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贝多芬早期奏鸣曲的艺术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早期西方古典音乐的社会大环境下,本文着重探索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时的动机和社会背景,对比分析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与海顿、莫扎特时期钢琴奏鸣曲的艺术创新与传承。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古典时期钢琴家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在近200年后的今天,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依然是当今许多音乐家以及音乐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或者是在舞台上百弹不厌的热门曲目。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作品拥有能够容纳不同观点的神秘之处,而这种不朽与神秘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贝多芬是历史上第一位把钢琴奏鸣曲写得与大型室内乐作品分量相当的作曲家。贝多芬的奏鸣曲创作已不仅仅只注重与乐曲格式,而是将奏鸣曲改进成为一种更加自由灵活、直抒胸臆的音乐体裁。这一转折和观点为后来的音乐家在创作奏鸣曲开辟了新的思路。
  这些奏鸣曲绝对值得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会给贝多芬生活的时代做一个宏观的介绍,并探讨在一个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贝多芬是如何开始他的早期钢琴创作生涯的。
  一、巴赫,海顿,莫扎特对贝多芬早期奏鸣曲的创作影响
  首先对贝多芬有深远影响的前辈有三位: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Bach,Johann Sebastian),海顿,弗朗茨·约瑟夫(Haydn,France Joseph),莫扎特,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Mozart,Wolfgang Amadeus)。像每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一样,贝多芬研习巴赫的音乐,对赋格音乐的创作有极大的兴趣,贝多芬曾短期师从海顿,而海顿是第一位掌握钢琴奏鸣曲、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这三种曲式的大师。这几种伟大的曲式深刻地影响着贝多芬的创作。当贝多芬第一次离开波恩去往维也纳的时候本想跟随莫扎特学习,虽未实现,但莫扎特对贝多芬的深远影响贯穿于整个18世纪90年代,从贝多芬早年的许多作品中都能找到莫扎特音乐的影子,如第五弦乐四重奏(作品18号)、钢琴与管乐五重奏(op16)、钢琴奏鸣曲(作品13号)都模仿于莫扎特的某些特定作品。贝多芬不仅仅学习这三位伟大音乐家的作曲技法,还希望扮演甚至超越他们在社会以及音乐领域的角色。
  对贝多芬来说,巴赫是当之无愧的最崇高的音乐家。巴赫的音乐职业生涯是作为作为宫廷乐师度过的。但在巴赫生活的时代,艺术家所获得的社会地位与赏识并没有现在那么高,创作自主权也相当有限。巴赫成为所有作曲家灵感的来源和参考典范时,他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所以,海顿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时间轴上一个伟大的新开始,这不仅是因为他开创了众多古典时期的音乐体裁,也是因为帮助大家看到作曲家这个职业在当时社会所经历的巨大变革。一开始海顿是在埃斯特哈齐(Esterhazys)家族的全面监管下,唯命是从的宫廷乐长,这种状态持续了18年,直到1779年才得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和出版音乐,正是这一戏剧化的转变才得以让海顿证明自己惊为天人的音乐才华。与海顿相比,莫扎特是一個不同寻常的奇迹,21岁时莫扎特已经创造出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271号,这被看作是他第一部完全成熟的作品。莫扎特16岁开始受聘于萨尔茨堡克罗雷多大教主,在莫扎特身为宫廷乐师的职业生涯中,不止一次为了争取自己的创作自由而辞职,但始终不能完全如意,最终为了个人的自由创作意识放弃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和社会宫廷地位。所以,海顿和莫扎特为后来的音乐家们提供了两个范本,那就是:两个作曲家仅凭一己之力,排除众多不同实际因素,在没有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在早年就完成了跨时空的伟大作品。于是,贝多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有偶像可效仿的作曲家,这一点引导他走向一个更加独立自主的作曲生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大环境下,贝多芬开始了他早期的音乐创作生涯。
  接下来笔者将会对贝多芬早期奏鸣曲op7为例,将贝多芬早期奏鸣曲风格的创新与莫扎特和海顿时期的奏鸣曲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特点——以奏鸣曲op7为例
  这部奏鸣曲创作于1797年,当时贝多芬26岁,这部作品被人们熟知,为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之一。Op7奏鸣曲在某些版本的标题为宏伟的奏鸣曲,原因是它比除“锤子键琴”以外的其他奏鸣曲都要长,这首奏鸣曲有四个乐章。贝多芬出版的前三首奏鸣曲已经使奏鸣曲这种曲式比海顿和莫扎特时期更加丰富,但这部奏鸣曲更近一步提升了奏鸣曲的深远意义。下面,笔者将浅析这首奏鸣曲。
  (一)主题
  这首奏鸣曲有四个乐章。但是海顿和莫扎特从来没写过四个乐章的奏鸣曲,这种四个乐章的形式比先前的形式显得更加流畅和严肃,增加的乐章一般是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
  第一,作品的第一乐章完全符合奏鸣曲的标准曲式,由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组成,建立在主属和弦上;第二,情感的中心完全被倾注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创新部分的主体和引人入胜的音乐元素主要体现在前两个乐章中;第三,贝多芬奏鸣曲的开头部分并不由主题来推动,常常是由几个重复的音符组成,渐渐将动机填充起来,但是莫扎特所作的作品动机,几乎都有明显的歌唱旋律性。
  (二)中部
  在激动人心的奏鸣曲第一乐章之后,作品op7在第二乐章的速度急转而下。贝多芬最伟大的天赋之一是他对休止符的运用,以此来表达音乐语法,加强音乐张力,还能营造气氛。而莫扎特和海顿的休止作用更像是扩大音乐的戏剧张力,休止的停顿是在乐句之外的。所以,从上面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贝多芬创造了另一种音乐线条的可能性,这个音乐走向像一个巨大的圆弧,不断往前,最终走向终止。相比之下,虽然莫扎特与海顿的第二乐章更慢,但是贝多芬是第一个将adagio赋予缓慢感的作曲家。
  在第三乐章中出现了极强的音fortissimo piano 的记号,它意味着乐曲在这里的情绪被推向了一个高度激荡的位置,这一标记在贝多芬之前几乎是没有作曲家使用的。这种标记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创新。
  (三)尾声
  奏鸣曲的尾声由一首传统的回旋曲构成。像其他大部分奏鸣曲结尾一样充满了喜悦的律动。即使在没有关于这部作品的任何了解时聆听这首乐曲,听众还是会忍不住猜想它的曲中深意。乐曲的革新与伟大瞬间正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虽然有别开生面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循规蹈矩。这是一首韵律清晰的回旋曲,在下面的谱例中能看到主题旋律是如何运用的,主题旋律频繁出现将音韵引回主题,它在乐段中出现了三到四次,在A-B-A-C-A-B-A大调的转调后回旋曲的任务就全部完成了。这时候听众会万分期待一个极简的结尾,而并非温婉的和声。这个乐章中贝多芬用到了C小调和降B大调,二者是第一乐章降E大调的近关系调小调,色彩上分庭抗礼。当贝多芬将这个跨度较大的调性融末乐章回旋曲时,打破了18世纪他与听众建立起的联系,这种手法在日后也被频繁使用。
  三、总结与讨论
  贝多芬的早期奏鸣曲只是贝多芬辉煌音乐生涯的一个开端和基础,这个时期的贝多芬就像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英雄,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并打破禁锢,创造令人向往的音乐新纪元。但同时贝多芬也是集思广益的,其早期作品集中呈现出了许多古典时期前辈音乐家们的创作特点。
  贝多芬发扬光大了他所耕耘的音乐形式供后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关于贝多芬奏鸣曲还有许多背景知识等待大家去发掘,许多不同层次、领域的背景知识等待演奏者以及学者们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6.
  [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