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活动理论的中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 “儿歌朗读四要素”为例,探索活动理论视阈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活动理论指导下,教学实践中的活动共同体构建、活动层级设置、活动中介拓展可以有效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教师口语的课程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关    键   词]  活动理论;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72-02
   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教育改革,主动构建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1]这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教师口语》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而传统教学实践中由于存在教学环境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严格围绕教材、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强调语音训练以普通话等级考试为导向等问题,导致“学习活动主体丧失、声音的单一控制、多元声音的消亡、活动中介途径单一、活动被肢解、封闭线性的活动进程和学习活动共同体缺失”[2]。因此,教学实践有待改进。本文基于活动理论,以“儿歌朗读四要素”为例,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一、活动理论概述
   活动理论起源于前苏联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学派,推进于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为维果斯基、列昂节夫、恩克斯托姆,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
   芬蘭学者恩克斯托姆将活动理论的发展界定为三代。第一代活动理论认为活动系统由主体、客体、中介组成,核心思想有维果斯基的中介概念、列昂节夫的活动层次结构等。恩克斯托姆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关注活动过程的互动合作,在活动系统中增加了规则、共同体和分工三个元素,形成第二代活动理论。此后,恩克斯托姆专注于活动系统网络研究,增加了网络元素,将活动理论推向第三代。
   二、活动理论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实践的借鉴作用
   活动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前身,其知识观、学习观以及将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规则、共同体、分工、网络等元素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分析,能相当大程度上弥补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传统教学的不足。鉴于儿歌朗读是幼儿园教师应掌握的技能之一,儿歌朗读教学是本课程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活动,能较好地体现活动理论对本课程教育实践的指导,笔者拟以“儿歌朗读四要素”为例,从活动共同体构建、活动层级设置、活动中介拓展方面入手,探究活动理论在指导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可行性。
   (一)活动理论与活动共同体构建
   活动理论中,活动共同体是实践活动的个体集合,不仅指共同体的组成成员,还包括成员之间的关系,即成员之间互动合作。活动共同体随活动理论的发展而变化。活动理论第一代重视个体实践;第二代强调活动属性,注重集体互动合作过程;第三代突出社会因素,包涵不同共同体的网络元素。
   笔者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儿歌朗读四要素”教学实践中,构建良好的活动共同体的做法如下:首先,确定活动共同体的组成人员,由本课程任课教师、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师(音乐教师、计算机教师)、幼儿园教师、幼儿共同参与。其次,创设共同体良好的心理环境,共同体的每一个人能积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再次,建立共同体之间互动的合作关系:(1)本课程师生之间合作,教师引领教学实践活动,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经验建构;(2)各学科教师之间合作,本课程教师与学科教师一起备课,如音乐学科进行儿歌节奏的创编,掌握具有结束感的节奏型创编;计算机学科进行图谱动画制作,掌握抠图技术;(3)学科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开展有关儿歌朗读的相关学科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并逐一点评,课后的微课持续支持学生学习;(4)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5)本课程师生与幼儿园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本课程教师课前与幼儿园教师研讨儿歌朗读的四要素内容,探讨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何种支持、如何评价示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园朗读儿歌,幼儿园师生观看、评价、示范。
   (二)活动理论与活动层级设置
   列昂捷夫提出活动的层次结构,分为活动、行为、操作三个层级。活动是客体(包括外显的知识概念、实践技能和内隐的共享知识、知识框架等活动目标)导向,由动机引发的,对活动的分析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行为,并将行为细化成活动情境中可执行的具体操作。
   活动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活动层级包括三个有机结合的部分:活动分析、行为分解、操作细化。笔者以“儿歌朗读四要素”为例进行介绍。
   1.活动分析
   (1)教材分析——“儿歌朗读四要素”选自《幼儿教师口语》第三篇《幼儿教师职业口语》。儿歌朗读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讲标准的普通话,了解幼儿身心特点,会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运用音色、节奏、体态、图谱等表现儿歌。
   (2)学情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能讲基本规范的普通话,初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无入园实践经验,有协作学习和信息化学习经验。
   (3)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方面要知道朗读儿歌的四个要点即体态语、节奏、音色、图谱;综合运用儿歌朗读的四个要点表现儿歌。过程与方法方面应进行小组交流合作,运用情境学习、信息化学习开展儿歌朗读实践探究活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学会关爱幼儿和学会合作互助。    2.行为分解
   笔者根据活动分析,将“儿歌朗读四要素”的教学活动分解成如下三个行为:
   行为一:任务启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儿歌朗读的理论知识;分组入幼儿园探究儿歌朗读实践经验。
   行为二:任务实施。课中,各组代表介绍课前任务,展示成果;集体交流学习各组经验;多形式考核评价。
   行为三:任务拓展。课后,学习制作儿歌图谱,提高儿歌教学的综合能力。
   3.操作细化
   在操作层次方面,根据不同学习行为的分解情况,细化环节以增强可操作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行为一课前任务主要细化为:学生根据引领性的问题查阅资料——儿歌朗读的要点;学生分四组领取任务,即入小、中、大和混龄班朗读儿歌《小白兔》《小树叶》《月亮巴巴》《小魔镜》;入园表演儿歌,听取建议,观摩学习;自我反思;小组反思。
   行为二任务实施细化为以下三个步骤:
   (1)导入新课:进行趣味儿歌练声,复习儿歌的特点,评价教学平台学习情况,导入新课。
   (2)实施任务:各组介绍课前任务,总结该组探究的知识点,小组再次朗读入园儿歌并展示成果;教师梳理儿歌四要素的知识点,并评价指导各组的朗读;集体学习各组经验,朗读儿歌《石头、剪刀、布》《三只猴子》《小兔子乖乖》《打醋买布》。
   (3)考核评价:一是介绍考核内容、方式与规则。二是借助信息平台进行考核活动,主要包括知识点判断题考核;儿歌音色塑造考核,思考如何从音量、节奏、性格想象、空间想象等方面,对短尾巴、长耳朵、红眼睛三只小兔进行塑造,并朗读儿歌《小兔乖乖》;图谱操作考核,用Flash游戏《打醋买布》考核图谱操作。三是现场考核,为《小螃蟹》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并创编动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演。四是微信连线职场考核,通过微信视频,面对幼儿园师生进行表演考核。五是多元评价,如信息平台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评以及幼儿园师生评价等。
   行为三任务拓展细化为:运用PPT总结回顾活动内容;布置作业:学习微课《儿歌<月亮巴巴>的图谱制作》,制作儿歌图谱。
   (三)活动理论与活动中介拓展
   活动理论中维果斯基提出了中介概念,说明活动是通过中介对外部刺激做出的间接反应。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实践中,中介拓展是主体、客体、共同体之间的中介,包括工具中介、规则中介、分工中介。工具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包括物质工具、心理工具、语言工具;规则是主体和共同体的中介,主要体现在共同体各成员的活动规范;分工是共同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共同体通过劳动分工,完成活动任务。笔者在“儿歌朗读四要素”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对工具中介与分工中介进行拓展,具体如下。
   1.工具中介
   运用的工具中介主要有:(1)活动空间,如多媒体教室、幼儿园仿真实训室、幼儿园见实习班级;(2)对话平台,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对话平台、本专业其他学科与本课程整合的对话平台、与幼儿园师生面对面的对话平台、支持连线职场的跨越空间限制的社交工具;(3)学习平台,主要有学习资源和智能教学平台,如学习软件、手机终端、蓝墨云班课以及教师预设相关资源和学生主动获取并分享的资源。
   2.分工中介
   (1)不同活动阶段师生分工不同:一是任务启动阶段,教师基于活动理论设计教学,提供问题情境、职场情境、学科整合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经验建构;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演练自主探究;二是任务实施阶段,教师以讲授法、归纳法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规范与指导;学生通过与同伴交流合作,角色扮演、练习,进行儿歌朗读的知识整合与运用;三是任務拓展阶段,教师制作微课《儿歌<月亮巴巴>的图谱制作》,学生课后制作儿歌图谱。(2)其他学科教师围绕整合内容进行教学。(3)幼儿园师生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示范。
   三、成效与反思
   基于活动理论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实践中,主体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客体从知识点学习转变为课程实践任务,共同体构建体现了成员之间合作和互动性,活动评价展现了多元性和及时性,活动层次塑造了目标、动机、操作的整体性,这些变革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近年来,笔者的系列现场教学被评为市级优质课、省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所指导的学生也多人次获得市级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组的一、二、三等奖,顶岗实习学生的幼儿教师口语能力普遍受到幼儿园好评。
   笔者运用活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发现了有待改进的问题,如情境学习的信息化程度不够,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工具中介作用的效果有待提升等。下阶段将在活动理论指导下,融合信息化教学理念,进一步对本课程教学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卢强,郑立坤.“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活动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82-86.
   [3]郑晓蕙.张诗田.活动理论视域下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以“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课程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6(4):44-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