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时期钢琴教学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改革,现在人们愈加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钢琴作为音乐之王,有着启发智力、培养乐感的重要作用,用钢琴演奏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鲜明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钢琴教学,注重挖掘其教育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文章就幼儿时期进行钢琴教学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对其具体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幼儿的音乐启发尽到微薄之力。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必要性;技能提高
众所周知,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因为其具有广阔的音域、优美的音色、高超的技巧等特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新时代对幼年学生的素质培养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幼儿在其他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要与学业能力并行。随着钢琴教学的不断普及,更多的幼儿园开始将钢琴教学引入课堂之中,幼儿正处于认知的发展阶段,智力的开发、审美的启蒙都需要很好的引导,钢琴教学恰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幼儿教师利用钢琴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拉近幼师之间的距离,更有效地为幼儿之后的钢琴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尚小,教师在引导上需要下功夫,本文主要从智力开发、节奏感训练、记忆力培养、想象力提升以及乐感五个方面进行教学,通过趣味性游戏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智力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最基础的精神能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智力开发是指培养幼儿的智力以提高其素质的活动。基本内容是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对幼儿在早期进行智力开发,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首先要注重智力方面的引导和开发。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在课堂中若要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就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通过兴趣的激发,促进智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网上搜集一些钢琴类的小游戏,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模拟琴键或者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电子“琴键”。以弹奏“一闪一闪亮晶晶”为例,大屏幕中展示一个大大的琴键,每个音符响起,屏幕中对应的琴键就会闪出红色的灯光,然后幼儿们根据大屏幕的指示,在自己的键盘中按相应的琴键,听听自己弹奏的是否正确,通过集中精力的观察和同步的仔细思考锻炼其智力,这是一个示范并纠正的过程,如此不仅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眼、手、脑和耳朵共同协作。再比如,教师带领幼儿们玩游戏,教师首先将给每个幼儿安排一个音符,随后教师在钢琴前随机弹奏一个音符,让幼儿们对应自己的音符举起手中的牌子,大家一起互动,老师谈琴幼儿们舞动手臂,教室里舞蹈和着音乐,一片和谐,后期可以边弹边舞动,类似于幼儿表演一样。以此来启发幼儿的智力,同时也能锻炼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乐感。
二、有利于节奏感培养
早在古希腊,柏拉图便提出能感受节奏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人能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到和谐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有喜爱节奏和和谐的天性。节奏感是音乐素养中的一大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节奏感”的培养,利用钢琴弹奏出不同的音符,让幼儿们根据钢琴旋律摆动身体,以此达到节奏感增强的训练。节奏感的基础是拍感准确,拍感准就是能准确掌握每拍的时值,任何人都有天生的拍感,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拍感的事情,例如,平静时摸到的脉搏跳动,海浪起伏,泉水流淌,马蹄声声,细细雨滴,大而至日月更替的节奏,四季往复的规律……节奏感会体现在幼儿成长的整个过程,关于节奏感的培养,教师要做好引导,带领幼儿们欣赏不同的曲调,并根据不同曲调做出不同的动作,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一边弹奏钢琴曲《健康歌》一边唱歌,让幼儿跟着歌曲一起摆动身体。第一句“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时,教师引导幼儿们根据歌词转动手臂左三圈右三圈,扭扭屁股和脖子;唱到“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和“深呼吸”时,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唱到“喝开水”“洗手”“漱口”时,教师带领幼儿们做出夸张的喝水、搓手和漱口的动作来,教师在一旁为幼儿们打着节拍,提醒幼儿们变换动作(教师在台上带着幼儿一起做动作)。在练习多次之后,教师可以开始循环播放弹奏这首歌曲,让班级的幼儿们熟悉歌词和旋律,再慢慢学会跟唱,最后将动作、歌唱和节拍合为一体,大家都加入,像表演一样,舞出最自然、最正确的动作,以此来培养幼儿们的节奏感。
三、有利于记忆力培养
所谓“音乐记忆力”是指大脑皮层在受到音乐的影响下产生的波动,并在不断地刺激下,将这种听觉思维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种表现。换言之,音乐记忆力包括对旋律、节奏、曲调以及主题内容的记忆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力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将不同音乐进行对比,提高幼儿的记忆力,提升音乐的审美能力。当然,记忆力提高将有助于幼儿们整个人生的音乐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与此同时,通过音乐和其他知识的融合,更好地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教师先带领幼儿们听几首简单的儿歌,如《小红帽》《粉刷匠》《三只小熊》等,在听过几遍后,关掉录音机,然后用钢琴弹奏这些歌曲中的一小段,让幼儿们猜一猜是哪首歌曲中的片段。这时很多幼儿都无法确定,教师可以循序渐进进行引导,将一段改为两段,或者轻轻地跟着琴音哼唱,有的幼儿立刻反映出来是哪首歌曲,教师继续弹奏其他歌曲,直到幼儿们全部熟悉下來。当幼儿们对旋律熟悉之后,教师开始进一步对歌词进行教授,通过一些夸张的肢体语言带领幼儿们记忆。比如《小螃蟹》一曲中,教师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歌曲,让幼儿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歌词并且展开想象,随后教师将螃蟹的道具——两只大钳子和背上的壳让幼儿们穿上,模仿螃蟹的动作,一起嬉戏,一起哼唱,来帮助他们记忆歌词。 四、有利于想象力发展
音乐想象力是指,幼儿在听到一首钢琴曲之后,在脑中产生的联想,这种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初级体现,是幼儿通过原本的音乐经过思维的二度加工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每一首曲调都蕴含创作者深刻的情感,这些情感通过优美的旋律传送到每一个人的耳中,产生的画面感自然也是不同的。幼儿的大脑在高速发育时期,想象事物的塑造能力也在成长期,多感受描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其实是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方式。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想象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采取积极鼓励措施,以此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当的给予奖励,让幼儿们在聆听音乐描摹意境时更加积极主动,产生更多正面情绪,这也有利于日常教学工作的展开、拉近师生的内心距离。
例如,教师弹奏《小星星》时,让幼儿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有节奏感的旋律让幼儿们不自觉地开始摇摆身体。弹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们说一说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幼儿们可能对这种欢快的曲调很是喜爱,争先发表自己的感受,有的觉得像是上楼梯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想象自己正在登着梯子,一步步爬向夜空,满天亮晶晶的小星星挂在天上,自己甚至可以伸手触碰到漫天星空……以此给课堂创造浪漫温和的意境,幼儿们最终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这首歌曲的意思,对音乐学习产生愉悦感。或者通过多媒体为幼儿们播放钢琴曲《致爱丽丝》,让幼儿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画面,可能幼儿会幻想出一片美丽的花园还有各种糖果和玩具,也会产生想象意境的愉悦感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方式,教师们可以一步步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做好铺垫。
五、有利于乐感的提升
音乐感知能力,顾名思义也就是音乐的听觉能力和辨识能力。人类的听觉器官是发育最早的,早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音乐与听觉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乐感时,可借助大量的音乐进行训练,通过不断地聆听,提升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例如,教师在弹奏《闪闪的红星》时,将幼儿分成两组,随后开始带领幼儿们认识这首歌曲的节奏,因为幼儿的认知能力尚浅,不必太过专业。两个组的幼儿分成蓝组和红组,蓝组幼儿手上戴上蓝色的小星星,红组的幼儿戴上红色的小星星,在训练节拍时,教师引导幼儿们根据节奏举起或放下手中的星星,并根据旋律停顿、摇摆、缓缓升起手中的星星,多次训练后,教师开始弹奏完整的曲子,幼儿们根据刚才的排练,挥舞手中的小星星,课堂氛围异常热烈,幼儿们学习兴趣高涨,在玩乐间提升了乐感。
综上所述,老师有时要扮演好启蒙者的角色,耐心、细心、温和、灵活,积极地通过钢琴教育对幼儿进行启发指引。老师应当以一颗童心体会幼儿的精神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研究教学方式,同时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们有机会在音乐长河中徜徉,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幼儿的心间,直到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带领幼儿认识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时刻为幼儿们的成长着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有为人师表的意识,甘愿付出的精神,将钢琴教学发扬光大,使更多的幼儿在愉快温暖的音乐学习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萌萌.试论如何对幼儿进行钢琴启蒙教学[J].北方音樂,2018(8):129-130.
[2]林辉玥.幼儿钢琴启蒙的有效方法[J].北方音乐,2017(15):225.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9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