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教”沿袭千年。在诗歌传承中,朗读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初中是学生学习诗歌的“黄金时期”,教师若能指导朗读技巧,引导朗读情感,创新朗读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培养读诗兴趣,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最终将诗歌这一文化瑰宝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朗读;技巧;情感;评价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诗歌学习便与朗读密不可分。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记住诗歌,而且可使学生更易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长期坚持诗歌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感,也可感受诗歌本身的音韵与声律之美,进而培养对诗歌的阅读兴趣。韩愈谈及自己读书方法时说道:“口咏其言,心为其意”,朱自清在《了解与欣赏》中也说道:“要使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灵活,必须朗读—揣摩—再朗读—再揣摩”。古今学者都十分注重朗读,时下的热门节目《朗读者》《见字如面》也试图唤起国人朗读的热情。
  初中生记忆力好,可塑性强,对传统文化有较强的好奇心,若能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感受朗读之美,培养朗读兴趣与习惯,那么对其诗歌学习甚至以后的人生都有很大帮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朗读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首先是部分老师对朗读不够重视,仍以传统的“字词—大意—情感—手法”分析为主要授课形式,课堂活力不足,与时下的“少教多学”理论相违背;其次,许多老师对朗读的应用只停留于浅层次,形式上只是“听录音—齐读”,目的只注重字音和停顿,未能将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无法通过读诗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还有,受个人水平限制,对朗读技巧指导不够。下面,将结合自己多年的诗歌教学经验及近期的调查研究,谈谈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有效利用朗读这一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诗歌学习效果。
  一、 点播技巧,注重示范
  传统的“齐读法”只帮助学生简单把握字音和节奏,无法将朗读上升到美读阶段,那么如何让学生将诗歌读出韵味、美感呢?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对比、揣摩中体会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第一,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自查字音,划分节奏;第二,上課时先让学生齐读,然后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在聆听中找出自己在节奏、技巧上的问题,初步感受朗读之美;第三,教师示范朗读后,给学生留出3分钟时间思考和揣摩读法,鼓励学生提出朗读疑问;第四,教师要针对难点和核心词句,体现情感的词句,作出具体的技巧指导,如停顿长短、语势轻重、语调长短、音调高低、轻重音等。
  相比录音,教师带有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的示范朗读更真实生动,更有亲切感和感染力。出彩的朗读可以提升课堂魅力,增强老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因此,示范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据说特级教师程翔老师只需将课文内容朗读一遍学生就基本理解了,当然我们也许没有那样的朗诵功底,很多时候必须借助录音,但通过学习,练好几篇诗歌的朗读,然后适时展示出来,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二、 引发想象,读出情感
  诗歌的情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出来的。当学生能将诗歌读出一定韵味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心情,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读出诗歌的情感。
  通常,教师习惯以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这是非常实用的。还可在此基础上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发学生想象,通过相关图片、音乐和视频的引入,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所处之地,所遇之事,所见之景等,更直接地体会诗人的心情。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可更容易把握诗人情感,无论是朗读还是理解都会有所进步。如,讲授《观沧海》时,展示诗人站在碣石望海的图片,《三国演义》中曹操征乌桓得胜的短片,看完后,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朗读也更加慷慨激昂了。
  也可采用“移情入景法”,让学生寻找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诗人笔下之景、事,即是其平生所见所闻,其实很多在今天仍属寻常。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想象自己面对此景,或遭遇此事,将有何感受,在联想中寻找与诗人的共鸣,这样学生会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如:讲《钱塘湖春行》时,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春游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垂柳依依的春景,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很快便体会到诗人的那种喜悦之感,再次朗读时便带着轻快愉悦的心情,语调也更欢快,这样既读出了诗人情感,也读出了诗歌之美。只有深入理解情感的朗读,才能真正领悟到一首诗该如何去读,因为诗歌朗读的语调,语速,重音等都是受情感影响的。
  三、 创新朗读形式,注重评价
  在学生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情感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熟读成诵呢?这就需要在朗读形式上进行创新,通过分组朗读、自由朗读、个人表演等多种朗读形式穿插组合活跃课堂气氛,在朗读中可加入比赛环节,还可比谁背得快,记得准,让学生在游戏与竞争中迅速记住诗歌内容,提高朗读水平,培养朗读习惯。
  学生朗读完,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和“评价建议”,既要给学生带鼓励性的口头评价,又要对学生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评,反思自己朗读的问题;互评,发现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评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也是极有帮助的。
  叶圣陶说:“朗读应该像演员念台词,拥有充沛的感情,激昂的地方还他个激昂,委婉的地方还他个委婉”。在国人对朗读不够重视,朗读水平亟待提高的今天,语文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朗读水平。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改变,更需要恒心,所谓“圣贤之能多,农马之知专”,希望教师能坚持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有朝一日,让朗朗书声响彻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韩愈.韩昌黎文章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梁国荣.有效朗读,点亮语文课堂[J].陕西教育,2018(4):47.
  [3]刘亚军.论早读有效性策略[J].陕西教育,2017(12):38.
  作者简介:
   周侃勇,陕西省商洛市,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麻池河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