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险峰

  摘 要 通过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几点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加大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构建、加强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等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市场经济条件;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64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经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基于市场经济条件视角,加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可以与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求相符,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且还可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顺利转型和升级,为现代农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特点
  1.1 农技推广体系多元化
  在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多元化和多样化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构建农技推广体系,必须借助国家推广机构和群众性科技团体的帮助。农技推广模式创新,是农技推广的重中之重,新的农技推广模式必须注重创新农业科技、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等,所以对于农业科技人员来说,必须明确目标,而且还要增强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1.2 转变推广观念
  转变推广观念,要求要注重“实干性推广”[1],也就是在农技推广中,农民要积极参与其中。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展示农业技术的重要渠道,农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加强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农民对科技成果进行充分掌握和了解,从而将农技推广落实到位。
  1.3 加强信息推广服务
  在信息时代,信息扶持对农业技术推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注重应用农业技术信息网,为基层工业技术服务站和农民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信息。比如,在经济作物收获的季节,要注重发布产品供求信息,而且还要为农民编写农业技术手册,不断提高当地农业技术服务网的完善水平。
  1.4 增强农民的主体推广意识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换言之,在农技推广中,农民是重要的人文要素之一。我国大多数农村缺少稳健的经济基础,无法保障交通便利,经常出现信息失灵现象,再加上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科技意识薄弱,进而会对农业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农技推广方面,要注重将农民的农技推广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注重应用各种宣传资料和手段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对科技的重视程度。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农技推广的相关部门和农民,对农技推广服务没有正确的思想认知,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农村地区也在认真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活动,但是某些推广部门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并没有深入分析农民的内在需求。在引进先进技术时,一些推广部门没有从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出发,也没有对农民是否接受进行深入分析,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在国家农技推广号召的影响下,对诸多新型技术进行了积极引进,但是并没有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一定程度上很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而闲置了诸多生产设备[2]。同时,一些农民为了躲避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在实际生产中,难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进而导致相关部门和农民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视程度不足。
  2.2 缺少充足的农技推广经费
  地方政府是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经费的重要来源,但是政府的支持资金有限,农技推广服务的资金并不多,很难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现阶段,政府提供的经费大都用于给服务人员发放工资,用在农技推广方面的资金并不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的效果。基于此,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经费,一些地区开始通过农会组织和社会捐助等渠道筹集经费,但是实际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活动,要求注重整合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水利农技推广等内容,一旦資金落实力度不足,无法保证农技推广的效果。
  2.3 缺少先进的服务手段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推动下,很多地区积极引进先进的农科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设备,但是在农村地区条件较为落后的情况下,缺少充足的后备资金,再加上基层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难以保证,缺少良好的综合素养,从而不利于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比如,某些地区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3],虽然完善了基础设施,但是缺少充足的后备资源,农技服务中心数量并不多,而且专业服务人员也比较少,从而不利于开展相关工作,而且农技推广信息的时效性也没有体现出来。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
  在农技推广服务中,农民是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实际上一些农民也比较重视农技推广工作,但是基于逃避风险的角度,没有应用新型技术或设备,而且相关部门在农技推广中也是比较被动的,进而对农技推广服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农技推广服务中,要将以农为本原则贯彻落实到位,将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彰显出来,结合农民的内在需求[4],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生产设备,充分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如果农民对推广活动的参与热情不足,相关部门不应该进行强制处理,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与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求相符。
  3.2 加大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力度
  在农技推广服务活动中,经费不足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缺少充足的经费,便无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农技推广难以实施到位。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资金规划和分配工作,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资金保障。1)要注重立法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5-6]。2)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技推广服务,将其与当地长远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为资金顺利投入创造有利条件。3)政府或社会组织要积极扶持相关部门,增加经费额度。4)税务部门或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政策扶持的作用,促进农技推广服务活动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专项贷款和支农贴息等优惠政策的作用。   3.3 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由于缺少先进的农技推广服务手段,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重视程度,及时传递市场信息,不断增强推广活动的实效性。1)要与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合作,明确各个单位的具体责任,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业技术,激发农民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热情,确保农技推广服务与专业化标准要求相一致,促进多元化农技推广活动顺利进行。2)农民和农技推广部门要注重双向传输,要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给农民,而农民要及时反馈服务效果,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从而确保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得到稳步提升。
  3.4 加强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
  要想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构建一支专业的农技推广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性不足,而且經营性农技推广服务管理也呈现出比较松散化的状态。1)我国必须注重构建人才激励机制,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和职务晋升通道联系起来,将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保持高度一致和平衡。2)要制定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制度,颁布相关法律政策,规范农技人员的上岗条件,借助考试选拔,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技能水平[7]。3)完善职称评价体系,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指标进行量化,在主要指标中要重点涵盖入户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并结合服务对象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汪苑.怀宁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2):16-17.
  [2] 官春邦.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16):153.
  [3] 杨媛,鄢竞哲.湖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现状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8,34(2):8-9.
  [4] 谭和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背景下基层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构建初探[J].农家参谋,2017(20):24.
  [5] 何彦华.农技推广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J].河南农业,2017(19):10-11.
  [6] 武二忠,顾万海,邱江,等.新常态下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16(2):8-9.
  [7] 汪发元,刘在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背景下基层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构建[J].农村经济,2015(9):85-90.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