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工匠精神的渗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从性质内容看,工匠精神属于人們意识层面的内容。而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宏观至微观的精化过程,这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工匠精神会随着教学体制和学生成长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价值特点。针对如何通过德育课堂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做出明确的阐述以及提出相关策略。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中职教育;德育课堂;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182-02
   工匠精神,从文化角度是指某一具体物品经过工匠的精心雕琢,细心栽培制作形成的产品,而从产品上升至精神理念的过程就叫做工匠精神。它发挥的精神作用为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大融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国家领导人着重提出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大力宣扬德育课堂的作用,打造中职院校的工匠精神。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堂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出现的问题
   在如今中职院校的教育体制中,部分学生受到外界事物或者信息网络技术的影响,已经徘徊在精神道德的边缘。具体的表现就是享受新鲜事物的刺激过程,荒废自身的学业,出现了集体逃课、厌学等现象,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的人才产量大幅度减少。学生也没有建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和工匠精神,且学生经过学校和家人长时间的保护,逐渐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依赖性,基本没有社会生存的能力,总是处于没有安全感的状态。而中职学校为解决学生的现状正积极做出改变,但是始终没有渗透到学生的精神层面。因此,我们提出通过建立德育课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使其将实际行为付诸社会实践中,改变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发挥中职院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宣扬工匠精神的价值作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历史背景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传承性,它无论是从古代起源还是现代发展都向世人证明着每一位工匠背后的辛勤汗水都是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他们眼中,不分彼此、没有贵贱,只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出自工匠之手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他们对大自然和万物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他们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已经将自己融入自然生命中,享受着工匠精神所带来的乐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置身事外的自然境界。当我们回到现代生活中,学生工匠精神该如何培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的问题。首先,中职学校没有实施具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得到专业化的精神培养和引导,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缺乏工匠精神。其次,德育教学没有落到实处。这也充分说明了中职学校没有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没有良好的道德意识也就不能完善工匠精神的建设。最后,中职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忽视学生的内心想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中职学校不仅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还要正确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1]。
   二、中职院校德育课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培育工匠精神与德育课堂相融合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出现严重的短板现象,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学生没有树立德育精神这方面的意识,也没有重视德育课堂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工匠精神的欠缺主要是因为德育教学工作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体制。因此,教师需要将德育课堂和培育工匠精神的工作相结合,才能转变如今的教学现状。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意识,在通过分析具备工匠精神的人物,鼓励学生勇敢走向社会实践,不能拘泥于课堂校园,要逐渐从周围的保护圈中成长起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才能具备工匠人物精神的内涵。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使其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底蕴,更好地服务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外界活动刺激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学生在德育学习中也积极做出努力,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德育课堂的学习过程中[2]。
   (二)加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建立充足的师资力量
   中职学校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逐渐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这样的意识为培育学生和教师的工匠精神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因此,学校应大力培养教师素质,强化教师的工匠培育工作,壮大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这样的建设体制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还能健全职业类院校教师的水平。如学校可以定期分配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实践。教师经过一定时期的思想培训和专业化学习,弥补自身的缺点和短板,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培育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教师还可以主动参与其他院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学习其他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比较自身与其他学习机构在教学体制和道德理念上有什么不同。最后,教师需要对该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记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社会观察实践、互换工作岗位以及参观工匠人物的生活环境,切身感受到工匠的魅力,启发了我们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工匠素养,壮大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教育下,逐渐把目光从网络游戏转移到思想道德意识上,学生也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地位,重视工匠精神的作用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价值和教学信仰[3]。
   (三)创新德育教学方式,深化工匠精神领域    创新德育教学方式首先需要转变中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体制。而在轉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在思维意识层面已经丧失了创新性的学习观念和教学手段。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依照教材内容,把德育方面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要求边听边记录,强制性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做法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烦躁的情绪,而且还有悖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内涵和价值。所以,学校为了营造更好的工匠环境可以加强对该方面的投资建设。如学校走廊设置工匠人物专栏,记录关于工匠精神的语句或者张贴道德明星学生。学生在充满工匠精神的环境下,逐渐树立了工匠意识和道德思想,目的在于每一刻都在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如今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建立虚拟课堂,将工匠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屏幕上,学生通过了解相关人物事迹感受工匠人物的人生理念和思想情感。而学生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可以拓宽搜集信息资料的渠道。如播放有关于工匠精神的视频或者建立工匠文化网站,呼吁广大网友参与工匠精神建设活动。在网站页面中设置专门的互动留言平台,欢迎有想法的网友参与评论活动和实践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力量,而且还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逐渐就形成了专业的网络化工匠培养体系。网络技术通过刺激我们的感官来强化我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精神品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贯彻中职院校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提高的同时,道德思想领域也能进一步得到深化[4]。
   三、完善工匠培育体制,强化德育意识
   (一)实践重塑工匠精神
   在完善工匠培育体制过程中,具体的实践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断开发学生的思想领域和德育建设,深度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应变能力。因此,我们要建立专业的实践基地,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校提前学生的实习时间,将实习环节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要求其完成相关内容的培训,节省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时间,减少人才资源的流失,避免出现工作与专业不相适应的现象。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始终保持与企业相联系合作的关系,不能封闭式管理院校,要加强社会联系和人才引进。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使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巩固工匠素养,深化德育。所以,我们在培育工匠人才时,岗位实践是学校着重投资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深深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伟大作用[5]。
   (二)综合各方面的作用
   在培育工匠精神的完善阶段中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集合作用。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院校,而家人也是学生的启蒙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家庭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出生之际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模仿,而模仿的对象就是高频率出现的人,也就我们的父母。我们不难看出道德品质高的学生家庭教育一定不差,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家庭教育属于优质阶层,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了解他们文化水平的高低和工匠精神是否浓厚。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领域,学生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感染后,还需要进行社会环境的锻炼。但是我们的观念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导致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学生的成绩有些激进想法,实际是他们过于看重成绩高低,甚至直接用成绩判断一个孩子的综合能力,成绩好的自然被划分为成功人士,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则会遭受全盘否定。这样的想法让我们感到社会的现实性和激进性。基于这样的现状,学生要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加强德育意识的培养,发挥自身的工匠素养,将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充分结合[6]。
   中职院校从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走向德育工作领域,体现了德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它也为工匠精神的渗透融合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和条件,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而且还为各个实践单位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冯金霞.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7(14).
   [2]谭小妮.浅析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
   [3]黄聚雪.德育课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
   [4]周炳军,陆敏.工匠精神融入德育课新课程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
   [5]陆敏,周炳军.将工匠精神贯彻于技工院校德育课[J].教育现代化,2018(12).
   [6]郎宇.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的背景、内容与特点分析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6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