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的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筆者认为,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改革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出发,具体而言可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考核方式等路径进行改革,以此不断提升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质量。
  【关键词】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29-01
  一、口腔医学专业概述与现状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属于医学专业的分支之一,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口腔医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进行口腔疾病诊疗、防治相关训练,具备预防、诊断和治疗常见口腔疾病的能力。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人体解剖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较宽,即可在相关医院的临床岗位上从事口腔健康服务相关工作,也可开设私人诊所提供口腔健康相关服务,此外还可以在部分美容机构从事面部、口腔美容工作。
  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完善的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其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能够较好地满足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我国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相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初,我国才初步将口腔医学划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体系。但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与以前相比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其与国外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口腔医学教育尚未脱离临床医学教育桎梏,长期沿袭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性。第二,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创新性不强,现阶段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未能突出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口腔医学理论与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第三,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缺乏重点,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问题,教学考核方式有待改进[1]。为充分满足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强化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策略
  针对现阶段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口腔医学专业具有主干课程多、主干课程之间内容交互性强(部分课程内容甚至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为切实提高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成效,有必要对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实现一种“去冗取精”的目的,以此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快速、精准地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优化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到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与基础医学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强化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与基础医学课程之间的联系。笔者认为,可以对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进行分化和调整,以此来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可考虑在《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课程之后开设《口腔材料学基础》课程;考虑在《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后开设《口腔组织学基础》课程;同时开展《微生物学》《免疫学》《口腔生物学》等课程。总体而言,就是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从纵向上,按照相关顺序先后开展专业课程,使靠前的专业课程为靠后的专业课程铺垫知识基础,进而便于学生学习;在横向上,同时开展在内容上拥有较强相关性、交互性的课程,推进课程知识结构相融合,保障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知识教育的广度与深[2]。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需要进行较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不能够在繁复的教学内容中突出重点,那么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了忘”的问题。为此,整合教学内容时需要突出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特点,实现教学内容的“去冗取精”。整合教学内容时,应紧扣基础内容,以基础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建立起与口腔医学相关的疾病、诊疗、防治知识体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删减口腔医学基础知识中重复的部分,注重突出重点教学内容,以此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改革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未能突出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为此,有必要对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针对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中引进PBL教学方式。PBL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到口腔疾病的防治、诊疗等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贴近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余自主搜集资料等方式对问题进行钻研、探索,给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中引进PBL教学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被动学生向主动探究进行转变,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医学问题研究、解决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也为今后学生走向临床铺垫了良好基础。
  3.创新教学考核方式。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应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进行转变,在适当精简理论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腔医学实务能力。学校可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跟随教师进行课余的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定期举办专业实践技能比赛,通过各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3]。
  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路径,也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存在不足的有效方式,创新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考核方式十分必要。可考虑构建“课堂+理论+技能”的综合考核方式,即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可考虑加大实践技能考核在总体成绩中的比重,以此增强学生对于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
  三、总结
  随着人们对于口腔健康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社会口腔医学服务领域人才缺口日益扩大。为充分满足人们的口腔健康卫生服务需求,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改革显得十分迫切。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应当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制定规范、系统的课程教育体系,以此为提高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铺垫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伟,胡红梅,曾常爱,等.PBL结合循证思维模式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146-1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