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天水市秦州区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简述了天水市秦州区中药材产业种植现状,分析了目前该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秦州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发展;问题;对策;甘肃天水;秦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1-0092-02
  秦州区是天水市中心城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典型雨养农业区。地处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属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地势西高东低,属大陆性半高寒湿润气候区,海拔1 130~2 700 m,年均降雨量531 mm,无霜期170 d左右,年均气温10.72 ℃,日照时数为1 853~2 267 h,光、热、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雨多,较阴湿,林区和林缘区较多,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
  1    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
  1.1    种植基本现状
  秦州区中药材种植区域重点分布在秦岭、关子、藉口、杨家寺、大门、华岐、汪川等10个乡镇,涉及113个村,种植农户逾7 000户;栽植的中药材主要有连翘、杜仲、柴胡、冬花、板蓝根、金银花、白芨、败酱草、甘草、半夏、黄芪、红芪、黄芩、苍术、党参、枳壳、防风、牛膝和紫菀等32种。至2018年,秦州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0.5万hm2,总产量达1.4万t,总产值2.2亿元。
  1.2    基地规模生产现状
  1.2.1    秦岭万亩连翘种植基地。由秦州区富民中药材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以秦岭乡石家河为中心,带动马鞍山、竹林、胡家山、胡家山、壕平子等13个村种植连翘666.67 hm2;力争3~5年打造1 333.33 hm2天水本土连翘之乡,预计5年后进入盛产期,产值将达到1.14亿元,并申请GAP认证,使之成为天水唯一一家连翘GAP基地。
  1.2.2    大门千亩藏柴胡种植基地。由秦州区盛辉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大门镇穆沟、张湾等村种植藏柴胡200 hm2,以大门乡为重点,辐射带动娘娘坝、华岐、汪川等乡镇种植藏柴胡、黄芪、天麻等666.67 hm2,以甘肃天草中药材有限公司为桥梁,示范带动全区中药材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1.2.3    华岐千亩杜仲种植基地。由秦州区羲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华岐乡姚宋、刘杜等村种植中药材逾200 hm2,主要为杜仲、藏柴胡和败酱草等,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立体种植,间作套种,以基地为示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中药材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
  1.2.4    杨家寺千亩金银花种植基地。由天水茂丰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杨家寺镇杨家寺村、三湾村、白家沟村种植中药材200 hm2,主要有金银花、枳壳和皂树等,集中连片,规模种植。
  1.2.5    汪川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由天水丰瑞源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建设,引进陇西县稷丰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的成套种植技术,在汪川、苏城、大门3个乡镇6个行政村种植中药材133.33 hm2,主要为臧柴胡、板蓝根、小柴胡、苦参和黄芪等,培育黄芪、黄芩、党参、秦艽、桔梗等种苗6.67 hm2。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规模偏小
  秦州区中药材大多数是由中药材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起来的。由于农民思想意识淡薄、小农意识强,加上中药材生长周期长、比较效益低、连块成片面积小、规模化程度低,中药材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成规模优势,给中药材生产、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制约了全区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中药材素有“药疯子”之称,“种多了是柴,种少了是财”,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首先,农民在中药材种植上管理粗放,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直接影响秦州区中药材产业的稳定发展;其次,药农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基本上延续传统的种植经验摸索种植,行情看涨时一哄而上,市场疲软时一哄而下,缺乏对市场的理性认识;最后,中药材企业与药农未形成利益共同体,生产与销售脱节,加上信息不畅,经常导致药材品种积压,挫伤了药农生产积极性。
  2.3    品牌建设滞后
  秦州区中药材生产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大部分产品无注册商标,产品包装粗糙简陋,散包装或无包装直接外销。由于没有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产品优质不优价。
  2.4    资金技术缺乏
  由于缺乏工作经费,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以及中药材栽培技术指导与培训等工作难以开展。目前,秦州区尚无专门从事中药材种类、种质资源、药用植物品种、生长发育特性、药理性、环境对药用植物的影响、产地加工和炮制等方面研究的机构,中药材发展缺乏产业发展后劲[1]。
  2.5    市场体系不健全
  秦州区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中药材销售除企业自行加工销售外,主要依托企业订单收购、经纪人收购、集贸零售市场鲜售;销售市场信息闭塞,致使中药材价格难以提高,群众收入低而不稳。药材销售依靠经纪人零星收购,没有真正的药材市场,阻碍了中药材产销一体化和社会化服务,影响了人们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視程度。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扶持
  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合理规划布局,引导药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中药材生产。成立中药材生产协会,及时落实好发展中药材涉及农业、林业、卫生等多个部门的各项政策和工作经费,协调解决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坚持科技创新。
  3.2    健全生产管理体系,推广先进技术
  中药材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给中药材生产带来的新课题。首先,要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根据中药材的品质特点和生长特点,建立完善、全过程的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控制体系,立足源头控管,强化生产管理,规范中药材种植,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加强中药材市场管理[2]。其次,要坚持科技兴药方针,不断创新科技推广方式、方法,推进秦州区中药材生产标准化,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3.3    注重龙头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扶持天森药业公司、茂丰中药材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切实将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及市场的带动作用,力促中药材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把秦州区中药材产业做好、做大、做强,带动药农增收致富[3]。在产品开发上,积极推进中药饮片(天水茂丰中药材公司)生产,对天麻、党参和桔梗等药食两用药材进行小型化、精品化、禮品化包装,开发保健药酒、药膳、药饮和药浴等[4]。二是建立公司(合作社)、市场和农户间的联动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合同形式,直接与农户建立种植、购销关系,形成“公司(合作社)+市场+农户+基地”现代化种植经营模式。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销售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推行标准化生产,带动基地发展。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药种、药苗、肥料、技术服务,以市场保护价回收药材,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公司(合作社)与基地、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共同体,推进中药材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3.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
  为加快秦州区中药材建设步伐,政府应制订、出台具体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建设相关兴农、支农优惠政策,把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与发展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并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加快中药材技术人才培养,把中药材科研经费和人才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紧紧抓住省、市启动中药材板块的机遇,加大中药材项目申报,积极争取省财政、省农业厅对秦州区中药材板块的支持,加大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对已有的农贸市场,结合小城镇建设与开发,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信息服务功能,使其尽快形成网络[5],进一步促进秦州区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    参考文献
  [1] 何晋武,祁永安,石利兵.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5):60-64.
  [2] 史延春,逮文生,张春荣,等.天水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甘肃农业,2016(增刊1):33-35.
  [3] 王声淼,刘小琴,姚文,等.浙江省庆元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8(12):37-40.
  [4] 孙凤阳,朱佩群.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38(4):148.
  [5] 吕剑平.甘肃省特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研究:天水陇南地区中药材市场竞争力的培育探讨[J].甘肃农业,2004(2):40-41.
  作者简介   闫文娟(1980-),女,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从事蔬菜新品种示范引进、新技术应用推广以及中药材、蔬菜基地建设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3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