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乒乓球公体课中异质分组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从高校乒乓球公体课的现状和异质分组教学法的操作性入手,探讨高校乒乓球公体课中运用异质分组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运用异质分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球台使用效率和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组长充当“小教员”的角色,既能解决陪练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困生”的进步,克服其畏难情绪;多元的柔性评价体系有助于组员的全面进步;异质分组教学法在操作性方面具有实际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增加其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高校  乒乓球  异质分组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128-02
  乒乓球运动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技性而深受大众喜爱,同时作为室内运动易于开设,受天气影响小,尤其可以减少PM2.5对运动者的危害,在高校公体课中受到欢迎。但是传统乒乓球公体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放羊式、灌输式”效率低下。本文将以异质分组教学法为切入点,探讨其在高校乒乓球公体课中的可行性。
  1  现状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向人群多为18-25岁的大学生,他们心理相对成熟,人格健全,更加懂得理解、尊重、帮助他人,对于体育课的组织上相对容易。但是大多数大学生身体素质差,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没有乒乓球运动的基础。
  目前在高校乒乓球公体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2]:(1)人数多,球台少,难以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往往实现两个学生整节课占用一张球台,而普遍的实际情况是平均4~5人一张球台;(2)学习新技术后,缺少陪练,实际上课中基本采取对练的方式,而没有基础的学生很难对打起来,教师又往往分身乏术,这就造成教学效率低,教学进度滞后;(3)学生积极性不高,上课时常玩手机、休息,不愿参与练习;(4)畏难情绪,学生在练习中总抱怨乒乓球太难了,甚至破罐子破摔;(5)评价体系单一,不能准确、全面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激励效果不佳。
  2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操作研究
  异质分组教学法是指人为的将不同体能和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组内学生存在差异而组间差异不显著,从而进行教学的方法。异质分组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利于乒乓球公体课中教学、练习、游戏、比赛的组织和实施[3]。
  2.1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分组
  在学期开始的第三或第四周完成分组。通常第一周学习一项基础技术,第二周复习,第三周测试,并将学生成绩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4]。以一个班40人,10张球台为例,先将获得甲级成绩的学生依次分在10张球台(1~10台循环分布),再将乙级成绩的学生接着最后一位甲级学生依次分布在10张球台,最后将乙级成绩学生依照前法分组完毕。这样就分成了10个小组,每组4人的公体班。
  分组后,每组组内水平有所差异,组间差异不大,使每组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如果某一组过强或者过弱,可以进行二次调整。每组安排组长,组长即为“小教员”,最好由有一定乒乓球基础并且乐于帮助他人的同学担任,可由教师指定,亦可组内选定。
  2.2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练习
  练习时,每组在本组固定的球台,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通常组长作为陪练负责喂球,以一对三的方式组织组员依次进行练习,待初步掌握技能后,改为两人对练,两人观摩,依次练习。教师则监控全场,随时指导。在练习的最后部分,留出时间让组长间相互练或教师带组长练习,以促进组长的提高。
  这样球台划分明确后,可以保证球台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的练习密度。同时,异质分组后,使每个组员都有了集体感,共进退,同荣辱,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相互帮助,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3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评价
  针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建立多元的柔性的评价体系。日常出勤、课堂表现、学期考核均以小组为单位,换言之,小组得分即为个人得分。在考试内容上给予小组选择权,不同的考试内容对应不同的成绩级别。小组每位组员均参加考试,取平均值作为小组成绩,通常情况下,小组得分与个人得分相一致。但针对个别表现突出、技能优异的组员予以成绩升级或加分,针对个别主观不努力的组员予以成绩降级或减分,针对个别运动能力和天赋欠佳的组员予以单独降低考核标准。评价的宗旨是促使学生在乒乓球公体课中多学习,多练习,多努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可以使小组组员间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不同考试内容的选择以及加减分,有利于因材施教,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原理。
  2.4 异质分组教学法与其他教法相结合
  采用异质分组教学法分组后,十分有益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组织效率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与游戏法相结合,比如进行乒乓球的托球接力比赛等,既保证公平,又易于组织。与比赛法相结合,组与组间进行教学比赛,可以是单打比赛,亦可以进行团体对抗,增加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技能,努力练习,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乒乓球运动,尤其是乒乓球的竞赛规则。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给不同水平的组员设定不同的小目标,目标高于自身實际但又切实可以完成,激发组员练习的积极性。
  2.5 异质分组教学法的注意问题
  组内异质本身就是矛盾,如何处理好内部矛盾,并转换为促进发展的动力这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发挥组长的领导作用,有效组织组员进行练习,与组员进行交流沟通,相互鼓励;其次,要关心组中“学困生”[5],通常小组考试能否达标往往取决于“学困生”,因此其为矛盾的焦点,针对“学困生”一定要多鼓励,多谅解,切不可埋怨,着力于激发其练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可让其自暴自弃,亦不可让其产生过强的依赖性;最后,教师应发挥桥梁作用,调和组内情绪,尤其处理好组长与“学困生”的关系,对于个别毫无进取心的学生可以考虑调整分组,让其独自成立“同质组”,由教师担任组长加以引导照顾。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乒乓球公体课教学中运用异质分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球台使用效率和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组长充当“小教员”的角色,既能解决陪练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困生”的进步,克服其畏难情绪;多元的柔性评价体系有助于组员的全面进步。异质分组教学法在操作性方面具有实际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增加其集体荣誉感。总之,异质分组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将是高校乒乓球公体课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孝志.高校体育乒乓球教学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8,4(60):68-69.
  [2] 薛波波.山西省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11.
  [3] 赵喜迎.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8,5(185):59-60.
  [4] 葛慧,谢雪峰.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100-103.
  [5] 刘小湘等.大学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学体育研究,2011,15(1):79-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4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