校的声乐课堂教学中。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中国艺术歌曲歌词多为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文学作品,曲调创作吸入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技法,结合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歌曲风格,呈现新的特色。
艺术歌曲以钢琴伴奏为主。每首主旋律相对应的都编配有正谱伴奏。虽然伴奏乐器相对单一,但是伴奏与歌唱占有相等的地位,因此钢琴伴奏尤为重要。情感内容丰富。情感是艺术歌曲的灵魂和精髓。中国艺术歌曲曲调表现力很强,调性多以抒情为主,侧重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作曲家用音乐曲调完美诠释文学语言,呈现出艺术歌曲的内涵与意境。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
中国艺术歌曲有其特殊的文化和教学价值,在各大高校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音乐艺术包含中国艺术歌曲,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诗韵美、艺术想象做了有效结合,吸收了中国民族精神的元素,中国艺术歌曲出现在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直接感受艺术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日积月累,随着对美的认知能力而提升各项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把中国艺术歌曲渗入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中,让高校学生亲身去学习并感知美的能力有很高的价值。
(一)多元化的音乐美
艺术歌曲是音乐多元化美的一种体现,“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一种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体裁形式,把音乐美与文学美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大家更直观感知它的美,本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和艺术歌曲的产生与发展都密不可分的,有着深度联系。
(二)音乐美与文学美的有机结合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艺术歌曲不仅仅包含音乐自身价值,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的价值。中国艺术歌曲涵盖了很多中国传统的、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含有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
三、中国艺术歌曲在教学中的价值
所谓价值,主要分为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两方面。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本质上就很受重视,如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工具性价值的范畴。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价值并为其更好的诠释在教学中的价值。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演化、汇集成的反映中华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各个是阶段中,各种思想、观念、文化的总体表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
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主要借鉴了这一部分,意味着它是传统文化所传承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所以,中国艺术歌曲要借助高校声乐教学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二)民族精神的弘扬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也代表了民族的基本精神,即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标志是和民族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1938年诗人艾青所写的。在这首诗中,主要表达了自己爱国的心情。当日本侵略践踏华北地区,中国人民奋勇战斗,为革命而粉色碎骨,不屈不挠的斗争着。青年诗人艾青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满怀对祖国炙热的爱以及对日本侵略军的仇恨。
诗的结尾这样写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作曲家陆在易通过《我爱这土地》这首优秀文学作品,用简单的音乐符号谱出了优美、激昂的旋律,反映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以“假如”开头,用“嘶哑”描绘鸟儿的歌喉,由生前鸟儿的歌唱,到鸟儿死后埋葬在中国大地,结尾更是令人感慨,用鸟的形象来代替自己对祖国的爱,表达了赤城的民族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在这项伟大的任务中,高校大学生担负的责任很重,他们要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民族精神,之所以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渗入中国艺术歌曲,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艺术歌曲,去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用相对简单的音乐符号感知先辈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衍提供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三)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提升感知能力。中国艺术歌曲作为音乐的一种重要体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所以,通过中国艺术歌曲在教学实践,不但可以拉近学生和作曲家思想上、心灵上的碰撞,还能传递给学生感作曲家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四、结论
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与普及,不仅提高了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体现,也渗入了高校音乐教学强化功能。作为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体裁,越来越引起各大高校的重视,既体现了中国艺术歌曲的价值,同时,也认同和实践了高校教化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曙明,宁萍.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田晖,李杰,刘洋.交响乐艺术与声乐教学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7.
[3]徐敦廣.论高师声乐教材与中国声乐曲目的价值取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
[4]夏小玲.论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音乐创作,2012(3).
作者简介:刘馨(1983—),女,汉族,河南郑州,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