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自我激励学习应用心理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孟洋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导致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畏首畏尾,甚至没有自信。开展教育是为了不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积极,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创造力,让学生的自动力与内驱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激励教育是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我激励属于激励的组成部分之一,指的是学生通过自我鼓励,向预定目标前行,最终实现理想的一种方式。立足初中生视角,对其如何进行自我激励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初中;自我激励;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208-02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与自我意识处于不断增强的状态。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其能够全面发展,将学生的内在潜力能够深入地挖掘出来,调动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纵观传统教育,很多教师将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其主体性,这是不科学的。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亟需点燃的火把,而关系火把能否点燃的关键就是激励。适时对学生展开激励教育,有助于将教师的外在需求转化为学生主观的需求,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过渡,学习或生活上更加自律,提高自我管控能力,从外在激励转化为自我激励,进而保证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应该怎样将自我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是现阶段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自我激励在中学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很多学校都对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将激励教育变为实践,而非停留于口头或课堂上。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自我激励活动的开展收到了一定成效,不过还是有一些问题。对此,中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激励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指的是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特点、生理特征、道德品质以及性格有所了解,是对自我的确认。采取有效的自我激励措施,就要以自我的正确认知为基础,以此构建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与体系。学生对自身有明确的认知是进行自我激励的前提条件,对自己的认知既要听从客观的评价,又要结合自我的审视,认清自我,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将优点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要明确自己有哪些缺点及应该如何改正。对初中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教师应用科学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肯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更好的管理,树立积极的心态,实现自我激励。通常,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对自己科学的自我认知上,必须让中学生独立完成。
   首先,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置于比较的位置,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更好地对自我进行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与他人比较之后,吸收他人的优点,借鉴相关经验,在对比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发展的方向。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学会体验生活是在比较中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方式。当然,这里说的“比较”,指的不仅仅是自身与他人的比较,也包括“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之间的比较,发现仍然存在的缺点,明确需要继续坚持的方向,找到需要改进的方向,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他人中肯的客观评价要予以重视。学会认真聆听他人的评价,尤其是对自己有益的评价,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对他人的建设性意见,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有利于自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中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加深了对自我的认知,根据过往对自我进行评价,在对自我的科学审视中,以实践为基础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
   二、明确自我发展目标
   明确自我发展目标是中学生自我激励的最大动力。中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指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的一个过程。其不仅涵盖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还有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规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会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表现产生影响,更与社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对自我的规划意识越加突出,有超过五成的学生进行过自我探索,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点、个人特长、气质以及性格等有一定的了解,明白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设想了明确的目标,仅有少部分学生表示对自我认知不明,还未对自己的未来有过规划。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自身想要从事的行业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不关心。
   自我发展目标犹如学生航行的灯塔,指引其学习之路与生活之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为自己制定发展目标,让学生对自身进行规划。如学校可以多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更好地对自身未来进行规划,加深他们对自我发展目标的理解,从而促使他们以自身特点为依据,制定目标。与此同时,对现在与新媒体一起成长起来的初中生来说,自我发展离不开信息媒体的引导,教师要有效借助信息网络与媒体的力量,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深化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
   三、树立自信与成功意识
   《心理學大辞典》给出的“自信”定义为:“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个体由对自己的能力、品格和力量等的肯定评价而产生的信任自己的情感。作为一种个人素质,是个体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自信心强的个体,能对自己所知所能及的各方面作出积极评价,坚信自己的判断而很少从众,其获取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不过,他们也可能在其面临的问题超出其认知范围而难以判断时自信减弱,乃至发生从众行为。”具有自信心是中学生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自信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保证,它代表着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中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其目标是帮助中学生获得自信和提升自信,对自己持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自信习惯。为此,中学生要积累丰富的知识,树立积极向上的自我形象,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制定力所能及的目标,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力量,努力提高和发展自己,积极乐观地与人相处。    四、培养自我激励习惯
   外在的激励教育和内在的自我激励可以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外在的激励教育与内在的自我激励有机结合之后,其作用也就发挥得更加充分,不然效果并不显著。每个初中生的成长过程,若是以内在角度来看,可以看作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若是以外在角度来看,是学生在教育下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客观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中学生在这种环境背景下能够吸取一定的生活经验,也会面临很多的发展契机。不过,只有外在条件与内在需求经过有机整合之后,才可以让人的发展更加全面。中学生如果能够学会自我激励,那么自我塑造也就随即开始。所以,为了让中学生更好地塑造自我,培养良好的激励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强化中学生的积极意识,将焦点放于成功的制度上;(2)端正人生态度,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知的挑战;(3)树立团队意识,有进取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帮助他人,通过外部激励,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4)肯定自我,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5)克服内心的恐惧,树立强大的自信,接触正能量的事物,避免负能量的影响,提高认知能力。
   五、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属于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在实践过程
  中经过实践结果反馈与他人评价,对自身情绪与行为进行调整的过程。自我控制行为经过多次重复之后就会无形中培养为良好的习惯,进而缓解自我控制行为中出现的紧张感,让自我控制行为更容易完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可以对激励效果进行反馈与体验,若激励为良性,应予以肯定;若激励意见不正确,予以改正。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如何培养呢?具体方法如下:(1)稳定自身情绪,遇到负面情绪时,可借助体育与艺术良性结合的方式,将不良情绪倾泻而出,以释放内心愤懑的心情,让自己拥有一个积极的良好心态,实现自我情绪的控制;(2)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让自己能够与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更加适应;(3)锻炼自身的意志力,提高抗挫折能力,铸造坚强的心理品质,针对自身正确的发展之路,要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成功的彼岸;(4)了解自身需求,若无法同时满足,要学会取舍;(5)培养积极性思维,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原则。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时期,通常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在网络媒体不断发展的同时,现代中學生的认知方式、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心理复杂多变,情感更加丰富,人格更加丰满,对独立、自信与自尊更加看重,自我意识尤为强烈。教师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自我激励,在自我激励方式的应用下更加科学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生活目标。通过教师对学生自我激励学习方法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李俊义.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18):173-174.
   [2]郭新强,贺永芳.论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16):218-219.
   [3]彭祥霞.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8):18-20.
   [4]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20.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