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教协同视角下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伦理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俊春 闻优瑜 周惠丽

  【摘 要】研究生医学伦理教育的目的则是帮助研究生掌握医学伦理知识,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当前工作中面临的医学伦理问题往往更加直接、紧迫和突出,一旦处理不当易引起不良后果。本文尝试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工作方法做一探析,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融合,努力构建符合实践要求的医学伦理教育体系。
  【关键词】伦理教育;医教协同;专业学位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课题资助(编号B3-YX20180603-09)。
  【中图分类号】R-4;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2
  我国目前正逐步完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教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其中也包括高尚的医学伦理水准。我们尝试把伦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试验等实践融合,帮助研究生培养扎实的医学伦理学基础,为他们目前或将来工作后面临的医学伦理问题提供。
  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对某高校附属医院在培210位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学伦理知行情况”调查表明,115人(54%)在过去接受过医学伦理课程教育,但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教育方式单一。对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实际上就是教育内容的系统化程度较低、教育方式的启发式体验较弱、教育师资的协同建设有限。
  (一)教育内容的系统化程度较低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其他研究生或本科生相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首先,医学并非纯技术的科学在实践过程中会涉及法律、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大部分学习安排都在临床,这就使得其对医学伦理教育的需要更为迫切和全面。然而当前的医学伦理教育在内容上的系统化程度较低,这一方面表现为教育内容丰富度有限,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构建不足。
  (二)教育方式的启发式体验较弱
  在教育方式上,当前在医学伦理教育中常用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这实际上与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并不适应,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诉求不相匹配。一般来说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经过了一定锻炼,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较快的完成知识的简单理解和记忆,而倾向于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而其学习诉求倾向于应用。因此,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伦理教育中需要启发性、体验性更强的教学方式,而当前常用的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则在这些方面有所不足。
  (三)教育师资的协同建设有限
  上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实际需求上存在的差异,其根源在于教育师资的协同建设有限上。刘剑等指出美国医学伦理教育学者阿尔伯特·约森恩认为现代医学伦理学术研究和教育困境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医学伦理学理论以支持现代医学伦理问题的解决,二是现代医学高新技术带来新的伦理难题,三是社会公众的关注和争议对医学伦理提出更高要求。由此可知,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需要有复合知识、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者或教师群体一起,不断地深化医学伦理研究、优化医学伦理教育。而当前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师尚较少形成协同合力。
  二、医教协同视角下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探索
  基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首次尝试引入复合学科背景的教师开展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专题教育,通过国际伦理规范解读和临床试验实际案例分享讨论等模式,对研究生进行伦理教育培训,其中186人(88%)认为该培训方式更容易接受并贴近临床实践情况,特别是对临床试验相关伦理有了较全面认识。我们还认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可以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师资上分别采取一些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研究生学习的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同时大力鼓励研究生在研读科研文章时关注伦理学内容、在开展科研活动时关注伦理学要求、需要提交伦理审查报告项目的主动提交情况
  在今后医学伦理教育内容上,我们尝试在医学伦理知识传递的同时,强调其他人文知识与素养的参与,尤其要利用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医学伦理这门学科的价值与意义、由来与发展。其次还应该在知识传递中加强技能的培养与支撑,如决策能力、沟通技巧等等。再者,医学伦理教育还要强调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方案,通过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伦理元素,引发学生的伦理体验和思考。同时通过合理的课程和学期安排,让医学伦理教育逐步深入并实现内化。同时在医学伦理教育的方式上,建议在教育中要引入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伦理情景的体验和思考。在医学伦理教育的师资上,除了要强调导师的重要的作用,通过导师将医学伦理教育贯穿到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始终,使他们深刻地理解医学伦理在其职业生涯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技能。其次要鼓励其他相关教师参与医学伦理教育和研究,通过有效的机制构建,形成协同合力。特别鼓励和临床实践结合的医学伦理系统研究和医学伦理前沿研究,鼓励复合学科背景的教师探讨医学伦理命题,大力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丰富化。
  结语:纵观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虽然在当前仍存在教育内容系统化程度较低、教育方式启发式体验较弱、教育师资协同建设有限等问题,但全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正不断攀升。借助医教协同视角将对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力量和可能,相信医学伦理教育的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王超.“医患冲突”背景下医学伦理教育的检视与重构[J].伦理学研究,2018(1):100-105.
  [2]劉庆庆.基于医学伦理学的医患关系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
  [3]刘剑,刘佩珍,蒋涛.礼节、职责、伦理决策——阿尔伯特·约恩森医学伦理思想述评[J].医学与哲学,2013,34(10):5-8.
  [4]万旭.医学哲学的奠基与生命伦理学的方向——佩里格里诺如何为美国医学人文学把脉[J].东南大学学报,2015,17(02):27-32.
  作者简介:陈俊春,男,从事医院教学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