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规模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异军突起,在地方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现状和结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在经济的再分配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法筹集资金、对资金进行再分配,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去,促进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支撑地方经济的重要杠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中小规模城市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不良信贷资产既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困扰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一大难题。文章通过对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分析,以H城市商业银行为案例,探讨适合中小规模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防御有效措施和优化对策。
关键词:中小规模;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御措施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当地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区域性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市商业银行组建起,城市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但是飞速发展带来的致命后果就是不良信贷资产的暴露,较大型银行而言,中小银行对不良信贷资产的防御和承受能力有限,往往因不能及时化解不良信贷资产而出现连锁反应。近年来,虽然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有所控制,但是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却逐年攀升,显性和隐性不良贷款正在逐步暴露。信贷资产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首要问题。信贷资金通过信贷投放进入经济社会,而信贷投放是银行信贷资产投入经济社会的初期环节,而在这一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三个阶段: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而信贷资金大部分在贷前调查阶段出现问题。此外,商业银行审核贷款时所依赖的历史数据的审核材料更是容易被伪造的资料所蒙骗,虚假财务报表、虚假购销合同、虚假资金往来、虚假资金用途等,缺少对现状的多维度考核。
一、研究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防御对策的意义
城市商业银行不论经济社会所处地位还是自身发展都具有特殊性,经营风险,在不确定的社会环境中运作,而在涉及信贷资产审批时,更多地采用审查委员会的形式进行决策,决策结果与经济利益或是企业发展有着密切相关。错误的信贷审批决策会影响银行流动性,可能会危及已释放资本的回流。甚至可能损害自身竞争力,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控具有重大意义,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也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一旦出现问题,极易传导到其他各个行业,给金融秩序及社会经济带来结构性的破坏。因此,针对目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扭转信贷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防范信贷风险集中爆发,增强抵抗内外部风险抵抗能力,实现资产质量好转,必须依靠科学决策,不断優化风险防御机制,实现城市商业银行平稳发展。
二、当前经济金融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银行业也紧随其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市场乱象和风险隐患。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回归金融本源势在必行,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已经形成。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中的中小银行,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信贷风险管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现阶段,城商行资产质量下降的压力逐步增大,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多年上升,关注类贷款、逾期类贷款仍在高位运行。同时,近年来城商行违规、违章、违法案件频发,暴露出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操作风险来自于违规、违章、违法业务操作,内控制度不健全,法纪意识、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意识薄弱,“飞单”“萝卜章”等都是内外勾结的产物,给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H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以及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H城市商业银行是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地区市场份额占比居于前列,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而该行近年来不良资产逐步显露,虽已化解大部分不良资产,但是问题依然严峻。2016-2018年间,该行信贷不良资产逐步攀升,其中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占比达40%以上,信贷不良资产的暴露严重影响该行的进一步健康发展。通过调查,该行在信贷资金风控方面虽有很多防御措施,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1.贷前调查不充分,贷后管理不到位
一是该行信贷业务调查阶段采用多维度调查手段,如线上查询(征信查询、企业信息查询、关联查询、涉诉查询等)、线下实地走访调查等。虽然贷前调查手段较为丰富,但是在贷前调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行信贷业务贷前调查为双人调查,在双调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未严格实行双人实地调查,多数情况多以主调查人调查为主,副调查人多不参与,或是不直接参与调查;再如撰写调查报告多以客户提供的资料为主,通过客户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缺乏对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的研判,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有效预判。再如在调查过程中多以被调查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企业股东为主进行调查,而对于其他企业主要管理者,如财务负责人、人力资源负责人等任免变动缺乏调查。再如多数情况下缺乏对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多以财务信息(财务报表)为主进行信贷调查。
二是贷后管理手段单一,流于形式。对贷后检查只是“走过场”,贷后报告内容格式化、固定化,变动的只是几个数据。对贷款用途、经营情况、担保情况等结果都是“无挪用、经营良好、经营正常、担保正常”等,俨然不能够有效地了解到贷款主体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等,不能够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早预防,这种流于形式的贷后管理只是完善了信贷档案,而不是风险防范。
2.缺乏有效的上下联动的风险预警机制
该行风险预警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自上而下的主动式风险预警提示,多数以从下而上的系统风险预警为主。缺乏时时风险监测,不能有效抓取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而是机械式分析,触及风险“红线”即预警,反之相反。
3.信贷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整体风险防范能力较弱 该行对新从事信贷业务的人员多数以“老带新”模式进行培养,这种模式固有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新信贷人员思维将会受到老信贷人员思维影响,很少会突破前任人员的业务操作方法及手段,思维固化现象严重。其次该行信贷人员年轻人居多,缺乏丰富的社会和相关信贷从业经验,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和分析一笔信贷业务的风险点,只是一味地追求业绩,做好本职信贷业务工作,对于信贷业务风险点的识别往往忽略不见,调查了解到从事信贷业务两年内的信贷人员所办理的信贷业务出现风险的概率要大于两年以上的信貸人员。
四、优化H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对策
一是严格贷款调查和审批管理机制。严格贷前调查手段,采取多元化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双人调查,如主副调查人均需出具调查意见和调查依据。其次适当增加非财务信息的调查分析,条件允许情况下采取信息手段(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贷前调查资料,便于贷款审批更加合理。
二是合理化信贷人员组织结构,提高专业化实操水准。建立信贷人员三级管理模式,即“老(资深信贷经理)-中(信贷业务骨干)-青(新信贷人员)”。对各级信贷人员进行业务权限和时间权限管理,如新信贷人员从业时间不足两年,不得直接参与信贷业务办理。同时,实行联动激励考核机制,按一定考核权重(如60%-30%-10%)进行逐级考核,对于连续三年以上达标人员提升一档管理(岗位级别、薪酬级别各提升一档),反之则相反。其次,丰富信贷从业人员培训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多以实操培训为主,并定期进行封闭集中学习和系列测试,多达标人员颁发岗位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进一步提升信贷人员从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三是提高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流程,改造现有风险预警模式,增加“自上而下”的主动式风险预警提示,及时发现风险事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兰.县域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特征与管理模式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05):34-36.
[2]井泓全.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之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5,21(04):62-65.
[3]都夏.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防范机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1):122-123.
[4]尹菁菁.银行贷后管理优化措施研究[J].时代金融,2010(04):84-86.
[5]刘士顺.谈城市商业银行贷后管理难点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01):51.
作者简介:
凌洋(1990.11- ),男,汉族,安徽五河县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0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