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阜南县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控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阜南县小麦条锈病呈扩散蔓延态势,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品质的提高。该文结合阜南县的小麦生产实践,分析了当地小麦条锈病发生的现状,总结了该病流行发生的规律,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发生现状;流行规律;防控对策;安徽阜南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5-0084-02
  小麦是阜南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种植面积在7.87万hm2左右,主要的品种有淮麦22、济麦22、周麦26、西农979、皖垦0901、淮麦33、烟农19等。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大流行性病害之一,传播流行速度快,一般发病可导致小麦减产幅度超过30%,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1]。2019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西南小麦生产区呈偏重发生的态势,其发病的程度、发生的范围是我国近年来之最,其中河南省与安徽省的部分小麦生产区发生严重,湖北省多个县发生,并逐渐向安徽省沿江小麦生产区扩散蔓延。3月底阜南县植保植检站在沿淮的各乡镇调查,小麦条锈病呈扩散蔓延态势,威胁小麦的安全生产,如不及时防控,将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品质。
  1 发生现状
  小麦条锈病有3种类型,包括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其中发生最为普遍的类型为条锈病,目前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分布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重的一类重要的病害[2]。阜南县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小麦条锈病的侵染流行,一般首先是在麦田间查见中心病团,之后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病情逐渐扩展蔓延开。2018年,阜南县小麦条锈病呈轻度发生,面积在46.67hm2;叶锈病发病程度中等,发生面积在2.1万hm2;2018年条锈病的发生时间晚,5月中旬时在西南部的一些乡镇发现呈点片发生。2019年调查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程度中等,发生面积在4万hm2。
  2 发生规律
  小麦条锈病主要对植株的叶鞘、叶片部位产生危害,导致其中的叶绿素遭到破坏,影响植株的光合效率,降低小麦的籽粒重,最终导致减产,严重发生时甚至可导致绝收。小麦苗期感染条锈病后,幼苗的叶片上产生很多鲜黄色的夏孢子堆(排列方式为多层轮状),成株发病时叶片刚开始产生鲜黄色小长条状的夏孢子堆(多行),排列方向与叶脉平行,随着病情的发展,产生粉状的物质(锈褐色)[3]。当小麦快要成熟时,叶鞘上产生夏孢子堆(黑褐色,形状为卵圆或圆),有鲜黄色的夏孢子散落出来。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进行周年侵染循环[4]。夏孢子繁殖的速度很快,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条锈病、病原菌繁殖1代所需要的时间为5~8d,而每个条锈病病原菌每个夏孢子1代产生的夏孢子堆平均有100个,每个夏孢子堆产生的夏孢子数量平均在3000个左右,因此每个夏孢子1代可繁殖产生30万个夏孢子[1]。秋季越夏的病原菌在空气中的湿度、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冬麦秋苗产生侵染作用,一般发病时间多在播种后1个月左右。秋苗发病的时间及发病程度与小麦播种时间以及栽植地与病源的距离等关系密切,一般播种时间越早、距离越近,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越重。当温度降低到1~2℃时病原菌开始越冬。第2年春季小麦开始返青,越冬的病原菌开始复苏,当日均温升高到5℃以上时开始表现出发病症状,且产生的孢子逐渐扩散蔓延。如果遇到连续降雨或者结露天气,则小麦条锈病快速蔓延,导致病害的流行,如果较长的时间没有雨水、露水等,则病害的扩散蔓延可中断,所以春旱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病程度轻于雨水多的地区。
  3 防控对策
  3.1 加强监测 结合各地小麦条锈病历年发生情况以及当年气候特点等,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测报,对其发生情况、发展趋势进行密切的监测,定点、定时做好田间普查工作,准确把握对当地病害消长动态,并结合病情发展变化的态势做出科学的预报及防治警报,科学指导小麦条锈病的防控[4]。
  3.2 实施农业防控措施 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结合阜南县小麦生产的布局,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并定期轮换,避免同一区域内品种过于单一。二是适期播种。播种早的小麦田内条锈病流行的态势比晚播田明显,因此要适当晚播,对减轻条锈病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三是科学运筹肥水管理。肥料尽量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科学搭配好氮磷钾,提高磷肥、钾肥的施用比例,降低速效性氮肥的施用量,避免小麦出现贪青晚熟、长势过旺的情况。各时期结合小麦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科学灌溉,如果土壤中湿度过大,要及时将水排走。四是翻耕灭茬。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翻耕灭茬,将田间的自生麦苗清除干净,降低越夏病原菌的基数[4]。
  3.3 针对性开展药剂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药剂推荐使用毒性低、效果好的内吸杀菌性药剂,如烯唑类、三唑类等,防治的效果比较理想。一是进行药剂拌种。按照种子重量的0.3‰的用量(有效成分)确定三唑酮的量,一般选择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与小麦种子150㎏进行拌种,或者选择12.5%特普唑可湿性粉剂75g与小麦种子50㎏拌种。二是春季实施叶面喷雾。小麦在拔节到孕穗这段时间时如果条锈病的病叶率达到了2%以上,可以选择20%三唑酮乳油、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等进行防治。根据田间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实际,当可见到少量叶片发病时及时摘除并集中进行深埋或者烧毁处理,如果发现麦田内有发病中心,立即“见点打面”,并将发病中心封锁住,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当大田條锈病的病叶率达到0.5%时,立即开展普治。重病田块在施药7~10d后再开展第2次药剂防治,具体防治中选择的药剂及用量:烯唑醇120g/hm2(有效成分)、三唑酮150g/hm2(有效成分)、丙环唑150g/hm2(有效成分)、腈菌唑60g/hm2(有效成分)、醚菌酯135g/hm2(有效成分),药剂的对水量要充足,如果选择机动喷雾器,则对水量要求达到225㎏/hm2,如果选择手动喷雾器,则对水量以600㎏/hm2为宜。
  参考文献
  [1]王超,李昕,高强,等.宁强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8):88-90.
  [2]罗跃,杜晓宇.仪陇县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9):150.
  [3]马娟娟.张家川县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9):26-27.
  [4]张明红,张李娜,谭忠.临沂市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8(1):173-175.
  (责编:杨 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