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匠性”音乐教师转向“专家型”音乐教师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与科技飞跃进步的21世纪,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普及,旧的艺术课程标准已无法满足现行的需要了,因此,教育部针对小、初、高学校的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改革将会改变各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而新课程的改革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受新课程影响的学生可能将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教师也会焕发初新的生命力。将新课程实施到各个学校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世纪的教师是否还执着于过往的“工匠性教师”还是应展现新的活力转为“专家型教师”呢?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切入,探讨新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定位。
  【关键词】专家型教师;工匠性教师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艺术课程自20世纪初期进入学校以来,得到长足进步。在進入21世纪以来,呼声愈高的“素质教育”逐渐走向社会每个角落。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应试教育”愈来愈不适合当今各学校科目的发展,对于艺术,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今的艺术教育方式、方法、内容、观念等已走在素质教育的后头,于是,艺术课程开始进行改革,小学、初中、高中皆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当针对各级学校的艺术课程标准已经制定后,那么,改革后的艺术如何实施到各学校的课堂中呢?这便关乎于各人民教师了,他们自身的“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工匠型教师
  (一)工匠型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向来为人所追崇,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刘建军认为,工匠精神为敬业乐业,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李宏伟、别应龙认为,工匠精神包括师道精神、制造精神、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这些学者对工匠精神的概括可分为专业技术、敬业精神等。工匠精神从来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在人们劳动时体现出来的,既为精神表现又是物质载体。
  (二)工匠型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开始对艺术课程看重起来,并逐渐肯定了音乐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当今的音乐教师,不论是自身的音乐技术还是个人能力,都比过去优秀。音乐教师几乎全是专业出身,或声乐或钢琴,或器乐或理论,不管如何,音乐教师必定有一技之长。在面对自身的专业时,当今的音乐教师有了自信,并且秉着敬业乐业、立德树人、全情投入的态度和信念展现在课堂中。新世纪的工匠型音乐教师,认真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跟随国家发布的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可反来一想,这类的“工匠型音乐教师”是否就是当今时代音乐课程的领先者?我看未必,笔者认为,“工匠型”音乐教师的得胜之处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爱人、以德育人、敬业等品质,可仔细一想,似乎又少了些什么?那就是“创新”。在我看来,工匠型教师在新时期倒有一丝“古板”了,因为这类教师是“被动”地教学。虽然教育部对艺术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当然,不是指课改不好,而是课改中的许多东西不是靠音乐教师依靠教程标准和教程便能实现的,在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教)给学生时,中间有很重要的一环,那便是“创新”。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才能真正从“工匠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而只有“专家型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创造崭新并充满活力的课堂文化!
  二、专家型教师
  新课程给音乐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与余地,也给予那些“工匠型音乐教师”转化为“专家型音乐教师”提供了机遇。专家型音乐教师应该致力于在课堂上通过“创新教学”的实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创造初崭新的“素质教育”的“课堂文化”。“佐藤学”指出,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借助于工匠型世界和专家型世界构成的。教师需先“模仿”与“修炼”成为工匠型教师,然后再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工匠型”与“专业型”的专家教师。教学实践异常复杂,因而其对教师的反思与合作、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凸显而出。实践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转型起着指引作用。工匠型教师需转型至专业型教师,教师应关注实践性知识与思考方式,钟启泉认为,在教师中间存在两种研究的模式:一种是“技术性实践”的教学研究,另一种是“反思性实践”的教学研究,我国教学研究则需要从前者转向后者,随着这种需求的改变,对传统的教学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注重“创新教学”
  新课程的教师不仅要专注于自己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致力于“创新教学”的实践。在钟启泉看来,要实现“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的“反思”与“合作”。首先,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学”的动力,教师以教学为中介教授学生,课堂占据了绝大教师的主要部分。所以,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对于教师“上好一堂课”来说是困难的,虽然每位教师都秉着“上好课”的欲望,但往往教师会被“评价”所束缚,从而对教学的反思便更难实现;其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合作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即搞理论的学者往往难得亲身经历、实践,而实践中的工作者往往又会疏忽对理论的学习。然而,教育理论是指导,教育实践是试金石。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我们既要消除“理论第一”的想法又要消除“反理论”的心态。我们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联系、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那在现实中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指每个教育理论工作者都要走向高中小学的讲台,亦不是要求每个教育实践工作者都要书写论文、著述,而是两者从其各不同的角度共同解决教育中的各个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便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转型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艺术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水平、自身技术和创新观念与实践等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线教师的课堂研究必须基于课堂之中,这是必经之路。教师的实践需兼顾“工匠型”和“专家型”两种性质,而“专家型”教师又需着重于反思与合作。
  三、结论
  新时期的教师不是被动地塑造,而是更多地自我塑造,从“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而要实现这种转化,实属不易。一根筷子可以轻易被折断,一捆筷子的力量却坚如硬石。在教学中,一个教师的力量是薄弱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他的知识面也是不广阔的,所以要与人合作、交流、研讨,汲取他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利用他山之石去攻玉,学会与大家共同合作、反思,共享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为新时期的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当代教师应勇敢尝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重新定位,努力向“专家型教师”转型,创造我国教育的新生机!
  参考文献
  [1]刘伟.论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成才之路,2018 (21):86.
  [2]程雪.教学实践中如何塑造具有“工匠精神”的研究型教师[J].西部素质教育,2018,4(7):252.
  [3]董显辉.工匠精神视野下的工匠之师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8(2):86-90.
  [4]钟启泉.教师的课堂分析及其课题[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5):3-8.
  [5]钟启泉.教学研究的意义[J].基础教育课程,2017(1):89.
  [6]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7]林群.当前教育需要更多学者型、专家型教师[N].北京科技报,2018-07-02(6).
  [8]吴巍.教师专业发展:走向专家型还是学者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5):216-218.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黎姿(1995—),女,浙江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