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巴州区二季玉米开发前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人从1996年前后开始探索巴州区二季玉米(夏玉米)的种植,曾在中共巴中地委党校学员调研文集《调查与研究》书中发表《试论巴中市二季玉米的开发前景》文章,之后对巴州区种植二季玉米进行了再度探索,其结论为巴州区种植二季玉米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巴州区区情必需的。
[关键词]二季玉米;巴州区;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1 种植二季玉米的背景
1.1 市场背景
开始探索种植二季玉米时,主要是解决我区粮食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产品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养生和健康意识也不可同日而语。玉米的利用形式由原来饲料加粮食(干粒)为主的模式已转变为饲料加鲜食加粮食(干粒)为主的三种模式。而且鲜食玉米的数量逐年猛增,单依靠春玉米已不能满足市场常年所需。我区春玉米过季后,鲜食玉米主要依靠外地供应。
1.2 政策背景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脱贫攻坚需进一步巩固,预防脱贫户返贫,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快速推进,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刻不容缓。但现在又面临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传统栽培模式费工、费时、费力投入高的尴尬局面。在种好前荐作物的基上,套作二季玉米省工、省力非常宜适。因此充分利用土地和温光资源,因地制宜规模化种植一季夏玉米,不仅能弥补市场空缺,同时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土地改革和脱贫攻坚成果。
2 二季玉米种植模式提出的依据及原因分析
我区是农业大区,鲜食玉米的生产和市场供给面临缺档断期,因此发展二季玉米用于鲜食和增加粮食产量是十分必要的。
(1)有利于缓解人增地减的矛盾。全区现有耕地面积60万亩,玉米15万亩,现有农业人口54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1亩。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全国生育二胎开放,人口必然增加,加之我区高塝田、望天田、下湿田和交通不便的土地减种或甚至摞荒,人口增加种粮面积减少矛盾将会愈来愈突出。因此在现有适宜耕地上增种二季玉米,扩大夏种面积,矛盾可得到一些缓解。
(2)有利于种植结构的调整。随着商口农业的发展,农业内部的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的继续调整,粮食所占比例逐渐缩小,经济作物(主要是巴中道地巴药)面积扩大挤占粮食作物面积,发展二季玉米可以解决部分粮经争地矛盾,进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区若用1/5的旱地套作二季玉米,面积可达到3万亩左右,单用作鲜食玉米已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3)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低海拔地区旱三生产水平较高,因而增种一季夏玉米所达到的产量较挖掘现有三熟的潜力更大更容易。由此可见发展二季玉米也是建设旱地高产粮田的重要途径。
(4)有利于巩固多年来旱地改制成果和旱地粮食作物高产技术配套到位。二季玉米套作在玉米大行中间,具有一定的温光水肥条件才能正常生长,但又要保证春玉米、二季玉米、红苕以及小麦(洋芋)平衡稳定增产。只有旱地改制规范化,行比定型化才能发挥和提高旱四熟的综合收益和整体效益。因而发展二季玉米可以巩固我区旱改成果。
(5)也是实现抗灾夺丰收的措施。尽管我区光熱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发生较频繁,致使粮食生产年际间产量起伏。近二十几年的气象资料表明,几种灾害性天气在同一年度内常常不是都严重发生。大力发展二季玉米,可降低和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
3 发展二季玉米具有可行性
温光资源丰富,适且于二季玉米开发 。二季玉米是利用中厢带植栽培的前后季节作物茬口的时间和种植带间的空间,合理组装前后作物,使之在“麦(芋)、玉、苕”三热的基础上增种的一季夏玉米,成为“麦(芋)、玉、苕、玉”四熟。在确保小麦(洋芋)、春玉米、红苕不减产的情况下,二季玉米亩产可以达到240公斤以上。
3.1 大气候适宜
3.1.1 先从生育期看:我区气候对二季玉米整个生育期6—9月所需积温1800℃—2300℃以及光照和雨量是能满足的。
3.1.2 再从生育阶段看:
①播种期。二季玉米一般5月底6月上中旬播种,此阶段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月均气候24℃左右,虽较玉米幼苗期最适温度28℃—35℃低,但比春玉米播种时的气温14℃左右高得多,与苗期生长最适温度25℃—30℃基本相符,满足玉米出苗生长需要。
②营养生长期。玉米幼苗生长的一段时间里,生长点位于土壤表面之下,其生长点速度决定于土壤温度。此阶段气温25—26℃左右,但5厘米深处地温比气温低3℃—3.5℃。气温和地温均有利幼苗生长。
③性器官分化形成期。一般玉米5—6叶全展开时,雄蕊开始分比,7—8叶全展开时雌穗开始分化,12叶展开时性器官全部形成,所需时间30天左右,所需最适温度26℃—60℃,此时正值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气温基本相同,雨量充沛。因此雌雄穗的分化和形成所需的气候条件能满足。
④抽穗开花期。二季玉米从播种至抽雄开花一般需50—55天,正值7月中下旬,气温27℃左右,7月份降雨量约200毫米,与抽雄开花所需最适温度22℃—25℃基本吻合。
⑤灌浆结实期。二季玉米灌浆结实期最适温度22℃—25℃,有机物合成、转化和向籽粒中运输的最适温度20℃—24℃,此时正是8月至9月上旬,气温在28℃—23℃,8月降雨量大约160毫米,9月降雨量大约210毫米,与玉米生理要求一致。且灌浆有效期较春玉米偏长,可获得较高粒重。据2013年和2014年测定,二季玉米千粒重达282—300克。
从上述气候条件对二季玉米生长情况看,我区中、南部海拨600米、北部500米以下光热资源好的区域可以发展二季玉米。
3.2 小气候满足
3月10日左右我区中南部及北部低海拔地区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可以对春玉米进行地膜增温育苗,7月上中旬收获。二季玉米在5月下旬6月上中旬播种后虽与春玉米有35天左右的共生期,但由于宽行在3.5尺以上,且二季玉米前期因春玉米叶面积系数较小,不会造成阴蔽,中期已迅速生长,植株健壮,也不会因春玉米叶面积达到最高值而阴蔽,加之春玉米选用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品种实行矮化栽培,二季玉米可以得到充足光照。6月中旬春玉米隔行隔株去雄,授粉结束即可去掉全部雄穗和脚叶。玉米萎须后,功能叶主要是穗位叶和穗上3片,穗下2片叶。据省农科院研究,去掉其他非功能叶,玉米产量无影响。这样可增大二季玉米受光面,增强光合作用,有利穗的分化和形成。7月上中旬春玉米成熟抢收,砍去玉米杆,此时正抽穗开花,有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花粉的萌发、传播和花粉管的伸长进行授粉。
3.3 市场需求旺,经济价值高
3.3.1 鲜食玉米市场需求旺盛。
鲜玉米除营养丰富、吃法多样、容易消化吸收外,食用的方便性和口感的舒适性提供了市场的保障,据调查,我区除春玉米外,其余时期的鲜玉米有90%左右是从外地调入我区市场,目前还不能常年均衡满足市场消费所需。种植二季玉米主要供给市场鲜销,能有效地部分弥补市场的断档期,同时农民增产增收。
3.3.2 经济价值高
二季玉米亩播2800—3000株,亩有效穗2700个左右,9月份我区玉米带包叶鲜穗市场批发均价2元一个,零售2.5—3.5元一个,部分打成玉米浆销售。若有条件带包叶鲜穗冷藏至春节前后市价更高,效益更好。
4 种植二季玉米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农民产业意识淡薄,还未充分认识二季玉米的潜在价值,规模化种植尚未形成,不具有规模优势。零星分散种植效益不显著。
4.1.2 自然灾害。主要是洪灾和旱灾。二季玉米从夏种到秋收历时3个月左右的高温高湿季节,灾害性天气不可避免对二季玉米正常生长造成影响。
4.2 解决对策
4.2.1 实行订单农业。首先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产业大户或专业合作社与果蔬经销企业建立产销共同体,实行订单农业。
4.2.2 一是做好排水沟防涝。二是在7月中旬左右春玉米收后,及时用碎麦秸每亩300公斤左右覆盖在田间土表,既可防止大雨入渗,又可提高保水保墒和抑制杂草生长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大贵.二季玉米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2(01).
[2] 何强.二季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8).
[3] 高世宇.双季玉米在南阳的可行性种植模式[J].河南农业,2017(22).
[收稿日期]2019-0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