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之一,也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温州气象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提供能力虽有了很大提升,但与整体需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介绍了温州公共气象均等化服务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领域目前存在着领域差异、城乡差别、群体差异、地域差距四大突出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促进温州公共气象服务实现均等化。
关键词:温州;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践与探索;预测能力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5913/j.cnki.kjycx.2019.10.062
向政府、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气象服务,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是气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温州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公共气象服务仍极不均衡,并未达到人人共享的均等化水平。温州市进行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探索,既是为了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下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目标,同时也为地市级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温州公共气象均等化服务取得的现实成效
公共气象服务渠道变得多样。既可通过温州台风网移动终端,也可通过网站、微博、电视、广播、报纸、传真、手机短信、电话声讯、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等各种渠道,为公众提供气象服务[1]。 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变得多元。温州气象推出各类民生气象指数预报服务,通过气象电视节目、温州市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温州市年度气候公报、雷电公报等形式推出各类公共气象服务产品47项。
信息传播发布变得更加及时高效。建立起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台,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单位的相关人员快速滚动发送预警信息。通过改善温州气象影视、温州气象网与温州台风网等气象传播设施,做到报得准、传得快、播得广、用得上。2018年,温州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已超90%,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1.5%。
2 温州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非均等化问题
温州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服务能力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2.1 提供能力存在明显的领域差异
公共气象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相对于公众气象服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精细化程度最高,提供的信息内容也最为丰富,在现有技术水平和公共资源制约下,公共气象服务在不同领域的提供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2.2 传播能力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别
中国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气象设施和气象台站集中在城市,气象业务、气象科研和气象服务倾向于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多样的信息传播渠道也立足于城市,使城市和农村享受到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种类、效果和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别。
2.3 接收与应用能力存在很大的群体差异
不同年龄人群,对气象信息的运用差异明显。年轻人刷微博、玩微信、下载APP,即时分享信息,主动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多样,而中老年人仍旧依靠报纸、电视、广播老三样,气象信息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难以体现,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接收和应用无法与年轻人群相提并论。不同收入群体,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接收与应用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别。低收入人群只有在天气影响到日常生产生活时才会关注气象信息,而高收人人群,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收人人群,由于对生活质量更为注重,日常活动跟天气变化也更密切,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主动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多,根据气象信息趋利避害的能力也强。
2.4 气象体系建设存在较大的地域差距
气象部门服务于地方,公共财政保障自然也要依靠地方,但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各地区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也不相同,地区间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也千差万别。温州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受气象的影响不同,地方政府对气象事业的重视程度和建设程度也不一样,导致各地区的气象体系建设存在较大的地域差距。
3 公共气象服务非均等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3.1 政府尚未将气象部门纳入地方统一领导和发展规划
气象部门实行的是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2],造成业务关系、组织人事关系受上级气象部门领导,而气象服务和气象设施建设又根植于地方、依赖于地方,财政依靠地方的特色。受体制及政策影响,各级政府将气象工作纳入当地体系,落实财政保障,制定统一发展规划,重视程度不同,推进力度不一。
3.2 气象监测预警和预报预测能力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通过持续建设发展,温州气象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率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精准化水平离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的精细化、定量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针对山区的观测站网密度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监测预警和预报预测能力薄弱。海洋气象由于起步晚,监测数据存在很大缺失,传统观测手段也难以达到海洋综合观测的要求,海洋天气预报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针对现代农业、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专业专项气象监测与预报预测能力与温州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很不匹配。
3.3 公共气象服务实用性仍存在不足
温州公共气象涉及47类不同的服务产品,覆盖面雖然非常广泛,但服务产品均以县为单位进行发布,针对小范围、局地性的气象灾害,气象服务尚未做到网格化、精细化的分区发布,乡镇级预测预报仍处于摸索阶段。气象为农服务产品更是缺少针对性,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天气气候的敏感性、脆弱性、风险性更加突出,公共气象服务产品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 4 促进温州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温州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既需要改变滞后的体制机制,加强政府领导,也需要激发人才和技术创新,提高气象部门的业务水平,还需要促进公共气象信息的快速传播,提高个人及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4.1 加强政府主导
明确气象服务由政府主导的主体责任。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发展公共氣象服务,需要把握好政府主导这一方向,推动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制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组织领导。
要扎实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部门要将气象工作与当地政府工作紧密结合,主动争取将气象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各类考核,促使当地政府认识到,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要积极作为,围绕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心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保障,主动融人各级地方政府重要规划计划。
4.2 提高气象监测预警和预报预测能力
以构建现代化的气象综合观测网络为基础,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完善气象站网布局,重点提高气象服务重点区域、监测盲区、气象灾害多发地点、城市易涝点的观测站网布局密度,切实提高气象监测预警能力。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着力提高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重大天气预警预报的水平。如加快无缝隙、细网格、数字化的中期、短期、短时、临近预报预测业务系统的本地化开发应用,发展气象要素定时、定点、定量精细化预报等。
4.3 创建新型市、县两级公共气象服务运行机制
按照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发展要求,改变现有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上下一般粗”的现状,推进市、县两级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公共气象服务一体化、集约化、本地化的业务平台建设,实现网站、手机短信、多媒体显示屏、广播、LED终端等多种传播渠道信息的一键发布,同步更新,保证公共气象对外服务的一致性。
4.4 强化部门协作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高开放型气象业务、气象服务、气象管理水平,加强部门合作,促进互联互通、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各部门共享大数据资源池,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5 调动公众积极参与气象防灾减灾
国内外经验表明,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公共服务效益的显现离不开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同和广泛参与。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提高公众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气象防灾减灾社会格局。继续发挥气象科普工作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加大气象科学普及和防御气象灾害知识宣传的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能力和临灾自救能力。
5 结语
更好地发挥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需要更快更全更广的公共气象发布渠道和传播体系。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是气象部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针对目前的非均等化成因,既要从体制出发,又要从机制人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气象投入,提高监测预警和预报预测能力,加快构建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体系,实现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温州市气象局.温发改[2016]226号.关于印发温州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S] .2016-12-09.
[2]吴友法.我区气象行业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新疆气象,1999,22 (6): 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2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