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阳光体育背景为前提,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内容、组织形式、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当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为促进今后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阳光体育  大课间体育活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061-02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aking sunshine sports background as the premis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content, organization form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of primary school's large-break sports activities,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future primary school's large-break sports activities.
  Key Words: Sunshine sports, Sports activities between classes, Strategies
  1  陽光体育活动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正持续下降,改善这一现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遏制这一现象的有效行动[1]。当前已有多所学校积极响应,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在阳光体育理念的推动下,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状况已受到各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课间体育活动规划十分有必要,学生通过在快乐的课间体育运动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1 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贯彻教育部关于“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锻炼要求下应运而生,学校体育教育要重点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等特点,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2],还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有力保障。
  1.2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需要
  校园体育是以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其中大课间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3]。大课间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缓解疲劳紧张,调整放松心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体育教育,达到劳逸结合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单一乏味的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1.3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补充。大课间作为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是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特色和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从而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运动内容。小学阶段,学生正在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满足其体育运动需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打好基础,锻炼强健的体魄,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思想上不够重视、文化氛围缺失
  由于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中小学片面强调升学率[4],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仅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和管理,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其实质原因是校园文化缺失所致。学校领导阶层对其不够重视,教师、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2 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只是到了某个时间点,让学生反复、机械性地做广播体操等,呈现出内容固定化、形式单一化、组织呆板化、教师消极化等问题,学生不仅缺乏兴趣,甚至还会厌恶、逃避。固定、单调的课间操,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传统的课间操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创新精神没有得到体现。
  2.3 组织形式固定、缺乏主动性
  学校每天到了固定时间点,安排学生按照“集合整队、开始做操、原地解散”固定的组织形式与步骤来完成大课间体育活动[5],学生养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按部就班,敷衍了事。这种固定、枯燥的组织与管理形式使得学生个性受到压制,丧失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的身心没有皆达到真正的放松,与学校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原本目的背道而驰。   2.4 管理机制不健全、开展封闭化
  从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开展现状来看,活动一直以封闭化的形式开展[6],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外交流,不仅难以发挥小学大课间活动的开放性,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呈弱化形式发展,也使得学校体育的发展固步自封,进程缓慢。
  3  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依据
  3.1 需发挥阳光体育精神,健康发展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需要我们以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使命感共同去落实。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锻炼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应在符合阳光体育中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这一思想上进行转变,阳光体育运动才能充满活力,稳定、持久地健康发展。
  3.2 需结合学校特色文化,注重创新
  广东佛山有以武术、礼仪文化等为特色的学校,如为其创编一套具体武术特色的套路,在大课间活动中进行操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同时丰富学生校园体育生活,最终对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起到宣传推广的效果。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需要在内容、形式和音乐上有所创新,如在音乐上进行二度创编,突出音乐的主题,提高音乐的完整性与个性,使音乐与动作有机结合;或根据武术、舞蹈、体育项目等技术动作,将青少年喜爱的运动元素加以改造,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体现了时代性。
  3.3 需根据学生发育特征,合理创编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针对小学生群体来设计和创编的,因此,在创编过程中要依据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在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方面,对创编风格、动作难度、负荷大小、练习强度、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多种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创编,从而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3.4 需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简单易学
  年龄阶段不同的练习者在生理、心理上有很大的差异。小学阶段主要集中在7~12岁左右,年龄相对较小,且具有活泼、可爱、充满好奇与幻想的特点,因此在创编过程中应选择一些有趣、舒展又不乏动感的动作,学生们有难得的机会可以聚在一起,通过共同参与以创建良好氛围。设计动作还需简易,使学生看得懂、学得快、充满信心和动力、练起来轻松有趣,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在锻炼中产生兴趣,达到改善身体姿态、愉悦身心的目的。
  4  阳光体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策略
  4.1 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念
  长久以来,我国体育改革发展进程之所以如此缓慢,与社会对体育的肤浅认识脱离不开,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同时还体现在人的精神、情绪各方面,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思想认识是引导其积极参与的第一步。
  4.2 提高体育教师大课间活动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除了在平常体现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外,还应实时更新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创造,才会有所进步与提高,当前小学大课间活动除了要在活动内容上下功夫,对其组织形式、方法都应给予实时更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发展。
  4.3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者,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舞台,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自主管理,养成自觉锻炼的生活习惯。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提高自身体育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
  4.4 加强体育活动宣传,营造阳光体育氛围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政府、地方和学校各教育部门的共同关注,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体育氛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为其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参考文献
  [1] 邹美琴.光体育背景下小学特色课间操的创编与实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2] 张艳萍.小学大课间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
  [3] 梁秀.探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多元教育功能[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9):91-92.
  [4] 周鵬.学校体育改革视角下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趋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5] 廖晓玲,邱新华.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190-191.
  [6] 苏君靓.大数据时代下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56,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5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