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拉动就业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品供给单一、市场双向封闭、地区分布不均衡以及人均附加值低等,本文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针对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降低准入标准、均衡地区发展、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等建议,以提升我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发展质量。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
  一、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现代服务业分为两部分,一是服务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即以前并不存在,完全是新生的服务业;二是已有的传统服务业由于技术进步和创新等原因,改良成为现代服务业。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同时使用“服务业”和“第三产业”两个概念,两者涵义相差不大(江小涓,2004),因此本文将第三产业直接视同为服务业。
  (一)现代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大
  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0754.3亿元,增速为10.90%,分产业来看,我国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62099亿元、332742亿元、42591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12%和11%。
  2006-201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波动下降,而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波动上升。2015年,我国服务业对GDP贡献率首次突破50%,达到53%,并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425912亿元,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上升到59.6%,比第二产业高出23.9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 GDP的贡献率仅为35.7%,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59.6%,主要原因是国家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服务业新动能不断增强,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和信息传输等服务业强势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入黄金期,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其产业辐射力日益增强。
  2013-2016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规模以上与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幅较大,年均增长10.2%。期间,我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表现活跃,上市公司境内市场筹资额度累计6.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41.4%;商务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3.2%;交通运输能力大幅提升,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3万公里,高铁里程超过2万公里,民航和铁路的客运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1.1%和10.4%,生产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强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
  此外,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远不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为例,2006-2014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2006-2014年的8年中,生产性服务业总值增量为31575.06亿元,增长率高达252%。
  (二)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高速增长
  近年来,服务业逐渐成为新增企业的主力军,2011-2017年,我国服务业累计法人单位数共计1561万家,累计增加966万家,年均增长14.85%。2017年,服务业法人单位数比上年增加了263万家,占全部新增法人单位数的68.95%,平均每天新增7212家。2011-2017年,服务业就业人员累计增加7590万人,年均增长4.1%,高出全国就业人员年均增速4.8个百分点。2016年,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34872万人,占三大产业就业总人数的45%,较2011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可见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现代服务业就业人员三次经济普查统计表显示,2009-2013年,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激增,现代服务业平均每年吸纳就业人员454.4万人,而传统服务业年均吸纳就业人员365万人,表明现代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远高于传统服务业。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虽取得喜人的成就,但是我国服务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其长远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产品供给单一
  我国的生活性服务业起步比较晚,科教医疗、文化娱乐、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市场化水平低,产品供给单一。同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也陷入了供给乏力的困境,由于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低,准入门槛远远高于制造业,再加上我国通过优惠政策引入的外资企业特别是外资制造业,与当地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程度较低,其对本地研发或技术服务需求、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需求以及物流、广告等商务服务需求也较少,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增值的作用很小。
  (二)市场双向封闭
  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障碍比较严重,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垄断性质的市场结构导致服务业供给质量差、价格高,使我国服务业供给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我国服务业存在较高的行政壁垒,优质外资很难参与到国内市场竞争中去,国内市场缺乏竞争活力,产业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
  (三)地区分布不均
  我国服务业发展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东中西部各省的现代服务业的GDP和就业增加量差距明显,目前我国的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我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内部的产业集聚度水平低,推高了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成本稀释企业利润,不利于地区現代服务业发挥品牌效应。
  (四)人均附加值低
  我国服务业总量大,但大部分服务行业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量的资源消耗赢得市场,产品人均附加值低,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资源过度消耗,主要通过人力成本与资源密集型产业而带动的现代服务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由于我国服务业缺少尖端技术,自主品牌少,因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替代性强,国际竞争力弱。   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优化供给结构
  通过合理调整税收、加大政府购买等财政政策,不断地提升我国服务业的供给总量,并通过“补短板”来增加医疗养老服务、科学教育服务、旅游服务、文化娱乐等分行业短缺供给,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服务业供给端,在培育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支柱性产业同时,注重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
  (二)降低准入标准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减少行业垄断现象,降低行业准入标准,并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现代服务业,允许社会民间资本有序地以多种形式投资并参与到医疗养老、教育、科技、娱乐以及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外资的进入能够使本国企业通过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不断增强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均衡地区发展
  均衡我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已经饱和的现代服务业向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转移,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就业人员,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提高地区内部产业的集中度和产业集聚水平,进而吸引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向该地区迁移。
  (四)加大创新力度
  现代服务业企业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采用新技术来改善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以技术创新带动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整体创新,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而达到培育整个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洪波.供给侧改革中“去”工业与“补”服务业的统筹[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09):67-74.
  [2]刘奕,夏杰长,李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7(07):24-42.
  [3]王思语,林桂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我国服务业发展思考[J].国际贸易,2017(03):15-21.
  [4]刘邦凡.从供给侧改革看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关系[J].企业经济,2017,36(07):5-10.
  [5]付艺伟.借力供给侧改革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4):12-13.
  [6]李慧君.供給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服务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吉林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6,32(12):136-139.
  [7]刘志彪.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改革[J].南京社会科学,2016(05):10-15+21.
  [8]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01):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9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