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外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笔者在成都市锦江外国语小学实习一年,结合自己一线的教学工作、参与教研活动和外语学科活动、课程建设讨论的实践经验,了解学校外语教育开展的情况,总结提炼出学校外语教育的经验与下一步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外语教育 经验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21-01
  一、学校外语教育成功做法
  经过学校五年来在外语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些提升外语教学质量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统一了一种意识:向常规要质量的意识
  按照外语课程设置,教师完成课时教学。学校教师工作认真,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备课、听课、反思、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上课,保质保量完成了规定的教学工作。通过教导处的要求和全组老师的努力,英语组教师统一了向常规要质量的意识,年级组教师从集体备课、赛课、作业、学生知识点过关、测试、复习、补充教学资源、辅差等方面的落实相关措施,从常规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以此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二)明确了一个方向: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方向
  英语组教师深入《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引发式教学》课题,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以思维导图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老师们在公开课、教研课、专家指导课上展示出精彩的课堂,主要特点如下:從教研课型上看,具有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对话教学的特点,反映出学校教师在这三种课型教学上的探索与思考;从课堂教学效果上看,教师教学目标清楚,流程清晰,具有达到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具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促成学习的意识。从学生培养方面看,教师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作用,具有培养学生归纳、对比、分析、推测等较高阶思维的意识。教师都认识到外语教学质量不单单是成绩,而是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综合反映,而这些方面的培养都源于课堂教学。
  (三)探索了一套做法:以学科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做法
  针对外国语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在外国语学校学生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外语素养做了大量探索,并总结了八个关键词:心胸宽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热爱阅读、外语听说能力强、善于学习、积极参与、乐观向上。学校也开展相关的学科活动,营造了浓郁的外语学习氛围,提升了部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育系统和家长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二、外语教学工作反思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访谈教师,反思学校外语教育工作,也发现了制约着学校外语教育深入发展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的层面,没有触发学生内心情感态度,没有启发学生深度的思考,没有在学生外语思维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取得明显的进步。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工作认识三个方面。教学理念方面主要是学校英语教师比较年轻,没有深度解读教材的重难点,没有整合学生已学语言内容,没有准确把握学生年段心理变化。教学方法方面,教师缺乏丰富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局限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材中,难以突破。教师没有关注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如英语学科素养、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基于儿童的英语教学等。工作认识方面,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外国语”就等于上好英语课,没有积极主动去思考自己课堂上哪些方面可以丰富,哪些方面可以与其他学科和活动整合,没有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和提出分层的教学建议。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教师对外语教育的理解、实施和评价,自然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二)外语活动是零星、闪点、不系统的存在。虽然学校举办了很多英语、日语、韩语、外教方面的教学活动。但是无论是从语言学习的广度,还是从思维拓展的深度,还是从活动平台的高度,都远远达不到理想中外国语学校该有的活动样态和品质。这就需要从外国语小学学生该具有的关键素养方面,即培养“心胸宽广、思维敏捷、热爱阅读、外语听说能力强、善于学习、积极参与、乐观向上”方面去思考,按照学段要求的语言水平,重新设计和规划英语、日语、韩语、外教的活动,固化为每个年级每学期要开展的外语活动,扩大活动的参与面,提供学生参与积极性,扩大外语活动给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发展、品格培养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
  三、总结与建议
  基于学校外语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笔者通过与教师交流和查阅相关文献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继续抓好教学常规。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要求,踏踏实实做好教材解读、超两周备课、上课、听课、反思、设计与批改作业、分层辅导学生的常规作业。
  (二)继续搞好外语教学研究。做好教师的自我研修。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中国学生综合素养、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听说、阅读、写作)、儿童英语学习方面的书籍,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撰写心得体会。做好基于学生学的教学研究。以往学校强调语言能力、语言知识的教学比较多,建议今后围绕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推进课堂教学研究,在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主要的抓手一是营造主题语境、解读语篇语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二是利用儿童化的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应用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评价、创作的高阶思维能力。三是学习借鉴“i+1”理论,在整体考虑教学活动时,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层次性、活动之间的递进关系和教师需要搭建的脚手架。
  (三)继续搞好外语活动。按照学校对学生培养的定位,融合英语教育、品格教育、第二外语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元素,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特点,开展英语歌曲、英语朗读、字母默写、句子书写、英语视频、课本剧表演、短剧表演、英语作文、英语辩论赛,日语(韩语)文化介绍、“锦外杯”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0(2016.11重印).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2017.
  [4]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作者简介:
  岳阳阳(1993.10-),女,汉族,四川新津人,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2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