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作为一级学科,并且一直存在于学生的全部学习生涯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会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由于小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生涯,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潑好动的年龄,小学数学课堂又比较乏味,单调,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难以专注地学习、听课,因此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实现趣味化,下文将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化课堂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162-02
  一、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现状依旧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成效。数学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小学作为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小学生还没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因此面对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不能较好的理解知识,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有一些小学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没有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时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等相关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储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的策略方法
  1.使课堂氛围更加放松,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创设情境,实现情景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点,现代信息设备、教学工具等的应用也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有趣。例如,在教学“圆形”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有关圆形的视频动画,将抽象的图形知识直观的展示出来,如果学校的设备没有完善,可以通过教学工具来进行演示。教师可以利用圆规来绘画圆形,还可以让学生使用卡纸来制作一个圆形,这些教学手段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让学生好动的天性得到释放,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圆形具有无数条对称轴”这一性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并且进行巩固和加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枯燥无趣的知识点,将其趣味化的呈现,这也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的有效策略。
  2.利用游戏来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课堂的趣味化
  根据小学生贪玩好动、爱玩游戏的特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游戏来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数学课堂和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体现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模拟商店,让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并进行标价扮演老板,再让一些学生扮演顾客进行购买,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钱”,在这一买一卖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非常直接的体会到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的换算概念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趣,充分的展现了趣味化数学课堂的优点,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激发。
  3.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是一个创新型的课堂转变,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课改内容,并严格按照其大纲执行,要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因此,现在要转变为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良好的互动来实现合作学习。想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必须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个基础下,学生真正的认可教师了,学生才会主动的去配合教学,并且参与到互动学习过程中。
  4.通过角色扮演,让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
  由于数学只是过于抽象,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缺乏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并且形象的让学生进行感悟学习,才能够使数学课堂效率更高。因此,在学习鸡兔同笼类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鸡”和“兔子”,然后进行不同数量的放置分组,让学生来更好的感受到数学问题的趣味,也能够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学生在一个欢乐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鸡兔同笼类问题的特点和知识。
  总结
  让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让学生不再厌倦数学课堂,能够更好的、专注地去学习和感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趣味的环境中去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作艳.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18(34)
  [2]王春颖.小学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法的运用.今古传奇:文化评论, 20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