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都起着任何其他教学方式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演示实验 学习兴趣
一、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生活中的物理
演示实验能把日常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的现象,利用实验手段再次显现,使学生置身于物理情境之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学习动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从实验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需要物理知识,自然就会对物理产生兴趣,学习热情也就会保持长盛不衰。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首先就要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八年级上册有趣有用的物理中,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会怎样;倒置漏斗中的乒乓球会不会下落等实验。当学生看到实验现象时,发现与自己的猜测有所不同时,会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可操作性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为学生进行演示,在演示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教学手段。因此在实验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如在连接电路时,可以一边连接,一边讲解。必要时可以请学生协同老师一起做,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应该尽量创设条件让全体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的实验时,老师在讲台上做,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塑料尺在下面做。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通过增加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将会十分牢固。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示范性
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在平时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方法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如怎样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操作、严谨治学的意式。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这对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学科是十分必要的。又如在学生进行实验前,虽然对操作步骤都比较清楚了,但往往一旦接触到实验仪器,仍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对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进行示范,必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
4.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演示实验也可以把物理学科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是由于一定因素而不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的現象,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得到直接的体验。如对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一知识,除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熟悉的塑料挂钩的吸盘、用吸管吸饮料等例子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如下的演示,取一个烧瓶,在烧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先在瓶口上放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因为瓶口小,熟鸡蛋掉不进去;然后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投入瓶中,把同一个熟鸡蛋放在瓶口。过一会儿,鸡蛋将慢慢地滑入瓶内,出现“瓶吞鸡蛋”的有趣现象。这个实验的现象十分有趣,对比十分明显,因此对大气压的存在这一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二、进行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的实验应具有科学性
概念的建立或定律的形成,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盲目地凭空想象,即使是异想天开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成分。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要给学生一定的研究方向,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思维,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但不能助长学生的盲目思维、无科学理论依据的思维。
2.实验要有针对性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掌握知识层面有限,接受的能力有限。因此在设计实验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另外,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尽力使实验为教学服务,尽力使抽象的说教变成有形的感性认识。
3.实验应有完整性
实验的目的在于揭示物质内部构造和物体变化规律,任何一个规律和定律的形成均有完整的实验步骤和推理。所以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应注意它的完整性:研究什么,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值,分析产生原因,得到什么结论等。以“研究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为例,首先,给学生以一个导向,即应从导体本身的性质展开,由于导体之间可能存在材料差异、长度差异、横截面差异等,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不难得到结论。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强调实验的完整性,即明白了实验目的和操作过程、结论的总结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