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理念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汉卿
[摘 要] 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各级教育部门及各个高校都在探索新工科教育建设,新工科建设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类主要培养电子信息技术高级技术人才,同时也作为新工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试点专业,应该积极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
[关 键 词] 新工科;电子信息;工程实践;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26-02
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随后国内各个高校都在开展新工科建设,但是新工科建设毕竟是一项新的教学教学改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探索中前进。
一、新工科建设专业定位
依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思想[1],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落实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教育方针,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对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转型进程,对平衡我国现阶段就业结构性矛盾意义重大[2,3]。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该以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为目的,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主干学科。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通信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经过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基本能力。毕业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二、新工科课程建设
(一)新工科课程建设应该区别对待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倡导新工科建设,课程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尝试对课程进行新工科教学改革,但是似乎所有的课程都在倡导课程改革,有的学校甚至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新工科教学改革,但是有的课程适合新工科教育改革要求,有的课程不适合,譬如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及数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这些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把基础打扎实了就可以了,将来能支撑专业课程学习就好,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新工科课程改革。但是对于专业课程来说,譬如单片机、C语言及嵌入式课程必须进行新工科课程改革,以突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以工程实践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为目标,扎扎实实地进行工程实践项目式教学。
(二)加强课程系统性建设
目前大多数课程教学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安排,但是实际教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是自己把握,甚至有的教师在“够用即可”的思想影响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教学,从来不考虑专业知识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新工科教学安排绝不是一门课的新工科而是一个专业方向的新工科。笔者认为,要想达到新工科建设目标,课程教学必须建立专业方向课程组,负责某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组的教育教学,该方向牵涉的所有的课程,要求教师都会且都能教,所有教师要明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和协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每个课程教师都讲授本课程在项目中起到什么作用,能解决项目的什么问题,如何协作完成项目。
(三)突出重点课程
现在本科课程设置公共课占据一部分课时,总课程课时又在减小,呈现的趋势是开设课程范围广、课程深度不够、重点课程不突出。学校又限制公共课的课时量,那么真正分到专业课程上的课时就很少,而现在的高校大多都在培养全能人才,什么课都上,什么知识都学,但是什么都没有学精学好。这也是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主要原因。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反应大学里学习的课程不少,但是没有一个课程能学精,笔者认为新工科建设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改革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面,培养既有面又有线的专业技能,不能再搞什么都想教,什么都想学。原来的大学教育都是面很大,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学且都同等重要,教学的时候重视程度和考核标准几乎都是一样,学生来到大学以后,也是盲目学习,学生学的课程门数不少,但是没有一个是拿得出手的,几乎都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复制者,考试完了事。而没有真正地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更别提应用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就是现在为什么大学毕业后又要到培训机构进行二次培训才能上岗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工科教育应该是基础课程的面,专业技能的线,在面上学广,在线上学精,高等教育教学设置的初衷是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但是社会工作需要更多的是专业技术能手,在某个点有所突破就足够了,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大概知识,然后选择一个点培养精,我们目前一直在提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是什么都会但是又不专不精的复合型人才,而是具有扎实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新工科师资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没有新工科的师资队伍,新工科教育只能是空谈,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才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教师的创新实践动力才是创新实践教育的关键所在[4]。现在高校课堂教学呈现一个怪现象,大多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是浪费时间,大部分教师都把大部分精力应用到科研上,真正用到课堂教学上的很少,受体制影响,大部分年轻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但是普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能力,有的教师会找一些实践工作案例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自己对其都是一知半解,讲也只是讲一个大概,虽然是工程实践教学,但是实际还是空洞乏味的案例教学,而且普遍缺乏必要的资料,因此学生听得往往是一头雾水。真正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又多忙于实践项目开发,而且有的项目牵涉的面比较大,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讲完的,所以教师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就只讲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因此要想真正完成新工科教学改革,就必须打造一个新工科师资队伍,可以尝试从一个点开始进行工程实践教学。 四、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改革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严重脱节,造成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因此针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视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年年都在提改革,但是效果并不佳,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走访120多名毕业生,大部分学生反应是教学改革都是教师在改、学校在改,大多不是从学生實际出发,虽然每次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目标,但是都不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因此结果就是空改,浪费人力物力。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要切实以学生为本,回归教育本质,老老实实地进行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加强工程实践技能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新工科教育不应该只是高校的改革,要立足学生,面向社会需要,而不是闭门造车。
五、加强新工科工程实践中心建设
建设新工科工程实践中心,开设工程实践课程,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工程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工程实际,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缩短毕业生和企业用工之间的差距,实现零距离就业。
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应该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要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专业要求,又要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归根结底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真正实现学校、社会和人才教育的三赢[5]。新工科工程实践教学应该是由企业主导、学生主体、教师参与、学校考核的四位一体。工程实践教学应该立足企业主导,按照企业需要和工程实践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升学生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知识库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工程实践教学中主要是指导和补充,学校在工程实践中主要是考核,按照工程技术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以达到新工科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大鹏,何光普,张九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CE”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8(7):56-60.
[2]李培根,许晓东,陈郭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3]凌明亮.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0):53-54.
[4]王凤莲,王邦伦,谢荣见,等.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04-107.
[5]阎石,马志新.“新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实践培养机制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9(1):97-101.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