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着眼于水污染防治以及生态补偿政策对黄河中上游水质的影响,运用相关性分析以及逐步回归方法,探究水质和政策、气候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策、气温以及降水量对水质的影响差异显著。据此,我们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上,切实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按照国家标准严格对企业排放水质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排放,以此对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进行改善。
  关键词:黄河中上游;水污染防治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气温;降水量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5-0060-02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f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on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quality, policy and climat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polic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water quality. Accordingly, we should focus our work on the treatment of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all kinds of pollutants, strictly test the water quality discharged by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and allow discharge only after passing the stand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Keywords: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和历史遗留等因素,目前黄河流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从污染源头开始治理的考虑下,我们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河体的中上游流域。为了解决这一区域的污染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有效政策措施。考虑到污染源头在治理污染中的重要性,河体中上游流域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最为全面和多样。在相关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再对该区域水质进行分析将会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能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1 黄河中上游的水环境政策
  在黄河中上游流域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这一区域的水质发生了肉眼可见程度的好转。我们的研究时间节点为08年秋季,在这一时间我国开始在黄河中上游流域实行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根据官方实地调查数据显示,黄河中上游断面水质有了极大改善,其中Ⅰ~Ⅲ类水质月均占比从不到三个百分点增至两成以上,成果十分显著;Ⅳ类水质月均占比从不到两成增至接近四成;Ⅴ类水质月均占比变化不大。相比之下的另一方面,劣Ⅴ类水质月均占比从六成下降为两成,水源污染大大减少。实施污染治理的相关人员以及官方政府,达成了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的执行与其水质的提升有着紧密联系的共识。根据以上描述,本文将在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加入政策这一重要影响因素,切实研究他们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为改善黄河水质,治理黄河污染的政策制定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设置与数据收集
  (1)因变量。我们的研究在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展开,因此相应的因变量为黄河中上游的水质状况。由于官方实地调查断面水质数据的发布相对较晚,截至2014年,由于技术限制,水环境质量状况月报所呈现的水质状况还无法从定量层面上进行数据的实际呈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着手于水质自动监测周报进行分析。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对水质进行检测时主要使用氨氮化合物、高锰酸盐类物质、氧浓度以及酸碱度这四项指标来进行评判,根据对以上指标的测定,按照业内公认的一套既定方法得出水质状况,以进行下一步水质类型的划分。水质自动监测周报的生成依靠在河体中所设置的各个自动监测站,监测站对所流经的河水进行四项指标的实时测量,再根据流速、横截面积等因素综合判断水流量,不同的监测站相互协作,共同对整个流域的水质进行监测。根据黄河中上游水质的实际情况,根据设置的自动监测站所呈现的结果来看,黄河水质很少达到最高标准Ⅰ类和Ⅱ类,故我们在分析时将前三类水质进行加总操作。(2)自变量。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政策因素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質的影响,因此相应的自变量自然是政策。在实际情形下,我国在治理水污染上的相关政策根据污染源的不同划分为三类,分别为生活、农业以及工业污染源。再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仅对可获得的政策进行考量,同时从三种不同污染源的角度来选取政策变量。(3)控制变量。与河流水质相关的大量文献表明,除了相关政策会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到水质的影响中。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必须对除了相关政策影响以外的其他因素进行控制。根据学界内的共同观点,除了政策因素外,气候对河流水质也有着巨大影响,因此我们的控制变量选择为以降水量和气温代表的气候状况。   2.2 数据处理
  在进行实证研究前,我们必须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满足我们的分析需求。首先我们要验证水质、政策以及气候的相关性,只有在对相关性进行验证的前提下,才能避免伪回归的情况或者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说明政策与气候因素会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使研究具有真实性与实际意义。其次,以水质为因变量,政策和气候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我们以水质的5个变量为基础,考虑到第一步数据处理中所验证的与水质实际相关的变量因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政策对水质进行影响的框架下,我们加入了生态补偿政策的因素使研究更加具体。
  3 实证分析
  3.1 政策、气候和水质的相关性分析
  生态补偿政策属于二分类变量,总体上各类水质状况的占比与其他政策变量均为显著相关的关系。具体而言,除了Ⅳ类、Ⅴ类水质占比以外,水质总分以及其他各类水质占比与三种污染源的防治政策的各种指标都体现为显著相关的关系;呈现不相关关系的指标分别为Ⅳ类水质占比与生活、工业污染源防治政策其中的一个指标,以及Ⅴ类水质占比与以上两种污染源防治政策其中的几个指标。除了各类水质状况的占比与其他政策变量外,我们还能发现环境治理投资额与水质总分以及各类水质占比都呈现出不相关的关系。另外,总体上水质与气候因素也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从相关性的检验结果来看,我们能够进行后续的一系列分析。
  3.2 政策、气候和水质的逐步回归分析
  根据上一步骤中所呈现的结果,我们分别以水质总分以及各类不同水质占比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操作,其中自变量并不固定,而是根据相关性分析中与水质总分以及各类不同水质分别相关的变量来确定,除此之外,最后再加入单向以及双向补偿政策的因素。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各个方程的显著性和拟合优度均表现良好,回归结果具有实际意义。根据经验判断,前四类水质均为优良水平,而剩余两类水质水平则较差。根据这一划分标准,降水量的增加会降低优良水质的占比;单向、双向补偿政策均会提升优良水质的占比;污染型企业数量、工业氨氮排放量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会提高较差水质的占比。
  (1)政策对水质的影响差异显著。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工业污染源防治政策对各类水质占比均存在较大影响,相比之下,生活以及农业污染源的防治政策对各类水质占比影响则不显著,而不管是单向还是双向生态补偿政策,均会对Ⅳ类、劣Ⅴ类水质占比造成较大影响。具体而言:a.单向、双向生态补偿政策在99.9%的显著水平上分别能够提高Ⅳ类水质占比、降低劣Ⅴ类水质占比,同时能够提高水质总分。b.针对工业污染源防治政策,污染型企业数量的增加在99.9%的显著性水平上会有效提高Ⅴ类水质占比;工业氨氮排放量的增加在99.9%的显著性水平上会有效降低Ⅰ~Ⅲ类水质占比;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会有效降低Ⅳ类水质占比。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得出,在黄河中上游流域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中,我们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上,切实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按照国家标准严格对企业排放水质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排放,以此对黄河中上游流域水质进行改善。(2)和政策相比,控制变量气温以及降水量在对不同类型水质的影响上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降水量的增加在99%的显著水平上能够提升Ⅴ类水质占比,而气温对水质总分以及各类不同类型水质占比的影响均不显著。
  4 结束语
  本文着眼于水污染防治政策对黄河中上游水质的影响,运用相关性分析以及逐步回归方法,探究水质和政策、气候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政策对水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生态补偿政策对水质总分、Ⅳ类以及劣Ⅴ类水质占比有显著影响,工业污染源防治政策对各类水质占比有显著影响,而农业、生活污染源防治政策则不存在显著影响。(2)气温以及降水量在对不同类型水质的影响上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降水量的增加在99%的显著水平上能够提升Ⅴ类水质占比,而气温对水质总分以及各类不同类型水质占比的影响均不显著。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文做出的分析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并未对政策的具体落实作出足够的体现,这也要求各级政府在日常工作中切实推进污染治理政策的具体施行。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马克明.中国的环境政策效应与污染治理效果分析[J].环境科学,1998,19(3):91-93.
  [2]劉强.能源环境政策评价模型的比较分析[J].中国能源,2008,30(5):26-31.
  [3]LIUBB,LIUH,ZHANGB,etal.Modeling nutrient release in the Tai Lake Basin of China: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policy[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3,51(3):724-737.
  [4]CHONH,OHANDJAD,VOULVOULISN.Assessing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to levels of metals in receiving waters for catchment management[J].Water,Air&Soil Pollution,2012,223(7):3987-4006.
  [5]TAYLORRG,ROBERTAY.Rural-to-urban water transfers:measuring direct foregone benefits of irrigation water under uncertain water suppli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1995,20(2):247-2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5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