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存在认知障碍、能力障碍、制度障碍等。家长、教师的观念、能力,制约家校合作水平的提高。通过转变观念、能力培训以及建立相关机制,可以形成多方面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 观念转变 能力培训 合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32-01
一、家校合作概念及责任划分
家校合作,指以学校为主导的,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的双方教育合作活动。学校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领域,以促进孩子发展为目的,互相配合、支持、协调,这种互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初始环境,人们一般认为,家庭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心理,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教化公民的主要场所,负有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学生身体、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审美等素质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肩负着家庭和国家、社会的未来。
二、当前家校合作的障碍
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合作实践,我们认为,目前存在的家校合作障碍,主要有认知、能力、制度等方面。
(一)认知障碍。
1.我校地处农村,在西咸合作的新城建设中,当地村民因土地征用、住房拆迁获得较大经济补偿。一些家长的观念因此发生异化,认为孩子上学好坏无所谓,对子女的学习比较漠视。
2.因大学生就业压力,农村户口逐渐“吃香”,部分家长对教育投资的回报持怀疑态度,不太愿意为孩子过多付出,孩子学习好是意外之喜,孩子混日子也不在乎。
3.部分农村人员,学历虽低,非法致富,不良示范的作用让家长认为孩子读书明理则会过于“温顺”,不利于生存。
4.部分教师也存在认知偏差,或者认为家校合作可有可无,或者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一律归结为家庭教育后果,引起家长的反感。
(二)能力障碍。
从教师方面看,关于家校合作的理论、方法、手段,存在欠缺。如何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如何与家长相处,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
从家长方面看,一般在引导孩子道德上处于自发状态,对孩子的学业,也缺乏指导能力。孩子回家后,常常被网络游戏吸引,不做作业或者抄袭作业,家长也缺乏有效方法加以改变。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逆反心理,当孩子与教师、家长发生冲突时,多数家长也缺乏有效手段化解矛盾。
(三)制度障碍。
关于制度障碍,我们认为,现行教育制度中某些方面,学校管理中的某些措施,不利于家校合作。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的传统,一直强调德才兼备。但是,在实践中,智育取代德育、美育等的倾向愈演愈烈。社会和家长的焦虑,引发家庭和学校的非理性行为,矮化了教育目标。
城市及农村部分家庭,为孩子报大量的补习班、特长班,侵夺了孩子自由发展、学习反思的时间。素质教育,变成走过场、自欺欺人。
学校管理方面,管理工作的细化,虽然有利于管理,但难免僵化之弊。教师即使是为了家访,也得留下相关证据,这样,许多有家访意向的教师,干脆不去。
三、对策
这里说的对策,既包括我们在实践中的做法,也包括我们的希望或者建议。
(一)針对认知障碍,教师和家长都需要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家校合作领域新的理念、方法,不断充实自己,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家长和学生。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促成教师理念、方法的更新。另一方面,教师和学校,也应负起家长培训的责任,及时向家长渗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我们应坚持平等、尊重、协作、引导的原则,和家长、学生共同成长,避免因观念错位而引发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
(二)关于化解家校合作的能力障碍,学校的培训和教师的自学都很重要。
教师要学会使用各种网络平台、新媒体手段,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合作。教师、家长、学生要利用网络,借助图片、音频、视频、微课等形式,在作业处理、课外辅导、家长培训方面形成合力,催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使用最多的网络平台是微信,但是,在家长培训方面,还是要有自己的网站,可以保证教育信息储存的稳定及检索的迅速。
(三)关于家校沟通的制度障碍方面。
在一个较小的场域,我们可以做些有益的试验,给教师更多的精神支持、制度支持,鼓励教师形式多样地进行家校合作,建立试错机制和纠错机制,建立家校长期、定期沟通机制,建立家校合作激励机制,让家长、教师都愿意积极地尝试合作,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在家校合作方面虽有这样那样的障碍,但是如果大家转变观念,积极学习,善于利用互联网等新的手段,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管理部门形成合力,家校合作的前景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7.11
[2]庾少芬.“互联网+”下的家校合作新探究[J].教育界.2017.22
[3]张志刚,马军军.新媒体视域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现代交际.2017.24
[4]王多进.家校合作,托起孩子成长的幸福[J].学周刊.2017.9
作者简介:
袁朝伟(1971.12-),男,汉族,陕西咸阳人,哲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的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