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助推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视野,使抽象的变成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并配上文字、声音、图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整个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G623.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1-0042-01
  一、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的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能给学生呈现出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教学画面,让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为课堂教学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秋天的图画》通过修辞手法来描绘了一幅秋收的热闹景象。由于小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朗读、阅读能力都不是太好,加上年龄的特点,活泼好动,容易注意力分散。因此,先让学生欣赏动画设计,出示秋天的景象,同时教师解说,然后配乐、看动画、朗读课文,用各种话题引导学生谈出对秋天的认识和感悟,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去发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学习动力,有了兴趣,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傳统的教学资料有限,而多媒体是集声音、图画、动画、文字、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给枯燥无味的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中去,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爱学习,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二、图文并茂,理解文本
  在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往往碰到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一定距离的难点问题,有的复杂,有的抽象,这就让学生学起来很困难。要突破这一难点,单凭教师讲解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就要利用多媒体,把文字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图画,帮助他们跨越思维的障碍,化难为易,进而突破难点,深刻理解新的知识,促进知识内化,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顶碗少年》,少年几次惊心动魄的表演是文章的精彩之处,也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这些呢,明白掌声背后的意义呢?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可能达到效果的,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这三次表演的惊心动魄的过程,这种把静态的教学化为动态的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学生的思路顿时清晰了,通过形象的画面领略到了成功的含义,并沉醉其中,理解掌声背后的意义。运用实物演示,重点在演示的过程,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三、开阔视野,启发想象
  多媒体利用视觉、听觉、向学生提供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形象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开阔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把学生引入所描绘的意境中,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思维是智力的核,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运用多媒体提供形象、生动、直观的材料,开阔视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分析、想象、概括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维的天地里,想象力就会激发。
  比如《七律·长征》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更应向学生展示课本以外的知识,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小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太多的思维局限,多媒体为学生思维提供了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从而使学生更细致、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刘艳敏.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旬刊),2011(7).
  [2]魏勇峰.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6):46.
  作者简介:常凤华(1965—),男,甘肃陇西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