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面镜子和一座桥梁,不仅能够结合学生的阅读体验分析出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阅读文本与学生角色进行搭配,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内涵。作为语文教师,应明确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并借助朗读消化阅读知识点。
【关键词】课堂朗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076-01
1.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课堂朗读是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让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在讀中欣赏,在读中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贯穿于字词句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关系到阅读目标的建立,同时也关系到学生自身普通话水平的提升,使得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朗读与阅读密不可分。
2.朗读带给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2.1 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思维
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是根据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将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语言表达进行整合,形成个性化的综合性活动,并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实施。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并分析出作者创作的思想感情,进而提升自身写作能力,因此通过课堂朗读,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阅读文章文本内容的了解程度,提升感悟和思考。换一种思路,朗读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了解程度和感兴趣程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
2.2 通过朗读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情感态度的理解
“有感情的朗读”是对语文阅读文本朗读的基本要求,因为在各个小学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都将课堂朗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环节,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文本阅读情感态度的理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有语气、有节奏的阅读,对于了解语文阅读内容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通过课堂朗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营造个性化的阅读习惯,结合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课堂朗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朗读教学实践分析
3.1 课前教师备课过程中朗读教学
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并认真钻研文本知识点,做到在朗读中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教学知识点,并对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标记,这样才能够对教师的课前备课有利,并通过理解文本阅读内容的过程,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1]。
此外,在教师进行课前朗读的过程中,可充分的结合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搜集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知识点,时刻提升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精准的抓住作者创作意图及目的,提升教师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课堂中学生进行朗读
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提升学生朗读的时间。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课堂教学的要求,制定合理化的课堂朗读教学时间,以保证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够进行朗读,以语言表达顺畅、清晰、明确为主要的朗读教学目的,提升朗读情感的表达。
其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把阅读与朗读充分的结合起来,不能分离,朗读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应读出感情。例如在《花的学校》诗歌教学中,作者利用拟人的手法,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借助儿童自身的眼光来描绘小学生的可爱、活泼,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的熟知自身学习的周边环境,使得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根据本诗歌教学设计的目标可分析出,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在有情感的朗读过程中,进行阅读理解,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首先,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的形式进行课堂引入,引出论题“说说自己的学校的样子;你们可知道我们不但有学校,花儿也有学校呢?”然后,由教师带头齐读课文。
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点拨,让学生能够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课堂朗读中,提醒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以理解为基础,逐步的促进对于文章内容的感悟,并不时品味作者的创作情感及态度,可以结合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2]。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朗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阅读学习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情感,在感悟中学会阅读。作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标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应重视课堂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创新课堂朗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格麻措.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商情,2017(51).
[2]覃荔嘉.朗读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70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