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实验在初中科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洁露
【摘 要】拓展性实验是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升华,它统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真正将课程标准中的“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总目标落到实处。我们可以从拓展学习内容、拓宽学习方式和空间上进行课外拓展,同时拓展性实验实施后必定会对科学课程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拓展性实验;初中科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一、开展拓展性实验的意义
1.拓展性实验使初中科学课堂更有效
科学实验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人奇妙的科学殿堂,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拓展性实验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科学课堂的延续和发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把“学”和“玩”整合在一起,不仅让人回味,更重要的是留给学生思考,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带来铺垫。这样的科学课是“有趣”“有味”,也必定是“有效”的。
2.拓展性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验研究的兴趣
科学实验的课外拓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设计、质疑、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不知道要怎么探究,需要在老师的辅导下才能进行课外拓展实验,经过几次实践后,学生就知道一般步骤,并且在碰到问题时,会相互讨论交流,有条不紊的展开各个实验步骤。学生间的沟通和探討都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增进积极的情感,增强凝聚力。
3.拓展性实验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拓展性实验开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初始阶段,教师要开展实验前的方法指导,对学生所进行的实验内容进行深人分析,以帮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同时要关注细节,规范实验操作要领,从而提高课外拓展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时机成熟后,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可以淡化,教师主要发挥评价的作用。在课外拓展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及时评价,肯定其闪光点,指出其不足,以便于学生改进完善,同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成败得失,以深化知识理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拓展性实验的开展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拓展性实验中有些问题是教师无法解决的,这就促使教师要不断地查阅资料,增加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实验的指导中与时俱进、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会无形中不断提高。
二、实践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途径,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通过听、写等方式被动接受学习,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观点里这种方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而应用探索性实验教学能够较好的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加深知识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大气压强”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会带领学生进行两个对比实验来探究大气压强。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实验道具,一个玻璃杯、一块硬纸板以及水,先让学生将硬纸板放在玻璃杯上,然后翻转玻璃杯,硬纸板掉下;再让学生将玻璃杯内装满水,盖上硬纸板,翻转玻璃杯,神奇的现象出现了,硬纸板居然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从杯子里洒出来。这两个明显的对比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新奇有趣,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知识,更有利于老师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讲解有关大气压强的知识,学生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亲眼观察到实验现象,更好的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及其产生原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将理论联系生活。
2.强化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仅仅有兴趣并不能保障实验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实事求是的能力,逐渐巩固学生的实验验证态度。对此,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这不仅是对学生学科知识进行培养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让学生形成正确实验态度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关键,属于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等特征,在实验学习中严谨性并不高。对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完成好实验课。
例如,在初一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基础操作的训练,如实验器材的认识,烧杯、玻璃棒、试管、试管夹、停表、天平、电压表以及电流表等器材的使用,并做几个典型的基础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了解器材的应用。如让学生对误差理论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形成认知,并学习数据的处理方法,熟悉掌握教学不同环节,练习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础电路的连接,掌握基础测量的方式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对不正确方式及其影响形成了解,从而在今后实验教学中不会再次出现相应错误,为后续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3.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互联网普及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数据的传播和获取的速度空前加快,这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基础和可能。为此,我们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例如:在《二氧化碳制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制取原理、关键点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理论上传至教学微视频中,由学生在自主观看学习基础上统一到实验室进行操作实践,让学生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与教师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性实验的开展有诸多好处,对科学课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科学的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从教材出发,从利于教学、利于学生的方面尝试着开展课外拓展性实验,科学实验的课外拓展将成为初中科学课堂的延续和升华。但是,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科学课外拓展实验的实施还是会遇到很大的阻碍,许多学校目前尚未设置专门的科学实验课外拓展的活动课程,更没有专门的教材可供参考。因此我们要积极反思科学课外拓展性实验在实施中碰到的困难,突破瓶颈,让科学拓展性实验活动找到适当的位置并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季康林.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现路径[J].学周刊,2017(13):149-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