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对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学案导学模式就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对学案导学模式的阐述,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案。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案导学模式 自主学习 方案
【基金项目】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导学案引领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的尝试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課题立项号GS[2017]GHB133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152-01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其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来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因此,要积极做出改变。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学案导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中学案是教学基础,导学是教学形式,学生以学案为辅助,通过老师的具体指导,师生共同合作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老师的讲授,很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理解本身就是一件不易之事,要做到举一反三难度就更大了。传统课堂中,老师课前所准备的教案是给自己的课堂做一个大致规划和流程,教案书写是老师自己的设计呈现,这样的教案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案导学模式区别传统课堂,老师课前需要准备的不再是教案,而是学案,这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学习规划,其目的是为了辅助学生学习,在根本上区别于教案。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载体,课外时间,导学案要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练习,是学生课外学习的“良师益友”;课上时间,导学案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是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依据”。有效使用导学案,把教师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地位平等、主导与主体作用并重,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双主体地位。学案是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设置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根据学案了解学习任务、掌握教材内容的载体,架起了“学”与“教”之间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它既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还是学生学习的导航仪,具有指导学生读、听、思、做的作用。因此导学案的重点是“导”,而不是“练”,要做到“导学、导思、导讲、导练”。要求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探究性。要既能启迪学生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间有任何疑问,由老师进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案中适时进行方法指导。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设立“方法指导”“友情提示”“互帮互助”等栏目,通过教师的补充说明、方法指导,使师生共同完成预期学习目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对老师的要求:学案导学模式虽然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老师在其中发挥的指导作用也不可或缺,老师在编写学案的过程,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基于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有层次的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老师学案的设计要把握将教材重点突出、把教材难点分散这一原则,思考题目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将重难点集中在一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方案
1.引导学生依照学案设计自主预习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预习教材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步。老师在课前应针对教材内容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学案,并及时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初步掌握各项知识点。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老师在本堂课结束前,仅仅口头上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下堂课内容的预习,通常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会执行,大部分学生会忽视这一点,这样根本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要改变以往的模式,首先,将准备的学案及时发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流程和规划;其次,要让学生总结预习成果,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忽视课前预习工作,老师应明确要求学生将在预习过程中,把自己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以记录,留待课堂上让老师指导,把自己已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做整理记录,并写下自己分析问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真正的将课前预习落到实处。此外,记录自己已解决问题的分析过程,这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而记录未解决,需要老师指导的问题,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因此,老师需要着重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双方合作解决问题后,老师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的过程,首先能让学生在心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内容各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让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变得有条理性。其次,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也相当于二次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甚至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理解。老师通过长期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3.自主学习,让学生勇于探究。通过导学案导学,让学生自主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发现,善于归纳,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环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特别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表述,积极质疑,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师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认识数学知识的意义,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积极探索新的知识。
4.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采用幽默的语言,提高数学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和学生共同合作,从而影响活泼的教学氛围,采用互动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的教学不能如同小学一般,只注重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的习惯,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更需要如此,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做好引导工作即可,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吴小兵.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策略分析[J].好家长,2017(47):54.
[2]张伯秋.探究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7(7):88-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