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大学体育课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承担也逐渐提升。尽管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旨在提升大学体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58-02
   体育课是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关键作用,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国家十分重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工作。要想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就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分析现存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这样才能切实发挥体育课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近几年,大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政策被提出,各高校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落实这一政策。进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课程改革的初衷。要想落实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政策,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并适当扩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其次要求学校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改革保证措施,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落实改革计划;最后,学校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和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把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根本,以体育课和相关实践性课程为手段,真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尽管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教学过程中难免还会体现传统教学模式的痕迹。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比较低,“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比较明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还需要进行调整,大部分高校还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评价内容缺乏,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可见,要想真正增强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升级。
   (二)教学内容陈旧
   可以说,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体育教学属于一项兼具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特点的活动,其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改革中,高校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还不够重视,改革之前和改革之后的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变化,比如,教学改革之前,教师重点讲解体能训练方面的内容和运动损失的处理问题,而改革之后还以这些内容为主,这就使改革前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根本改变,同时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为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发挥制约和阻碍作用。
   (三)教学方式落后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程度,同时,教学方式的选择还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尽管在前期改革的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都已经明确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课堂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1]此外,由于体育竞技的实际表现性较强,并能够给参与者带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因此很多高校还存在着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忽视体育知识的讲解问题,这种思想与传统体育课程考核机制有关。因此,要想突破当前的教学困局,就需要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让大学体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
   三、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發展趋势
   (一)体育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多样化
   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大学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不同的学校拥有不同的课程体系,因此其体育课程的设置也不同,同样,不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程度也不同,可见,要想提升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结合学生需要和实际教学特点,对体育课程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设计,这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体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不单单体现在课程类型上,还表现在其他的内容中,比如,在课程设计时,不能单纯考虑学生的体能训练情况,还要满足学生的精神发展和心理诉求。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高校不能及时设计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课程,但也不能忽视这一问题,在新时期,个性化发展无疑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多元化和个性化改革,不但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的需要,还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和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当代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日常的体育锻炼,体育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从国家对奥运会的重视程度也可以看出体育的重要地位。奥运精神主要体现在竞技精神上,这也是体育精神的主要表现,这种精神不但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生涯,对普通人来说,也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鼓舞人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因此,大学体育教学必须要贴近生活,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尽管体育教育的时间有限,但是其服务期限却是终身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体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体育教学课程中融入生活化内容的主要意义在于,借助生活化的内容赋予其社會服务价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体育教学还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享受其带来的乐趣,这也与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有直接关系。
   (三)体育课程内容的专题化
   要想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满足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需要,体育教学必须向专题化方向发展,让其能够满足各个阶层、各类学生的诉求。相关研究显示,人们选择哪一种运动方式,都是由其兴趣和爱好决定的,一旦出现这一选择动机,人的身体和心理上都会达到较为兴奋的状态,这时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专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加灵活,并非只有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体育运动才能称之为体育课,新时期需要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不管是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组织形式上,都要进行重新整合,提升体育课程的专业化程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策
   (一)创新改革与运行机制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可以说,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创新与否直接决定改革的成败。在大学课程体现中,体育课属于必修课,就如同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政策一样,具有强制性的色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政府也只能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一个大方向,具体还需要各个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和发展需求落实改革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只有制定完善的教学改革和运行机制,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落实。在机制的制定中,既要考虑灵活性,又要把握规范性,二者不相互矛盾,即把握还灵活程度,灵活不等于随意,规范不等于呆板。[2]
   (二)创新教学评价模式
   在大学生的心目中教学评价体系十分重要,很多学生会根据相关教学评价体系来制定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也是当前大学生“为学分而学习”思想形成的主要诱因。对于这一问题,学校要在学风建设方面下功夫,对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其主要手段就是,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并侧重于任何一项内容,要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没有偏差的标准化课程评价体系。同时,高校还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突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体育学习中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体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要同时兼顾这两项内容,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重点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课程评价体系的设置上要重点考虑效果反馈情况,发挥其激励作用。
   (三)“体育俱乐部”模式
   当代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俱乐部模式”。从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规模来看,还达不到“俱乐部”的标准和要求,但是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可以对该模式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进行借鉴,为大学体育教育增添新的色彩。[3]近几年很多大学都进行了扩招,大学生人数较多,这也为“体育俱乐部”的形成造成了困难,这就体现在良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尤为重要。在“俱乐部模式”中,学生会被分成几个项目小组,由组长管理最后一级的学生,每一个项目小组都配有一个专门的体育辅导员,对小组成员的日常运动进行指导,同时负责信息传递。体育俱乐部直接由相关体育领导者进行管理,同时还要下设各种管理部门,比如后勤部门,这样就形成了分级管理的模式,能够提升体育教育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深化落实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体育教学改革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转变观念,然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摸索,并进行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挥体育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健,颜天民.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75-76.
   [2]苏雯.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3(5):36-38.
   [3]黄晰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教育前沿,2010(17):1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