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方法之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语言活动,是由说、听双方共同参与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的理念,即“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培养学生的交际素养,提高表达水平,达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口语交际课,通过具体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敢于”开口,善于倾听,灵活应对。要培养学生上述能力,我以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确定适合交际的内容,使人人有话可说
交际内容的确定,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选取诸如“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模拟当小记者采访身边的成绩优异者”、“某某同学不爱写作业,你来开导开导他”等交际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与小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会被激发,表达欲望强烈,倾听认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精心创设交际情景,使人人想说
在口語交际过程中,一定的情景是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与其心理素质及环境紧密联系的。事实上,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困难而在课外乐于表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学生的交际提供了一个自由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信息,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轻松表达的氛围。
交际情景的创设可分为演示创设和表演创设。演示创设包括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演示。小学生由于认知特点的关系,直观形象的实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益于学生的观察,能激起学生的交际热情。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春游去》,如果让学生直接交际,很多学生可能说不出几句话,但是,当我们把有关春游踏青、放风筝、野炊等图片展示给孩子,再相机点拨,学生就会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有话想说,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树立平等意识,提高安全度,克服心理障碍,使人人“敢说”
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在于直面性、情感性、交互性,因而环境,气氛因素会影响其表达效果。即使是平时表达流畅的学生在有教师参与的活动中,也可能面红耳赤,浑身不自在,差生可能更怕开口。因此,教师需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师生平等意识,在言行,情感上与学生平等相处。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人交流,同时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倾听。而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则应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在交际中“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反映清楚自己的主观意识就行,不可瞻前顾后。
四、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使人人得到提高
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着眼于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口语交际的主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委曲求全”,不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或教学的需要,总是照顾“交际能手”而冷落学困生。而对于交际困难生,可降低要求,多鼓励他们把自己“想说”的和大家进行交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是他们的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五、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使人人时时得到锻炼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可把提高学生就交际能力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口语交际”课,而是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事实上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诸如听讲,朗读,复述环节都是对“说”的实际训练,也是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应提高对口语交际的认识,使口语交际训练和其他教学环节密切联系,相得益彰。
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扮演好自身角色做好口语交际的表率,使人人“会”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多元的,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兼顾问。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地组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时对学生的语言活动的进展进行指导,结果给予评价和总结,因此,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自身的人文、文学素养、鼓励学生的艺术、随机应变(辩)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口语交际教学,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最好的示范,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用准确、鲜明、简介、生动的语言去引发学生欣赏语言艺术,从而使学生在长期的锻炼及耳濡目染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交际。
总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如今这个教育方式多元化的社会里,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及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心理学》
[3]《教育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