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管乐课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贺庆
【摘要】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小学的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想要促进学生自身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音乐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和途径,有助于小学生素质的提高,管乐是小学院校音乐课程开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小学生管乐的实践过程中不但要促进专业演奏能力的提升,还要从情感和态度方面培养,所以,教师在课程方面的设计不能在课堂在中局限,需要组织学生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本文将对小学生管乐课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和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管乐课;课外实践活动;形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在小学院校开展音乐课程,希望能够在教学和音乐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習热情,提升学生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管乐课在音乐课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站在学生实践的角度上出发,教授演奏技巧,还要站在人文性与审美性角度上对音乐情感价值进行激发,能够让学生有较好的音乐体验。
一、小学阶段管乐课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
小学生管乐的课外实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小学生获得综合发展。一是,贴近自然的管乐课外课程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小学生可自然之间拉进距离,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所生活的环境,还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大好河山的兴趣;二是,有助于小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小学生处在智力发育的主要时期,融入到课外实践活动当中可以促进审美意识提高,并且树立一个比较科学的音乐观念;三是,多样化的课外的实践活动开展能够让学生开拓眼界,有比较多的经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综合素质。
(二)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户外运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力与认知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非常难以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是感到枯燥和乏味,长此以往,管乐课的开设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成为一种负担,并且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对课内学习产生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弥补,利用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创新教学模式,降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感知管乐魅力,并且激发自身学习管乐的热情,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
(三)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
通过在管乐课程融入课外实践活动,小学生不但可以促进音乐审美能力提高,还能够在自然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感知管乐音乐的魅力所在,在音乐活动当中对学生的视野进行开拓,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和管乐有关的一些课外知识,有效地联系课程知识和课外实践,拓宽知识领域,管乐教师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可以通过小学生的具体表现了解并评估学生的管乐学习效果以及掌握水平,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沟通,针对基础比较差和学习较能力不足的学生要实施针对性地指导和教学,多观察学生,对具有天赋的学生加强引导。
二、小学生管乐课程课外活动的价值
(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可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方面对管乐活动开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现阶段小学生年龄一般为7到12岁,这一时期正是学生的发育阶段,精力比较旺盛,会产生较大的活动量,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很多学生都对学校的单一化的课堂模式不满足,感觉课堂生活非常地枯燥,学生向往与追求的是多样化的,具有维度的和层次性的立体式的生活。不能独立地看待事物,不具备评价能力。
(二)活动开设的价值
很多西方国家的研究人员都提出,小学生这一时期是接触音乐、学习音乐最主要的阶段,需要进行系统化和全面性的学习。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对于人生的成长和音乐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训练和演出,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知识实现内化,促进学生表演水平的提高,感受成功,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音乐表现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感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学习成就感有所激发,而且还能够将学习兴趣向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策略进行转变。
(三)情景模拟的理论价值
情景兴趣来是和个体兴趣之间相对的心理学名词,主要指的是某一环境当中因为条件或者是刺激所导致的被动性的和短暂性的情绪状态。情景兴趣还是即时性的一种主动性的心理态度。即时性和自发性特征非常明显。因为情景兴趣形成的原因大多受到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管乐的课外活动能不能吸引个体,所以产生受到活动自身特征以及个体所产生的活动特点特殊感受影响。情景兴趣向个体兴趣的转化需要具体的条件以及时间。也就是这一力理论,确定了管乐活动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活动内容,有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在这一模式下,小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转化成属于自身的个体兴趣。
三、小学管乐队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出,各个小学开展课外的音乐活动频率逐渐上升,课外管乐活动的开展具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参与形式划分成三种。一是,团队活动的形式,例如课外音乐的社团和管乐队与合唱队以及舞蹈队等多种形式;二是,小组活动的形式,例如重唱和重奏与小乐队等;三是,个人活动的形式,例如独唱和独奏与独舞等。开展小学音乐的活动具有多种形式,在本文中主要对小学生的管乐队课外实践的活动进行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学校管理管乐队的现状
因为小学生的好动性以及自制力都比较差,因此,在乐队管理方面有很多问题出现,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是,人员方面的管理,需要选出责任心比较强和业务能力比较高的学生作为队长,主要目的在于辅助乐队管理,需要建立并完善各种制度,例如乐器和乐谱的管理制度以及训练等;还要培养乐队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且要将交响乐团介绍给管乐队的所有学生,要定期对中外比较著名的曲目进行欣赏,让学生比较好地融入到管乐队当中,促进学生训练的热情提升;二是,管理乐器。因为铜管乐器属于西洋乐器,和西洋乐器一样比较昂贵。所以乐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确,训练过程中戴上手套,在吹前需要检查按键有没有出现松动的现象,在完成训练之后必须将气水放干,并且要用布擦干,平稳放置,如果是木管类的乐器,必须小心拆御,置于盒中。外出演出的时候需要置于箱内携带,特别强调不能在训练休息时,拿着乐器打闹。 (二)管乐队成员的现状
管乐队组建过程中,成员指的是各种乐器,例如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与打击乐器演奏人员,剩余的例如乐队指挥和教练与配器等,也都属于乐队的成员。学校管乐队的乐器演奏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具备基本性的音乐素质与能力。音乐素质指的是具有一定的音准感和节奏感以及比较灵敏的听觉,还有动作反应,有助于在模仿测试之后进行考察。例如让学生摹仿旋律或者是节奏,就能够对学生的乐感程度和灵敏程度进行掌握。如果经过多次也不能进行的人员,就评定该学生为乐感较差,需要着重考虑;二是,如果只了解一定的乐器常识,并且熟悉某种乐器或者是乐队合奏具有经验的人员,有过乐器学习经验的同学,都可以优先选择,具备基础音乐素质以及能力,有助于乐队组织以及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学生不只需要身体健康,还要有良好的生理条件,比如牙齿比较整齐,手指比较灵活等。
(三)管乐队训练的现状
一是,学习基础性的乐理知识。管乐队成员正式学习之前,必须组织学生对乐理知识进行学习,因为小学生所具备的音乐基础都比较差,因此,必须让学生先学习简谱,需要学生明确掌握节奏,对于之后的合奏是至关重要的;二是,每周形成固定排练的时间,一周课时为2个课时,让乐队能够很好地磨合;三是,学校乐队必加强交流。这是现阶段小学院校开展管乐活动的现状,还有一些小学的这一课程的开展中处于摸索时期,需要和学校领导之间加强重视。
四、小学院校管乐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注意事项
小学院校管乐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课外的实践活动开展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课外活动开展的效果,管乐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注重下列问题。一是,促进学生管乐素养的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是确保管乐课外实践活动整体效果的重中之重,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身主导作用,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管乐演奏方面的全面指导,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还必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灵活地应对,解决好突发问题;二是,精心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管乐课程的课外实践当中,管乐教师必须按照演奏内容选择节目,保证演奏效果,让学生在实际表演当中获得一定的锻炼机会,感受音乐的魅力;三是,加强分析学生的特点。因为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征,很难比较积极地融入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公开演奏,部分学生还会出现严重的怯场和焦虑问题,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小学生的心态,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缓解心理上的压力,促进学生演奏表现力的提高;四是,要很好地评价管乐演奏。课外的实践活动开展是评价管乐课程的主要内容,完成演奏之后,教师必须点评个体以及整体表现,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五是,和家长较好地沟通。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提前和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的内容和应做准备工作,继而得到家长支持,确保小学生这一课程课外活动开展得顺利和稳定。
五、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和途径分析
小学管乐课的课外实践当中,小学院校和教师必须通过多元化的社会资源的运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途径。现阶段运用比较多的课外实践课程开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小组形式的管乐课外活动课程
所谓小组形式管乐活动的课程主要指的是,打乱学校现有班级和年级的划分,按照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以及兴趣爱好,划分并组织成为具有具专业化和特色性的兴趣小组。例如对木管感兴趣的小组,对铜管乐器感兴趣的小组,对弦乐感兴趣的小组等。活动小组不同,当中的学生也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这一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点,首先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以及沟通,让高年级与低年级同学彼此之间能够更广泛性地接触。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兴趣,为学生兴趣的培养制造一定的环境。
小组形式管乐活动的开设,需要注意学生选拔以及兴趣问题。对于现阶段学校设施问题来说,师资力量上和管乐活动小组特殊性,在小组中的人员具有局限性,因此,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學生可以融入到管乐活动当中。所以,教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学生专业爱好就是该专业;二是,教师在管乐课堂中选择一些具有天赋的学生;三是,通过表演进行考试选拔。
(二)主题形式的课外实践
主题形式指的是将特定主题作为表演方向进行开展的课外实践,例如欢度国庆或者是欢度儿童节。主题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乐演奏的内容,不管是指个体表演或者是集体表演,在选择曲目的时候都必须围绕主题进行。小学生管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关注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报名,主题形式课外实践当中,小学生不但可以获得演出锻炼的机会,还能对节目主题很好地体会,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将“国庆节”作为活动开展的主题,管乐教师经过曲目选择和设计帮助小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史,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
音乐属于一种交流性的语言,是人文情感的有效传递,小学生管乐课的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必须站在音乐本质的层面上,组织学生融入到公益性的表演活动当中,比如管乐队在敬老院的表演,通过这一表演,实现音乐和老年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此的活动安排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意识。因为社会条件所带来的限制,供小学生进行选择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比较少,然而小学机构和教师与社会机构都必须加强努力,让小学生的音乐表演可以在社会中进行广泛传播,让学生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
对小学生来说,融入到课外实践活动当中有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助于人文情感的丰富,这是提高社会能力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必须加强平衡,不但要对管乐课内外关系进行平衡,还要对管乐课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对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控制,防止因为过度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导致家长反对。需要对课内外的教学关系进行正确处理的基础上,才可以充分展现管乐课外实践活动所具备的价值。
(三)竞赛类型的管乐课的课外实践
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自信心和荣誉感,检验学生的演奏能力。小学生在管乐课的课外实践当中,不但具有比较专业的等级考试,还可以参与到社会机构所组织的竞赛当中可以参与,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符合发展的竞赛。开展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地融入其中,通过集体形式融入。有竞赛就会有淘汰,会受巨大压力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会不断上涨,不但可以及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吸收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调解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抗压力和抗挫折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管乐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上非常问题,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的形式,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外活动当中更好地锻炼自我,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在管乐方面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实践活动开展期间,管乐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促进活动设计趣味性提高,并且获得家长支持,继而保障管乐课外的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好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柳瑞雪,任友群.沉浸式虚拟环境中的心流体验与移情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4):99-105.
[2]彭勇文.“溪”上、“溪”边与“溪”中的戏剧教育[J].美育学刊,2019,10(2):84-91.
[3]张芦菲,喻欢.高校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建设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03):95-96.
[4]张振英.合作与合坐——提升小学数学合作教学质量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5).
[5]何涛.山西省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6(5):111-115.
[6]钱兴.杭州市初级中学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