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互联网+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微课以其短小精悍、方便快捷,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在小学语文课后复习时,教师通过QQ群、微信群、微博、“人人通”空间等互联网途径,发布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复习 “互联网+微课” 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利用“互联网+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 GHB1056)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240-01
  课后复习是对课堂知识延伸和拓展,可以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如果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学生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互联网+微课”帮助学生来进行课后复习,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后利用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
  一节语文课只有短短40分钟,老师讲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由于基础掌握、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对知识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课后复习时,如能合理利用微课资源,就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在执教《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解读感悟耗时较多,课堂上没有时间进行生字教学,但本篇课文生字中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又特别多,如“噪”、“澡”、“燥”与“躁”,“浴”与“欲”,“博”与“搏”等,这些形近字很多学生区分不开。针对这一问题,我课后制作了一个形近字专题微课,并通过QQ发布到班级群中。学生根据老师发布的资源,自主进行学习,还可以举一反三,对本课甚至本册中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后利用微课资源,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个别学困生不能很好地接受课堂所学知识,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就某一知识点,制作微课,利用互联网进行发布,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这样就很好就解决了课堂中个别学生不能突破学习重难点的问题。
  学习《詹天佑》一课时,学习的重难点是“理解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及其好处,了解 ‘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从而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如此抽象的内容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理解掌握,显然是有难度的。课后我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将居庸关、八达岭隧道的开凿示意图,“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制成小动画,再配以简单易懂的讲解,制作成一节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针对课堂上没学懂的内容反复观看,直到学懂为止。这样,学习的难点自然就突破了,学生在反复观看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
  三、课后利用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单靠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搜集课外知识来制作微课,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涉及内容极广,包括诗歌的赏析、朗诵、搜集、整理、分类等。这么多内容不可能都在课堂内解决,因此根据涉及内容,分别制作以诗歌分类、诗歌赏析方法、诗歌朗诵等为主题的微课,学习制作微课并上传,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后利用微课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复习
  微课资源利用于总复习效果更好。在复习中,老师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通过简短而鲜明的影像音效,制作一节主旨鲜明的微课,吸引学生,自然使学生乐学善学,易于接受。
  在进行学期末的总复习时,语文内容多而杂,此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按知识点分类梳理,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如“句型转换”这一板块,就包括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相互转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之间的相互转换、修改病句等诸多内容。老师除了自己制作微课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并整理相关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班级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后复习时巧妙利用“互联网+微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微课的制作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微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语文课后复习更加高效,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让微课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自主学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8)
  [2]柯清超.《微課设计与教学创新》[J].中山教育研究,20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