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把“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作为课程目标之一。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但是为何学生的体育兴趣不高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师要探索的问题。本文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及教法、场地器材、师生关系等方面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激发;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6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同时,对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的意识也逐渐浓厚,但是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小学生也是如此,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一、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因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再加上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家长、学生及老师认为体育成绩的好与坏不重要,认为体育课只不过是跑跑、跳跳、玩玩而已,学与不学没多大关系,身体锻炼与不锻炼效果差不多,不生病就是健康。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有了这种思想,对体育课产生了一种极其消极的态度,对体育就更难以产生兴趣了。同时随着学历的增长,学业的繁重,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也往往消极看待,能逃就逃、能躲就躲,使得学生缺乏运动的动机,更不要说培养体育兴趣了。
  2.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简单。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家庭的“过度保护溺爱”中成长起来的。身上的“骄、娇”二气较浓,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些孩子如果在学校发生了一点意外,部分家长就把学校告上法院,让学校“吃不了兜着走”,那就更别提体育老师了。为了学生的安全,也为了应付学生身体素质的抽查、为了考核和考察的达标要求,体育课就演变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于是就出现了目前在相当多的体育课上,教学内容的简单、陈旧、枯燥、缺乏创新,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上的是同一形式的体育课:一根跳绳一堂课,一个垒球一堂课,打打篮球、跑跑步。甚至有很多农村学校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够正常进行的体育活动项目少之又少。体育教师表现在教学方法上的运动负荷太小、练习手段重复,不能满足学生的锻炼激情与求知欲以及单调乏味的教材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感到体育课索然无味,无兴趣可言。
  3.场地器材因素。
  由于目前教育体制教学条件的所限,我国小学授课班级还是大班制,每个班差不多50余人,个别地区达到六七十人一个教学班。这对体育教学来说要想上好、教懂、教会、教悦,是多难的一件事情。由于人多,场地小,器材少,练习的机会就少,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充分尝试和体验运动的乐趣。学生肯定没有兴趣,也肯定学不悦。如果多次体育课上多个项目内容都学不悦,无兴趣,最终必然出现“厌倦”体育课,学生无快乐兴奋可言。从运动的规律上来讲,只有在先玩,先游戏中产生兴趣,激发兴趣,引发欣悦,才能进一步学会。
  4.师生关系因素。
  学生喜欢任课体育教师,一般也就喜欢上体育课,那怎样才能喜欢体育老师呢?那肯定是老师先要喜欢学生,师生关系才会和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尊重、宽容,少一些数落、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和感激,进而去追求成为老师所期望的人。所以教师必须用心去“爱”学生。反之,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作风粗暴或打骂学生,学生就不喜欢上体育课。
  二、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爱是学生的第一需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的真谛就是爱满天下。他曾这样告诫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新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也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对学生要遵循理解原则,坚持尊重原则。做到教师心中有学生,用“爱”唤起学生的情感,用“爱”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用“爱”包围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一切的孩子”用爱谱写一切。
  2.利用精彩风趣的语言,巧妙导入课程。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为了孩子们能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或情景教学导入课程。如:上课的准备活动,教师可以采用“郊游”的情境,在音樂的伴随下,带领学生展开想象与老师一起做《动物模仿操》,在郊游的时候看见小花猫“喵、喵、喵”,小花狗“汪、汪、汪”,小青蛙“呱、呱、呱”,小白兔“跳、跳、跳”等边跳边唱,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小白兔跳过河”和“小青蛙跳荷叶”间接地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
  3.体育教学中多设置疑问。
  体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有发现的精神,不能一味的传授技能,应多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例如在学习投掷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讨投掷的幅度与远近有什么关系?学习短跑课,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有目的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只强调学生怎样做的效果好得多。   4.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要想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①游戏法: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多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能,是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学生掌握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②情境教学法:即每一课创设一个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情境中去,使他们感觉到是在游戏而不是在上课。③比赛法:孩子也有好胜之心,也渴望胜利。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可以采用小组竞赛,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互相学习。④激励法:教学是以表扬、鼓励为主,相信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特别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给与更多鼓励、诱导,哪怕只有一个动作细节做的好,也应给予赞扬。
  5.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评价学生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学生要给与不同的评价。评价是一种手段,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应从体能、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形式有师评、自评、互评等。做到教师评价贵在激励;自主评价贵在自知;小组互评贵在互助;家长评价贵在联系。
  6.改进场地器材。
  在目前我国还未根本扭转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下,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非主科科目,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小学缺乏符合教学要求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就算一些学校备足器材,但是已有器材中有很多是成人的标准。比如篮球架太高,孩子们够不着,球的体积太大,孩子们拍打吃力,这些大大影响了学生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那又怎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呢?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使用成人化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运动规律。反而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因此,广大小学和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缩小”体育场地器材。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结论
  要想使体育教学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玩中学,学中乐”,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首先应当在体育课上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要求并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李清玲,陳佩辉.区别对待 灵活多样  激发兴趣[J].体育师友,1999(03):4-5.
  [3]《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与体育器材及场地国家标准》[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7).
  [4]王幅华.《体育新课程设计》[M].2000.
  [5]陈琦.《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