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模式定位,是学科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过程得以流畅实施的前提。基于此,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为例,着重对互联网+职业院校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要点进行探究,以达到明晰课程教学要点,促进教育体系优化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24.145
  0 引言
   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实践渠道,它具有信息传输速率快、兼容性高等优势。而互联网+与社会人才培养体系之间的融合,不仅满足了教育体系优化的需要,更是高品质艺术产业规划的主要方法,而这一因素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把握新教学模式构建的要点。
  1 互联网+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新模式发展趋向
   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技术操作能力强、技术操控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主,由此,校园中课程安排自然也是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安排形态。互联网+的融合,为职业院校课程安排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实践与探索途径[1]。一方面,互联网+环境下的课程安排,能够将理论知识以图像、视频等更加多元、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增加了理论知识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技术学习潜在能力;另一方面,职业学院技术课程探究,能够将多重课程理论与实际探究内容有机融合到一起,并合理进行课程安排结构的调节。从这一层面而言,互联网+职业学校课程安排,也是一种更有效的理论与技术结合新方法。从这一层面而言,互联网+融合为课程教学模式调节提供了新动力,这是社会发展趋向定位与探究。
  2 互联网+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要点
  2.1 教学课程设计层面
   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授课实践的引导,它为教师课程阶段性教学知识梳理提供了辅助性框架。互联网+在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中的融合,实现了教学课程设计的优化与调节。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搜寻课程模板,然后对应课程具体内容进行重点与难点的归纳整理,清晰教学思路;其次,教师借助网络渠道,进行章节知识的适当性填充。即,部分知识点训练习题,学科知识素养的补充等等。
   某职业院校在新时期进行学科授课教学方法创新期间,就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这一优势,全面实行技术结果和设计要素的适当调整。本节课的授课课题为《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时:(1)先结合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适当的进行教学课程学习点规划,初步确定课程授课的具体内容;(2)采用网络课程交流授课模板参考法,教师对比自身设计好的课程结构,进一步对授课难点、重点部分进行调节和补充;(3)根据四杆机构实际应用的类型,在网络中寻求系统性的技术知识进行补充,同时也结合网络案例,增加学生技术知识学习的运用灵活性。关于教师互联网+环境下课程设计要点的把握,实现了设计要点与设计思路的有机结合,新时期教学特征得以展现出来。
  2.2 教学课堂安排层面
   课堂授课过程中凸显互联网+的优势,也是课程教学实践中需要明晰的要点。其一,互联网+可在课程授课期间通过视频分步骤演示,现场操作实录展示等方法,丰富课堂授课形态。其二,网络渠道在课堂中的安排,为学生技术知识点的独立化学习提供一个较好的沟通窗口。
   具体而言,某职业院校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实行教学课堂授课环节安排,本次教师的课堂授课章节内容为《齿轮传动》。教师课堂授课安排方法为:(1)教师利用多媒体与学生一同对之前学习过的齿轮部分知识体系内容进行知识体系的综合叙述;(2)教师将教学课程内容制作成系统的模拟展示影片,一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一边进行教学视频模拟图像的展示,并在互动期间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疑惑部分进行适当的讲解与重点区域分析;(3)教师通过微互动窗口,观察学生集中性专业技术知识讲解中的反馈情况,针对性进行技术学习情况的指导与检验。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网沟通账号,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沟通。
   职业技术学校技术授课课程合理安排的要点叙述,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丰富 课堂授课体系,增加系统授课知识点串联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一方面是从课堂授课互动的视角上,寻求有效的因材施教课堂实践策略。这是课堂教学中纵向教学策略与横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的战略方式,它将互联网+的特征展现出来。
  2.3 课后探究巩固层面
   互联网+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授课方法创新构建过程,也是从课程知识课后巩固视角上进行了要点整合与分析。其一,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构建师生联合互动渠道,随时对学生课后专业技术实践、专业理论研究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其二,互联网+职业院校实现了校园内课程网络结构体系的构建。即,互联网+在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课程研究学习的范围[2]。
   举例来说,某职业院校进行互联网+环境下《机械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在课堂中进行网络渠道信息资源的补充与完善,该相应的实行了机械技术研究课后学习结构的综合定位与分析。课程后续安排部分的要点可归纳为:(1)专业课程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在线服务、网络信息沟通等方式,创建课程在线互动窗口,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系统性的信息沟通渠道;(2)创建课后信息互动探索自动化服务学习校园体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自身能力的深入性开发。这也是互联网+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形态。
  3 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职业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研究,是国内高校教育方法综合论述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教学课程设计层面、教学课堂安排层面、课后探究巩固层面三方面,明晰课程实践要点。因此,文章探究结果,自然也将为高校课程教学方法安排提供新视角。
  参考文献:
  [1]孫志娟,牛亚尊,孔繁腾.基于UG软件建模的3D打印技术在职业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19):62-63.
  [2]孙钦宇.互联网+技工院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培训,2017(04):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