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急救课程在高校开展形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户外运动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它具有自然性和风险性,人们在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户外急救课程,随着风险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户外急救教育普及的重要性。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户外急救课程在高校中开展的必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开展情况,并对未来高校进行户外急救教育的模式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户外急救 高校 开展形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085-02
在我国,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人投身于这类体育运动中,其中,高校的大学生积极性最高,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了与户外运动相关的课程,学生们也争相创立了相关的社团或协会。与此同时,部分学校也相继开展户外急救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们在进行户外运动时遇到突发情况懂得自救和互救,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通过调查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情况,分析户外急救课程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进而对未来高校的户外急救课程模式进行讨论和研究。
1 户外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情况
1.1 户外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场所和模式形式千篇一律,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自从一些高校开展了户外运动的课程,学生们对户外运动的呼声也随之高涨,正是因为户外运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户外运动常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几乎一切行动都需要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同伴之间互相信任、理解和鼓舞,个体可以通过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深切关怀提高自己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对于地质类学生而言,通过参加户外运动近真实地接触到教科书里的知识,例如水质、岩石、地形地貌特征等,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验证一遍,有利于巩固专业知识。
1.2 户外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形式
目前,户外运动在高校多以体育课程、社团活动及专业队训练的为载体开展的。一些对户外运动表现出极大兴致而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得不到满足的学生,通过参与户外运动的社团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随着社团规模越来越大,参加户外运动的资源和机会越来越多,学生自发组织或由老师带队有秩序地参加活动。而另一些拥有户外专业队的高校,则经常在户外环境中训练队员,以参加户外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为目的进行户外运动。
2 高校开设户外急救课程的必要性
2.1 依托高校普及户外急救教育工作
当前,我国户外急救的教育工作十分滞后,公民急救知识的匮乏导致灾害发生时人们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全民的户外急救教育的普及亟须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而依托高校建立急救教育平台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校是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地方,在高校建立户外急救教育的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公民在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安全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能力,降低死亡率。
2.2 辅助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开展
基于不少高校已经开展户外运动的情况,师生在进行户外运动的过程中受伤亦是在所难免。灾难发生时人们多依靠政府部门的援救,而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救援力量很薄弱,救援体系的不成熟也是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自身的急救能力则成为高校户外运动中最直接的保障,这些急救知识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
2.3 现阶段高校户外急救教育模式的不足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普及户外急救知识的形式以讲座和不定期的演练为主。开展讲座的次数少,演习时间有限,设备不够齐全,各方条件受到限制,不能真正做到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训练,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若能将户外急救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就能够真正地掌握户外急救知识,有利于全面推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3 现阶段高校开展户外急救教育的形式
3.1 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
虽然几乎所有高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并进行演练,但是多以校园火灾的预防和措施为主,内容单一枯燥,涉及到急救的知识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几次讲座并不能覆盖到全校师生及员工,因此,仅凭安全知识讲座和演练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2 以选修课的形式作为户外急救教育的载体
如今,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户外急救的选修课程,但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课容量有限,开班少,器材和设备不齐全,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户外急救教育同样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 对未来高校开设户外急救课程形式的展望
4.1 将户外急救课程编入教材,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在危险发生时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学校应科学、全面地编订一套系统的户外急救教材,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教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纸质教材,还可以录制音像帮助教学。各高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还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地点、时间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4.2 依托体育教学进行户外急救教育的实践
学生们仅在教室学里习户外急救的知识终究是纸上谈兵,掌握技能的关键在于实践。依托体育课程并由体育老师进行授课,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师有着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学习技能,还能够在多變的环境中有序地把控演练;另一方面,体育课程是学生对于身体技能的学习,这与户外急救技能的学习相类似,具有迁移性。再者,户外急救与户外运动息息相关,体育老师对于突发情况的处理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经验总结。因此,依托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教学是开展户外急救教育和全面推广全校安全教育的最佳载体。
4.3 邀请相关机构或组织在高校开展户外急救培训并考核
学校可以邀请红十字协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在校内开办急救培训,以获取急救证书为目的的方式进行户外急救的教育。通过考核获取证书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以高校为教育平台推进户外急救知识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也是推广全民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将急救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并以高校体育课为载体,不仅充实了高校体育课的内容,还能辅助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综合性体育人才。在校内开展培训班,增强了学生的预防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急救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切实落实安全教育。
5.2 建议
将户外急救课程引入高校体育课程,需注意以下几方面:课程的考核评定和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的考核评定形式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实践部分是最重要的,唯有实践过关,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才算达到要求。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体育教师作为课程的领导人和组织者,必须专业知识和技能过关。尽管大多数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操技能,但有些知识和技能仅凭经验总结,没有科学依据,存在着隐患。教师能否胜任户外急救课程的教学要以权威部门的资格认证为指标,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培训,业务水平过硬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凤芹.在大学生中开展急救培训的必要性[J]中国校医,2012,26(3):225-227.
[2] 陆宁.《现场急救处置》课程开设的可行性与实施办法初探[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2):192-195.
[3] 仝二宝,王振,冯魏.高校户外急救课程的设置及效果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