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及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明确了依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校际间均衡发展的核心在于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并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关键词:义务教育;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111-03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发达,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促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迫在眉睫,因此,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及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现状
Z旗从2014年开始试行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以切实改变薄弱学校面貌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为重点,以促进全旗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为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努力,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区域内教师轮岗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一)教师轮岗交流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受到阻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没有激励性的保障措施。目前,Z旗城乡参与轮岗交流的69.5%的教师为了晋升职称或是提高工资收入。但轮岗交流效果不够显著,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参与轮岗交流后,不能得到应有的奖励性报酬。因此,为轮岗交流教师提供住房保障、建立津贴和专项基金,晋升职称优先考虑轮岗交流教师等措施至关重要。
(二)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轮岗交流中存在的不适应和人数不足问题
城镇教师下派到农村学校轮岗交流的老师对工作有着抵触情绪。贾建国在研究中指出:“城乡教师交流,并没有征得各方利益者的相互认同,而是通过政府部门的主导具有强制性色彩。”
在访谈Z旗城镇学校的吴老师时他谈到:“政策好,我们虽然是自愿申请去农村学校轮岗交流,可是大家心里还是不愿意去!孩子小,上下学要接送,我们家都在城镇。从家往农村跑也是一种困难……”王老师谈道:“我们去农村工作不适应那里的环境,主要是不适应工作环境,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跟不上,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就是个玩,怎么教育他们是一个大问题,不像城镇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真令人头疼……”
所以,城镇教师对轮岗交流制度是有一些排斥的,有的老师每年补助两万元也不愿意去农村工作。还存在人数不足问题,访谈中M学校校长提到:“农村学校由于师资问题,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开不全,如果交流来的老师再多一些,对农村学校会有很大的帮助。可是还是会存在城镇教师到农村轮岗交流工作不适应以及学科配备不均和人数不足等问题。”
(三)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轮岗交流中出现工作量增加的问题
在一次访谈中,城镇学校李校长提到:“从乡村学校交流到城镇工作的老师还是想回去,因为我们学校有52个班级,平行班之间竞争激烈,家长意识和农村不同……”“据我了解乡村教师课程少,学生数量相对城镇学校要少,有的学校没有平行班,这样工作起来较轻松,而我们学校的教师课比较多!”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工作压力较大,城镇学校都会组织集体备课,而乡村教师大多是自己备课,这对乡村教师又是一种不适应,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白老师在乡村M学校是三年级的班主任,承担语文课的教学工作,班里18名学生;2017年9月到城镇K学校轮岗交流一年,期间,她承担K学校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任教语文课。但是K学校三年级一班有52名学生,她还要上两个班的语文课,试想一下子增加原来工作的几倍,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呢?
(四)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轮岗交流中面临家长不信任的问题
家长不赞同学校总换老师,学生也需要适应。R校长谈道:“给去年交流到我们学校的老师安排四年级的语文课并带班主任,教了不到一个月,家长就要求换老师,学校没办法只能安排代课老师接替他的工作,让交流来的教师教其他课。”因为家长知道轮岗交流来的教师只教学生一年就又回到自己的学校去了。
对此,有的家长说:“我女儿五年级,对于更换老师我是有意见的,孩子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如果能教到毕业,我没有意见。
但是只教一年,六年级时再换老师对孩子来说不合适,因为孩子刚适应新的老师,就又走了。”综上所述,乡村轮岗交流来到城镇学校的教师还面临家长不信任的问题。
二、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政策
应该设立激励标准,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加快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荣誉体系,从精神关怀层面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
在Z旗的调研结果显示,有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不健全问题,也有教师资源分配不合理现象,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通过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师轮岗交流政策,从而有效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威廉姆斯(James Williame)通过研究发现,人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潜力只能发挥很小一部分,大概在20%~30%,但是如果有良好有效的激勵措施,就可以发挥80%~90%的潜力。
教师的潜力也是需要挖掘的,激励机制同样需要完善,尤其是农村教师,只有调动积极性才能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给予教师的激励应该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去思考。首先政府应保障农村教师应得的激励经费;其次各学校应根据情况,建立考评机制和晋级晋升机制,给予轮岗交流教师更多的提升空间。
(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到城镇工作时,学生家长存在不信任、教师对城镇学校工作节奏不适应,关键在于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 所以在2014年Z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体育局联合印发的《Z旗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方案(试行)》明确提出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形式,各校对有培养前途的或急需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中青年学科教师可以选派到旗内学校培训,培训交流期限不超过一学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通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观课、教学反思等教学活动,就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培训。通过帮扶,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化能力。
而城镇教师则需要转变观念,教师到农村轮岗交流是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评职称或晋升增加优势。
因此,城镇教师应该转变功利主义思想,要有责任意识。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责任感,轮岗交流学校重视轮岗交流老师,了解乡村学生的情况、要尊重和欣赏他们,从而提高城乡教师轮岗交流的效果。
1.城乡教师轮岗交流要明确规定期限。
要明确规定教师轮岗交流的时间。教师轮岗交流应该是应尽的义务,同时还要制订保障措施。《Z旗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方案(试行)》通知中提到了交流形式,规定:确因工作需要或生活需要的教师可实行城乡交流。交流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教师,根据学校学科和岗位需求情况,如学校确有岗位需要的可延长交流期限。
在通知中明确提出城乡轮岗交流教师工作时间为一年,可是在调研中发现因为轮岗交流时间太短的问题,一年时间教师没等适应新的环境就已经到期,Z旗应该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的同时因地制宜。在访谈中许多教师也谈到轮岗交流的时间问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制特点,小学六年为一轮的教育循环(还可以是1~3年级、4~6年级的小循环),初中则是三年为一轮的教育循环,如果按照这样的周期安排,规定参与轮岗交流的教师轮岗交流三年,教师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家长不但会认可交流来的教师,也有利于学校对轮岗交流教师的管理和评价。
2.城乡教师轮岗交流除了强制性规定交流的地方要适宜。
《Z旗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方案(试行)》通知中提到:将教师到农村牧区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
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备一年以上农村牧区学校工作经历。学校要保留交流教师在原学校聘任教师职务的岗位细分等级,教师在农村牧区学校任教情况,作为评选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可以看出对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做出了强制性的规定,因此,教师自愿报名参与轮岗交流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除此之外,教师轮岗交流的学校选择是个大问题,由于Z旗特殊的地理位置,教师参与轮岗交流后会产生照顾家庭、住宿、交通等问题,在调研期间,许多教师反映了此类问题,因此,Z旗可根据学区范围进行轮岗交流。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谈到,交流的地方不要太远,要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进行轮岗交流。这样既解决了教师交通问题又可提高教学质量,让参与轮岗交流的教师可以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正在从基本均衡向内涵式均衡跨越发展,这就要求有一群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智慧的专家型校长领导学校。
可是从目前来看,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适龄儿童急剧减少,出现了大量的“麻雀学校”。过去是一村一校,现在大多数农村学校被撤并。由于学校情况不同,同为校长,但工作内容、工作重心、工作量等差异较大。
因此,要实现农村校长职业化,就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在均衡发展基础上重新规划中小学布局。职业化标准提高后,校长关注学校工作细节、研究学校教学业务、心系师生成长,更快适应农村学校的管理,才能有效促进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进行。
(四)家校合作、改变家长的观念
教育是由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相互协作的过程。因此,改进乡村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尤其是从城镇轮岗交流来的老师,要引导家长配合,教师才能有效开展工作,才能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应该理性对待教师轮岗交流问题,尤其是城镇学生家长,不应该全盘否定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二者只是工作平台不同而已,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教着不同的学生,家长们应该消除偏见,客观对待从乡村交流来的教师。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是促进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举措,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各地应该建立健全轮岗交流制度,使城乡教育发展得到质的改变。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度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内蒙古双语教育70年实践与经验研究》(项目号18AMZ013)阶段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白红梅。
参考文献:
[1]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钟效铭.教育政策执行现状及执行力的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3]贾建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问题及其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08,(20).
[4]贾晓静,张学仁.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问题、原因及对策[J]. 教师教育论坛,2017,(7).
[5]蔡安宁,管敏.教师交流轮岗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基于被交流轮岗教师的视角[J]. 现代教育论丛,2017,(1).
[6]杨跃.论教师交流制度的正义性[J].全球教育展望, 2016,(9).
[7]卢尚建.城乡教师教学交流互助机制的构架[J]. 教育评论,2016,(3).
[8]蔡永红,王莉,左滨.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对交流意愿的影响——交流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 2016,(4).
[9]徐玉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体制机制的困境与破解[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4).
[10]姜超,鄔志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类型、评价和建议[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
[11]王夫艳,叶菊艳,孙丽娜.学校里的“陌生人”:交流轮岗教师身份建构的类型学分析[J]. 教育学报,2017,(5).
[12]安雪慧,杨银付.中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科学,2016,(4).
[13]孙刚成,翟昕昕.义务教育教师轮岗交流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9).
[14]王秀丽.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特点、对策及其启示——以德克萨斯州公立中小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8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