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啦啦操教学中肢体语言的功能与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美国是啦啦操的起源地,最初主要是人们给在打猎过程中凯旋而归的战士来庆祝的一种形式,他们通过手舞足蹈的欢呼声和呐喊声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语言可谓是啦啦操教学的首要要素。在啦啦操教學过程中不仅运用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结合了“肢体语言”,它将舞蹈动作运用到体育运动中来表达其含义。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优美、大方的动作,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动作表现能力。
关键词:啦啦操 肢体语言 高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071-02
189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橄榄球季节大赛中,首次开展了有组织的啦啦操表演,从此啦啦操在欧洲国家广为流传。2003年进入我国,2006年我国开始参加世界啦啦操大赛,与此同时推出了第一版《国际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自此啦啦操比赛得以规范化,还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啦啦操的发展。
1 啦啦操的内涵
现代啦啦操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将口号、舞蹈、轿子抛、舞伴特技(是指托举的难度动作)叠罗汉、技巧、跳跃等动作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合理利用音乐、服装、队形变化和标识物品等要素,按照比赛的规则来进行比赛,又称其为竞技拉拉队 。
在啦啦操实际操作中,要求学员能够将肢体通过短暂有力的加速制动定位来呈现动作的力度感,并且还要将动作的灵活性以及变化速度干净利落的展现出来,在学员进行成套动作表现时,对其基本站位以及手位都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啦啦操给我们呈现的是自信并且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以及表情,她们身着色彩鲜艳的衣服,高喊各种口号,同时配合肢体动作来进行各种队形变化,运动员之间配合默契,彼此信任,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一起完成团队目标。
2 高校啦啦操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的必要性
在实际啦啦操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老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来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在以往传统的啦啦操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口头讲解和动作示范,没有进行详细的动作分解和示范,导致学生对动作要领都是一知半解,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有的更由于练习的方法不对导致身体受到损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与学生在肢体语言上加强沟通,在教学过程以及练习中更好的发挥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
3 高校啦啦操教学使用肢体语言的功能解析
3.1 可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啦啦操的美感,掌握动作的准确性
啦啦操的考评标准:整套动作100%标准正确则为优,标准率为60%以上则为良,标准率为60%以下则为差。在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通常能够取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效。站在生理学的角度上看,啦啦操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动作姿态的美感和动作的节奏,更要掌握动作的准确性。
正确的掌握啦啦操的动作要领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将啦啦操的各个动作进行具体化的分解,挨个演示每个动作,重点分析和强调相似动作之间的区别,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啦啦操的动作要领,并且牢记于心,从而为大家呈现出更为标准的啦啦操表演。
3.2 提高学生对动作节奏感的掌握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因为啦啦操的动作衔接与顺序关系直接影响着整套啦啦操的效果,而啦啦操的有些动作还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啦啦操教师在教学中若是使用肢体言语,可以将示范的速度与频率有效的把控好,进而可以让学生对啦啦操的动作节奏感较好地顿悟与理解。
3.3 增加学生学习啦啦操的热情
教师在啦啦操的教学中驾驭肢体语言时,要注意动作的优美及标准性。啦啦操虽然说整体上观察,貌似比较简单、容易学习,但是有的啦啦操动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及复杂的。故而,本文指出,啦啦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躬亲示范,把相应的动作演示清楚、讲解分动作时要详细明了。这样,学生在模仿老师的啦啦操动作,循序渐进地到掌握啦啦擦动作的精髓、音乐的乐感、动作的节奏快慢等,助推拔高学生学习啦啦操的热情及信心。
4 高校啦啦操教学中肢体语言使用策略
4.1 确保肢体语言的准确与优美
啦啦操的教学,在生理学的层面来分析,学生学习啦啦操动作技术,从本质上来分析,其实就是一个条件反射的建立及巩固的过程,换言之是示范动作与肌肉感觉整合到一起的历程。但是在形成动作技能的历程里,对动作技术表象的掌握是举足轻重的。学生接受外界的信息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所以说教师在啦啦擦教学中使用肢体语言时必须要准确,并且还要注意优美,如此这般,方可推进学生对啦啦操动作的结构及技术环节构建了一个大致意识,进而在头脑中促进表象的形成。
4.2 教师可依托图示来进行动作的示范
在啦啦操教学中借助于图示,既可以让教师示范的动作更加规范、准确,并且可以让学生越能准确对技术动作进行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准确动作形象的构建。假设啦啦操老师的技术动作不够规范、不准确,将会导致学生对啦啦操产生错误的理解。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专业水准、进而借助于图示,让肢体语言更加清晰明了地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要领与节奏等。
4.3 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该提高肢体语言的使用频率
在啦啦操教学中,老师需要提高使用表情、眼神及动作,来将其需要表达的信息展示出来,从另一个层面来解析,借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技术交流,对学生学习动力、记忆力及动作水平提高有一定作用,理所当然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有效推进。
4.4 科学地驾驭肢体语言教学机制
学生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是依靠视觉、听觉与触觉。而处于主要地位的是视觉。故而,本文指出,在进行啦啦操教学时,教师应该是首先对啦啦操动作进行讲解,然后再来进行肢体语言的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动作结构及技术环节有一个粗线条的顿悟,促使咋大脑中形成动作表象。进而视觉推动学生对啦啦操动作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动作痕迹。从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学生对啦啦操动作的速度的学习。
4.5 教师拔高自身教学综合素养
可以说肢体语言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而作为啦啦操教师应该努力拔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面、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素养。进一步完善肢体语言,进而整合学生一起掌握啦啦操健身艺术。
参考文献
[1] 崔晓春.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60.
[2] 周丽华.啦啦操运动价值及其在我国高校推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 苏荔榕.啦啦操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宜春学院学报,2007(4):167.
[4] 高闻璐.啦啦操融入健美操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 [J]. 电子制作,2013(7):272-273.
[5] 刘杰.程序教学法在啦啦操选项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5):173-174.
[6] 徐丽,范美艳,马艳蕊.多元智能理论在技巧啦啦操专项素质锻炼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8):64-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