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教育交流情境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萌芸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格局的改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际交流情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性,所以如何才能有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从世界高等教育图景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国际教育交流情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关    键   词]  教育交流情境;高等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86-02
   国际教育交流情境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不仅是因为国内地区和学校间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很不平衡,还因为高校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校际交流与合作不足以及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机会,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准也需要提高。
   一、差距与特色共存:世界高等教育图景
   所谓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它通常包括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和活动的各类教育机构。
   (一)同质性决定了识读世界高等教育图景的差距维度
   高等教育这一社会活动,具有规律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规律性表明高等教育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在展开高等教育这项活动时需要遵循某些共同的逻辑。正因为高等教育的同质性存在,才能够凸显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之间的差别,这些差别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大学科研质量的不同上,还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以及国际流动的集中性等方面。正是高等教育的同质性决定了识读世界高等教育图景的差距维度,让我们能够更加具体、深刻地了解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此外,高等教育的同质性也使我们不断完善自身高等教育体系、帮助我国树立高等教育发展意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效率,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依据,高等教育的同质性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异质性决定了识读世界高等教育图景的特色维度
   高等教育的同质性决定了识读世界高等教育图景的差距维度,相反的,高等教育的异质性直接决定了我们识读世界高等教育图景的特色维度,所谓异质性也就是指高等教育的多元特色。就目前情况来看,高等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高等教育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所以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以及特点也稍有差异,所以在讨论高等教育时,我们不能够只从单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各国之间客观存在的高等教育差距以及高等教育的同质性决定了学习交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世界高等教育的生态多样性,也决定了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独特性和非同一性[2]。
   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存问题
   20世纪后半叶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寻常的扩展和质变阶段,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个人对接受高等教育就学机会的迫切需要,使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工程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了,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优化。首先,国内地区和学校间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很不平衡,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按照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分别是一本、二本和三本,在一本中还会细分为“985”“211”,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合理分配。除此之外,高校缺乏必要的办学自主权,校际交流与合作不足,很多学校展开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政府的任务,不能够有效地体现不同学校的教学特色以及教学风格,对学生来说,学生缺乏必要的国际化训练和交流机会,教师国际化水准较低,交际合作交流不足,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平台,只有让更多学生接触到国际思想与观点,才能向国际化高等教育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3]。
   三、国际教育交流情境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立足于本土的借鉴与超越
   相较其他强国来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所以想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免不了要向其他先进国家借鉴和学习,但是高等教育并不是绝对独立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是立足本土的借鉴与超越,也要面向世界的坚守与展示,在建设高等教育工程的过程中,首先要意识到中华文化的特色以及优点,树立起我们该有的民族自信心,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并不是盲目地吸收全部的高等教育经验,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超越才是我们的最终指向。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坚守独具我国特色的文化,中华文化是先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者,对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不断努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4]。
   (二)加快高校区域统筹发展
   想要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因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工农商各产业的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意识到西部教育的长处,并将这些长处不断地发扬光大,并以西部地区的教育长处带动周边地区的教育发展,相较于西部地区发展较快的区域,有义务、有责任从网络信息资源、学科科研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师资建设等方面去帮助西部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综合水平,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5]。    (三)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蔡元培先生曾经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说道:“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于现象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蔡元培先生主张学习应该是在美的世界自我浸润,是切实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不仅如此蔡元培先生还提倡“六字”方针,即自尊、自学、自治、自省、自动以及自助。蔡元培先生不但提倡“六字”方针,还提倡扩大学校自主权给学校以办学自由。蔡元培先生的观念让我们意识到高等教育的建设不能够只停留在表面,而要让学校拥有更多权利,从根本上体现高校之间的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处理好政府与学校间的关系,帮助政府树立学校才是教育主体的思想,积极引导高校办学发展,逐步消除学校的阶级,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学术自由和社会之间的平衡,让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包括技能的培训、涵养的塑造以及思维的锻炼,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6]。
   (四)提高教师国际素养
   教师是连接学生和知识的重要桥梁,但是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教师根本不知道学生对本节课程中所讲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根本没有办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把学生变成死读书的学习机器。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无法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思维的锻炼也就更无从说起。为了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说要做的就是切实把关聘任优秀的教师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校在国际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力,除此之外,还要提升教师对国际格局的高等教育的理解,用心做事,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做到用多元文化观去欣赏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提升教师的民族自信心,并将这份自信心通过教学传递给每一位学生[7]。
   (五)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
   切实加强校际的交流与合作是帮助各大高校在沟通和交流之间实现互相进步的最佳途径,高校在选择交流合作时,绝对不是随便选择几所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在合作之间,要对自己的合作对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意识到相互之间的优缺点才能够更好地取长补短。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合作交流的制度,健全各项制度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最后,密切合作双方的交流也是增进我国高等教育学校之间的联系的有效渠道,政府也应该为参与到合作办学之中的高校以及学生给予大量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各大高校更加真切地意识到合作办学的好处,也才能够激励更多地高校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办学之中,让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合作交流之中相互融合,借鉴但不抄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8]。
   综上,想要切实提高我国在国际教育交流情境下的高等教育竞争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并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此外,我们还要做的就是统筹高校发展水平和进一步扩大高校建设自主权,在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难免要借鉴外国教育发展的方法,但同时还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董向宇.国际教育交流情境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3(1).
   [2]李作章.比较视域下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8):1.
   [3]朱苏飞.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一般地方高校的发展路径[J].教育与经济,2006(3):32-34.
   [4]何培元,李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大学发展路径探析[J].辽宁教育,2012(11X):79-81.
   [5]李星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及发展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1-5.
   [6]張秀琴.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3(9):7-9.
   [7]陈志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模式创新研究:以武汉大学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16(23):58-60.
   [8]王欢欢,蔡英辉.治理情境下的我国高校学科交流合作的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7(12):48-50.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