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语言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是自然教育理论的良好实践者,他的儿童语言教育思想的核心:大自然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活的源泉,在大自然中培养儿童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语言发展的要素——听说读写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从自然中感受倾听的美妙——以自然的美来刺激儿童去表达和写作。苏霍姆林斯基儿童语言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只有让孩子爱上语言,才能激发其想要表达创作的欲望。
  [关    键   词]  苏霍姆林斯基;儿童;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10-0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一直致力于让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并在其教育实践中总结了“全面和谐教育”“教师教育”等理论,儿童语言教育是其“和谐教育”中的一部分,他的儿童语言教育并没有自成模式而是贯穿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正如全语言理论所认为的语言的学习不是通过拼音、字母的机械累加,而是把语言看作一个整体,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浸润而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语言教育也是如此,他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自然万物的美妙环境,让自然来激发孩子表达、创作,他不是从外在把儿童造就成一个诗人,而是让一个诗人找到灵感之泉,激发他们去尽情表达和创作。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语言教育观
   (一)大自然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活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认识活动不至于变为枯燥的教学”,儿童的语言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儿童学习的场所是在广阔的蓝天下的草地上、果园里等,让儿童去观察大自然,大自然这本书给儿童提供了观察、想象、表达的丰富的素材,这比传统教室单一的字母笔画教学更加有趣,更能激发儿童学习的乐趣。正如我国目前读写教育倡导的理念“全语言”如出一辙,全语言教育理念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读写教学模式,它认为语言是整体的而不是通过先学习字母技巧才能学习阅读,语言的学习必须浸润在社会和语言环境之中,儿童必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在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把儿童发现的实物与自身的经验联系在一起,让自然的美激发儿童内心的诗意。
   (二)观察—联想—书写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儿童还不认识文字之前,观察是语言学习的起步阶段,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当我们要教会他阅读和书写的时候,就应该让他置身于这个世界”,所以观察自然中的事物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联想是在儿童有了清晰观察的基础上把文字和观察的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它使得自然界中具体的实物和文字符号不再是孤零零的个体,通过在两者之间构建联系进行对比,加深它们在儿童大脑中的深层记忆,儿童再遇到这样的文字符号时能够清晰地联想起自然界的实物,同时自然界美妙的事物也加深了儿童对文字的喜爱,他们不再把文字看作是呆板、毫无生气且令人头疼的东西。书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让儿童出自内心喜爱,自然而然书写,在把自然界中的事物和文字建立联系后,儿童出于好奇或出于喜爱会不由自主地探索文字的奇妙,这种源自内心兴趣的自主书写才能使儿童真正爱上书写。
   以苏霍姆林斯基教儿童学习“甲虫”(жук)为例,“观察”即让儿童仔细观察飞来的一只甲虫,然后让儿童继续观察我画在本子上的甲虫图画和文字标题,让儿童对图画和文字有清晰的印象和对比;“联想”即孩子们出于好奇,自己在沙地上开始画这个字母,有的孩子甚至用草秆编了这个词,这个过程是孩子讲这些字母与实物建立联系的过程,孩子看到这些字母会联想起某些事物,如‘ж’就会使孩子联想起甲虫张开翅膀意欲飞翔的画面;“书写”即孩子沉浸在文字的丰富想象中,并试图把这些文字写下来。这样的例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读写教学中不胜枚举,在词语源头的旅行中让孩子们感受自然万物的美,“牧草地好像一条淡绿色的河流,而树木像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在河里洗澡。这初秋的季节开出了漂亮的花。”孩子们被这样的美景所吸引,自然想要把这样的美景保留下来,于是孩子们也跟着我在画纸上把这样的美景画了起来,在画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从字母的花纹中引起某种联想,每个字母在孩子的脑海里都与它在自然中的直观形象相联系,这种视觉形象的记忆使孩子们很快便能把这个字母牢牢记在脑海里。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在孩子還没有感受到词语的芳香之前就不能开始识字教学,因此它把识字与绘画联系起来,让孩子通过写写画画把自然界的景物与书写字母联系起来。
   (三)童话是打开儿童想象的源泉,童话创作和表达紧密联系
   表达是儿童语言发展的输出元素,也是检验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让儿童创编各种童话故事,打开儿童想象的河流,让儿童去幻想去创造进而去表达,童话是让儿童表达的一个最好的媒介,为儿童创造一个“幻想之角”,加之童话本身的神秘性会激发孩子去想象和表达。
   苏霍姆林斯基首先为孩子营造了一处“幻想之角”,这是森林里的一处山洞,孩子们在这里铺上干草、砌了火炉、在墙壁上挂画,在这种明亮舒适、远处的树木和灌木丛所带来的神秘感的氛围里,孩子们的脑海里产生了童话。在这种氛围里,平常比较害羞、不愿表达的孩子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不单单是听童话故事而且还要自己编写童话故事,倾听是表达的前提,只有孩子自己去输出语言,才能使孩子的语言前后连贯,充满条理。于是孩子们创造出“火炉旁的巨人”“奇异海岛”“小青蛙”等童话形象,在这种童话形象所激起的感情的影响下,儿童开始用语言思索。除此之外,苏霍姆林斯基还让儿童向别人讲述他的绘画和艺术作品,以此来锻炼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儿童倾听万物的声音,“小鸟啾啾、树叶飒飒、雷声隆隆、流水潺潺、狂风呼啸”等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把那些神奇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些方式贯穿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语音—笔画字母—模仿来教导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语言教育内含在与孩子的相处之中,孩子在快乐的生活中无形地学到了表达、书写和写作。    (四)阅读和思考不仅能增加知识的广度,也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除了在自然中观察之外,他尤其看重读书的作用,认为在阅读中孩子可以更快地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在阅读中可以让儿童感受语言的魅力,理解字词语法的运用,可以让儿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阅读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在儿童认识文字之后,苏霍姆林斯基就让儿童去阅读书籍,他为儿童提供适合的书籍鼓励儿童去阅读,“为低年级提供的大多是故事、童话、诗歌、寓言、古希腊的神话、反映苏联现代生活的书,为中年级提供的大多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为高年级推荐的是文化格调很高的书籍”,他认为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不仅能增长儿童的知识,还能引起儿童的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加工思考才能让儿童更好地理解知识,为儿童的语言表达提供丰富的词汇材料。思考可谓是苏霍姆林斯基为锻炼孩子语言表达的一项重要环节,没有对所阅读内容的思考加工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儿童把信息组织起来的能力,在思考的基础上,儿童在表达时就不会逻辑不清,用词混乱。
   二、苏霍姆林斯基语言教育观对我国语言教育的启示
   (一)改造学校的物质环境,发挥环境的隐性价值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儿童教育理念,儿童是在环境中学会语言的,因此改造帕夫雷什中学的环境是首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儿童更好地学习语言,也是为了让儿童有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心态,他为儿童学习语言准备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注重为儿童提供丰富的书籍和供读书的阅览室,为相应年级配备合适的书籍,校图书馆收藏有教学大纲规定要学的全部书籍以及充足的世界文学宝库的作品,注重校内陈设对儿童的隐性教育。同时苏霍姆林斯基也注重读书活动对儿童的作用,学校会举行一些座谈会,由儿童谈论自己读过的书;举行集体听读,让朗读技巧纯熟的学生朗读给其他学生听;举行一些赠书活动等,这些活动为儿童创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二)发挥文字和图画的视觉价值,将绘画与书写相结合
   识字教学不只是教孩子学习拼音字母,在苏霍姆林斯基带领孩子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识字教学往往和绘画紧密联系在一起,读写教学只有让孩子感受字母的美,“让孩子像听美妙的旋律那樣聆听词语,要让词语美和词语表达的那部分世界的美能引起孩子对字母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在自然中去追寻美,让孩子在自然的美中发现词语的魅力。同时读写教学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进行,中国的文字很多都是象形文字,文字符号可以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在教儿童识字时不必一笔一画灌输给他们,可以准备和教学目标对应的图画和符号,通过让儿童对这两样进行联想和对比,加深符号在儿童脑海里的视觉形象,也可以让儿童在画纸上尝试画这些符号,这种方式对刚开始学习读写的幼儿具有很大的价值,另外,增加孩子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三)鼓励儿童去创作,在文字中锻炼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创造性的读写教学方法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字母教学,大自然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好途径,在自然中通过把读写和绘画结合的方式让儿童认识文字符号、用音乐锻炼儿童的倾听能力、用童话锻炼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用书籍丰富儿童的阅读经验,这些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创造性的语言教育的独特方式,语言教育观察在儿童的生活经验中,传统的文字技巧的教学有很多弊端,研究证明,让儿童在环境中学习读写在幼儿园比在小学更有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大自然中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的方式也含有这一理念,他的儿童语言教育也对我国的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乾明,寿永明.苏霍姆林斯基的课外阅读思想[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7):41.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