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堂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澍

  [摘           要]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当前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职业学校所开设的德育课堂内容丰富,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很关键的帮助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加强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探究在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堂实践教学对策,以期能够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提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实现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职业素养;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72-02
   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专业化实用型的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随着当前市场就业环境的日益激烈,职业学校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另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忠诚度和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意识等职业素养。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家庭教育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失,学生的规则意识基础较为薄弱。在德育课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开展课堂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指的是个人想要取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以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些核心素养必须是持久稳定的,甚至需要个人终身去坚持。良好的职业信念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等多种因素组成,这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素养。
   (二)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指的是从业人员为了完成工作要求而必须具备的专业化的知识与技术能力,这也是能够顺利实现岗位职责的重要保障。职业技能的获取需要借助知识的传授与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习惯
   职业习惯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由最初的学习转变成为一种习惯的职场综合素养。高素质的职业定力是形成优秀职业习惯的基础,要求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具备清醒的判断力、果敢的决策力、执行力与自控力。职业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习模式的优化,更是从业人员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二、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1.学生的职业意识淡薄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进入学校之后,无法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缺乏对一线岗位的认识,更不用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不具备良好的求职技巧;对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政策认识模糊,自身的职业素养较差,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
   2.学生缺乏职业道德观念
   职业学校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找工作时更注重的是薪资待遇、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环境等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因素,对个人和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考虑较少,职业忠诚度较低。尤其是近年来职业学校毕业生“跳槽热”的现象频频发生,这也直接反映出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职业道德观念较为薄弱。
   3.部分学生职业心理较差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没能进入到理想的学校求学而在心理上产生落差,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对于自身的命运与前途消极悲观。这类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较差,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另外,由于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未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导致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时无法适应,甚至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二)学校教育培养不到位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理念的影响,很多职业学校在学科体系建设、专业设计以及人才培養方向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市场调研不够、与社会和企业对从业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在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无法很好地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养较差。
   1.对培养职业素养重视不足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采取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较早地深入企业,了解与体会未来的职业环境,实现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企业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重视不足,学生也无法真正融入企业去深入感受企业文化和精神。学校与企业方面都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致使出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产生偏差。
   2.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一些职业学校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过度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甚至会刻意缩减与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导致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文精神理念无法得到有效地落实,这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影响学生实现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3.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部分职业学校不重视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大量的资源都投入到教学硬件设施上,导致学校的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出现落后的局面。一些职业学校虽然形成了校园文化,但由于建设力度不足,导致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教师与学生都无法产生自豪感与归属感。这不仅导致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落后,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也是极为不利的。    三、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堂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教学活动的先导,优秀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德育教学对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学校需要从思想、教学方法、实践等多种角度出发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德育教学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当前社会上发生的新闻案例,如前段时间比较热门的“镇江市某房地产公司担任会计的王某疯狂挪用公款打赏主播”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如果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将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后果。学校与教师都必须重视德育课程的重要地位,树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帮助。
   (二)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实现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在德育中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要求在课程建设以及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职业学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认识特点与课程性质出发,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职业教育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专业学习中的渗透。比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就特别注意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素质的锻炼,他提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要求学生“强力而行”,即要求弟子要加强意志锻炼,刻苦磨炼将神,并指出意志不仅仅是重要的道德品质,而且对知识和个人的最终才能有直接影響。“志不强者智不达”要求弟子“自苦为极”,即要求他们要有自我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个人职业精神的要求。《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描绘和形容古代工艺技术表现出来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朱熹的“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正是对精益求精的解读。这说明精益求精已是古代职业精神的重要规范。可见,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德育教学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学校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按照年级分批次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职业定位以及创业意识等多方面的培养工作,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从而明确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努力去实现未来职业规划。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职业不仅是自我生存的手段,更是实现自身价值、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只有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做到合理规划,才能够促进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四)加强职业精神培养,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借助校企合作来实现。学校需要不断深化产教结合,积极构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实践学习,在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以及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去深入了解体会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从而对书本上所讲述的职业精神产生真实可见的感受,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领会企业文化、价值观、团队合作、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平等意识等企业思想文化的精髓,逐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把职业素养内化为自主意识和行动。
   四、结语
   在当前产业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也越来越严格。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并且在工作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学校的德育教学将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起到领航助力作用,学校、社会、学生协同配合,才能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
   [2]刘瑞凌.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