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各国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围绕内部控制的研究日渐广泛而深入。本文对近五年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予以归纳,主要介绍我国内部控制缺陷研究、我国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以及COSO内部控制框架研究五类,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成果,试图达到对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现状的综合认识,并希望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研究主题;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1.1 我国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吕珺等对近年来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以及内部控制缺陷引发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阐述与回顾,并就内部控制缺陷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何玉等基于公司业绩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12-2015年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相较于内部控制健全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业绩较差;且内部控制缺陷程度对公司业绩有显著影响,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的公司业绩越差,这与盛常艳的研究达成了共识。
内部控制缺陷在实务领域可称得上是内部控制评价与改善方面的核心问题。首先,管理当局会关注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其次,内部审计师,尤其外部审计师更需要依赖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而开展审计工作,进而提高审计的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最后,监管部门希望通过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在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同时,督促企业重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得以促使企业主动建设和完善其内部控制。所以内部控制缺陷问题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我国内部控制建设任重道远,尽管出现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能够进行整改,但是这种整改更多的是满足监管需求和迫于外在压力,尚未真正形成源于内部管理需要和自律监管的环境和意识。监管压力、强制推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企业自我修炼和觉醒,内部控制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制度安排目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内部控制建设进程中,企业高管关于内部控制的自觉、自信和自省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禀赋,而政府监管作为外在的推力,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力量,没有政府监管的压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力度也会大打折扣。
1.2 我国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王运陈等以2009年至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质量与盈余持续性两个层面,考察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水平的内部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应计质量,并有助于改进企业的盈余持续性和盈余现金预测能力;唐锦秋分析高管集权和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给出使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三者实现平衡的措施。研究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水平,但是内部控制的能力直接关乎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治理机制存在问题。表现在股权集中度过高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当,大股东在股权集中的所有权结构下,往往能够从实质上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实现控制,可能会直接导致大股东对公司财务进行直接操纵。第二是内部及外部监管作用收效甚微。由于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公司数量巨大,只有能认可企业操作的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才有可能被企业选中。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给出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的几点建议:第一,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我国企业由内部人掌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内部人掌管即由公司内部的管理层通过控制董事会来控制公司。这样一来,董事会将失去其监督管理的职能,直接影响财务会计信息监管的力度和效果;第二,建立高效的审计委员会。建立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对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发挥内部审计的有效作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能直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加大对相关机构的惩戒力度。
1.3 COSO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林斌等认为与旧的框架相比,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征求意见稿有显著的变化,如以原则为导向、报告目标类别的扩展和应对技术、商业模式等环境变化的调整。文章主要是介绍、分析和评述COSO框架的新发展。宣和,刘祖基对COSO修订发布的新框架跟旧版框架相比存在的变化以及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的启示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内部控制新框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整体变化以及具体要素和原则的变化两大方面,并据此提出给我国内部控制的启示;阚京华和周友梅认为随着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商业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与此同时,利益相关者更加致力于寻找透明、权责分明和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帮助其作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并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文章对更新版的内部控制框架的变化,从形式上到内容上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阐述,并借助COSO内部控制框架更新对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本文认为新框架不仅继承了旧框架的核心内容,还针对20年来内部控制环境出现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提供了应对和指导,增强了企业在复杂竞争环境中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系统并提高其有效性的可操作性。我国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认定程序不科学、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重视后续运行的监督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等。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国内部控制实际,本文认为新框架能够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首先,从监管和准则层面。第一,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准则体系,提高其权威性。第二,提高内部控制准则的可操作性。参照新框架,有必要对我国内部控制准则进行重新梳理,提高其可操作性。第三,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新框架强调了识别舞弊的风险,将反舞弊提到新的高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审计独立性,提高审计机构识别和披露企业舞弊的可能性。其次从企业层面。第一,推进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建设相结合;第二,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第三,加强监控的功能。新框架强调企业要定时对内部控制各要素进行独立评估,确定其是否存在并发挥作用,并及时向董事会或管理层报告,为使内部控制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加强监控活动必不可少。
2 结论
虽然目前我国在内部控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第一,现有的研究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研究不够深入,学者们应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持续、集中的更加深入的跟踪研究;第二,内部控制涉及的学科很多,不仅仅局限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学者们可以从学科交叉点上进行多维度学科之间的融合研究,拓宽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宽度;第三,我国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多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且多偏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应针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多做实务方面的研究;第四,从研究方法来看,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多为理论上的阐述,实证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今后应在实证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对企业分行业进行研究。因此学者们有必要对再评价体系的构建以逐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执行、评价、再评价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呂珺,李昕昕,陈汉文.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进展[J].财会通讯,2016(22).
[2] 何玉,徐春炫,王宇.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业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04).
[3] 盛常艳.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06).
[4] 王运陈,李明,唐曼萍.产权性质、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5(04).
[5] 唐锦秋.论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经贸实践,2017(17).
[6] 林斌,舒伟,李万福.COSO框架的新发展及其评述——基于IC-IF征求意见稿的讨论[J]. 会计研究,2012(11).
[7] 宣和,刘祖基.COSO内部控制新框架变化及启示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4(04).
[8] 阚京华,周友梅.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变化解析与启示:从形式到内容[J].会计之友,2015(04).
[收稿日期]2019-01-11
[作者简介]牛潇,女,陕西省延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