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寓情于书:书法教学的价值追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书法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对学生更好感受书法艺术、学习书法技能、创作书法作品的有力促进,情感教育应当成为书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认识到情感教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共情、移情、通情等方式来深化情感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书法的形式美,创作书法的艺术美。
  [关键词]书法教学;情感教育;审美情趣;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 37-0007-03
  [作者简介]冯凌燕,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江苏苏州,215021)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书法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已然成为中国人精神表达的重要载体。当下书法教学的复兴正是对这种古老艺术形式的美好体认与继承。书法艺术白诞生之初便与创作者的内在情感相融相生,书法教学中白然不能忽视寓情感于技法教学之中。
  一、情感表达与书法表现的相辅相成
  1.情于内而书于外。书法艺术之美不仅在于其动感的线条,遒劲的笔力,精巧的布局,更在于其内在流动的情感起伏,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由内在情感和外在线条构成的动静结合的完整形式。缺失了情感的书法作品往往变得千篇一律,很难激发起观者的体验与共鸣。如饱受非议的馆阁体,这种过于讲究笔画的工整而个性情感表达缺失的书法形式,其廣受诟病的原因大概正是失去了书法情感与技法一体两面的表现形式,成了一种模式化的缺少“人情味”的书写样式。
  2.发于情而止于书。我们在观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往往能够直接通过书写者的笔画线条透视出其内心的波澜起伏,感受到其书法作品带来的巨大视觉和精神冲击力,这便是书法家真正的功力所在。古往今来,任何一件被大家传颂的书法佳作都具有这种独一无二的气质与神韵。如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的《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无一例外都是作者内心情感奔涌而一气呵成的神来之作。越是以我手写我心,就越能够打动人心,无论是情感的乐悦酣畅还是悲天悯人,都倾注在书法家手中的笔端,自然流泻出旷世杰作。这种情动于中而发于毫端的水到渠成的书法表达方式不正是最自然的艺术形式吗?
  3.观于书而见于情。书法是一种线条的艺术,更是一种用情感驾驭线条的高超艺术。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观看线条带来的几何之美,更重要的是欣赏线条背后蕴藏的书法创作者的情感姿态之美,感受书法家情与技的融合之美。学习书法,忽视技法或忽略情感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情感与技法合二为一,感受相互交融,互相表现的审美体验,才能够真正领略中华书法艺术的伟大魅力。这应当成为书法学习者的必经路径。
  二、情感体验与书法教学的和谐共生
  书法教学中注重技法的指导无可厚非,但是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理应不能忽视对情感体验的教育指导。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从书法艺术中感受到勃发的生命力,而不只是停留在技法的反复练磨之中,从而对书法学习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
  1.共情——指导学生融入情感欣赏。欣赏是书法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导学生学会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既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培养,更是对学生学好书法的一种情感迁移与熏陶。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书写者创作时的意图和状态,从而尝试与书写者保持一份情感的契合;其次,要指导学生关注书法表现形式中的情感流露,不同的书体往往能够展示出创作者不同的内心独白,如楷书庄严肃穆,常常是与官宣文字、抄经立碑有关联,此时的创作者大多是一种严谨、庄重的心境,而行、草书飘逸流动,常常是书写个性文章,直抒胸臆,表达心境遭遇、喜怒哀乐。我们欣赏这样的书法就需要与创作者进行内心对话。当学生能够从线条、笔意、布局等几个方面感受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他们的欣赏、审美能力都会有很大提升,同时对他们理解书法、创作书法都将大有裨益。
  2.移情——引导学生汇入情感摹写。欣赏是对书法艺术形式的表象感知,而摹写则是直接进行书法学习的实践,是对古人书法创作的心境和技法的手摹心追。在书法教学中,临摹名家碑帖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长期要坚持练习的项目。在摹写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汇人情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练习状态,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进行楷书笔画和结构摹写时,教师可以通过书法家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了解古人书法学习的刻苦与勤奋,感受古人心无旁骛的书写状态,通过对单个字的笔画和结构之美的赏析来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笔画和结构练习中做到精益求精。
  3.通情——教导学生植入情感创作。书法学习以临摹为主,但最终还是要能够形成学生白己的书写能力,完成自我的书法创作。在进行书法创作时,个人情感自然流畅地表达是创作成功的重要保障。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应当关注学生情感表达与书法创作的关系。依葫芦画瓢式的书写不是真正的创作,也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书法的真诚热爱,只有让学生在书法创作中感受到内心的喜悦,体验到不写不快的乐趣,书法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一份精神执守。在教学书法创作时,我们可以从书写内容和书写字体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生发,如学生创作春联时,首先引导他们感受春节的喜庆与热闹,在心中体会到喜悦,接着用严谨认真的态度进行楷体书写,借助手中的毛笔来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三、书法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边界
  1.适度而行。书法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体现辅助书法学习的宗旨。这里的情感教育是学生对书法作品内在情感的体验与感知,是自我欣赏书法作品的情感流露,是自我创作书法的情感铺垫与表达。情感是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因此书法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是一份情融于书的适度渲染,切勿将书法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变成单一的爱国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切不可将书法课上成品德课、心理课,否则便失去了书法教学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启迪了。
  2.适可而止。书法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既有引导学生对书法创作者产生情感认同,也有帮助学生产生欣赏和学习书法的情感体验和抒发。这份情感是学生围绕书法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元素。这份情感的表达方式最终是需要通过书法来展现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情感教育就需要注意围绕书法学习来开展,并通过欣赏、临摹或创作书法作品来体现,不能空泛地谈情感教育。如指导学生临习书法名家的作品时,教师需要对书法家的人生境遇和情感态度进行一定的介绍,但是这份情感的体验应该始终围绕作品本身展开,如果只是一味延展,过分介绍了书法家的身世遭遇和情感经历,脱离书法本身,这样的情感体验也并不能对书法学习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3.量生而为。书法教学是指导学生感知和体验艺术形式,培养学生掌握传统书法技能,提升审美情趣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因为年龄特征、生活环境、心理机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发展不均衡的特征。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在书法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也要注意客观的差异性,要能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进行情感体验和表达,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宜的体验发展,能够从不同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为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做好情感和文化认同的铺垫。
  情感是书法的生命,书法因情感的展现而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书法教学中结合学生年段特征和学习需求融人适宜的情感教育,在欣赏与品读中将情感与作品沟通,借助共情、移情、通情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与表达中摹写、创作,以情人书,借书达情,促成情感与技法的有效融合,这需要我们每一位书法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进行思考与实践。画
  [参考文献]
  [1]邱振中.书法:七个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任平.书法的故事[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9.
  [3]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4]吴启菊.书法课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4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