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美声唱法”技术在“花儿”演唱过程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发声方法科学、音区和谐统一等特点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歌唱流派之一,尤其在高音区的演唱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美声唱法于五四运动以后传入我国,并逐步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对我国声乐艺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在短短数十年时间中,我国在美声唱法上取得了惊人的可喜的进步。“花儿”作为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也逐渐将美声唱法融入其中,并不断的发扬光大,但还缺乏系统性的规范。歌手应通过掌握美声唱法科学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洋为中用,提高演唱水平,使“花儿”这一民族声乐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美声唱法 花儿 应用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青海、甘肅、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是人们在劳作、出行、放牧时在山间和田野经常演唱的歌曲,被誉为大西北之魂,是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又名“少年”,在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藏、裕固等民族中广为流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情。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花儿”歌手走上公众舞台及电视台,使“花儿”这种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唱法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被人们所熟知,而在演唱方法、内容、情趣、音调、风格上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升华和提高。
  1在“花儿”演唱中运用美声唱法,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目前为止,演唱中常见的呼吸方法主要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及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式呼吸法是许多初学歌手一般习惯于采用胸式呼吸法。是指在演唱“花儿”过程中,在演唱高音时以扩张和压缩胸壁的办法来呼吸,由于一些歌手对气息的控制不够灵活,因而使肋肌与腹肌不能形成对气息控制的对抗力量,气息便无法长久保持在胸腔内,从而导致歌手越想以饱满的气息演唱就越感觉气息不足,最终造成喉肌过度紧张,以逼紧喉咙的方式来弥补气息的不足,极易使声音变得疲劳,没多久便造成声带闭合不良或喉咙沙哑的情况,所以这种胸式呼吸法并不是理想的呼吸方法,可以确定的说,这种呼吸法已经被公认为是不正确的歌唱呼吸法。而歌手在演唱中若采用腹式呼吸法,便容易造成腹肌过分扩张、下降,也同样不能自由灵活地运气和控制气息,亦不能形成与肋肌对抗的力量,从而导致肋肌对气息的控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易出现撒气的现象,尤其歌手在演唱长乐句时,很难将乐曲唱的完整丰满,感到力不从心。
  2“花儿”演唱中运用美声唱法还要注重真假声混合技巧的掌握
  目前,“花儿”通常采用三种唱法,即:真声唱法、假声唱法和真假声结合唱法。真声唱法多为民间妇女所用,也叫“满口腔”、“平音”,就是指用本身原声演唱。歌手演唱时声音舒展而且平和,曲调音域不宽,通俗易懂,便于人们之间感情的交流与沟通。但由于用真声演唱时不能完全发挥出各个器官的全部功能,也没有充分展现出“花儿”演唱中应有的力道,因引这种唱法并没有得到演艺界的推崇。
  3“花儿”演唱中运用美声唱法也强调要把整体混合共鸣技巧融入其中
  在传统声乐理论中,我们把歌唱的腔体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三种,细分还有喉腔、咽腔、鼻腔等。共鸣对声音起着强化和润色的作用,演唱者把声带的发出原音在音量上予以增强,然后再通过音色上的修饰,使声音更宏亮、浑厚及柔和。美声唱法的共鸣要求各共鸣腔体应该是充分打开的,如此才能使声音通畅,从而达到整体混合共鸣的效果。由于高、中、低声区的不同,运用对共鸣腔体运用的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区分,主次交替随时发生变化。比如在唱低声区时,咽腔、喉腔和胸腔的共鸣是主要的,而口腔和鼻腔的共鸣是次要的;唱中声区时,咽喉腔、口腔、鼻腔的共鸣是主要的,而胸腔、头腔的共鸣是辅助的;唱高声区时,咽喉腔、口腔、鼻腔、头腔共鸣是主要的,胸腔共鸣则为辅助。倘若没有很好地把握主次之分,歌手容易出现上下不统一的两种声音,低音虚暗,高音过分尖细。同时,美声唱法还讲究声音的高位置,就是指在全音域中要保持头腔共鸣活动,声带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通过各种共鸣腔体,以共振产生大量的泛音,使歌唱穿透力更强,强弱变化自如、节省体力消耗,减轻声带负荷,贯通全场,这种声音的训练无论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的歌手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花儿”演唱中,一些歌手往往只注重以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为主,尖音采用头腔共鸣,演唱时共鸣没有有机统一集中,尤其是男歌手在高音的演唱上缺乏声音的高位置,没有呼吸支点,使喉头摆放位置较高,喉咙没有完全打开,发声器官处于一种“挤”和“喊”的状态,虽然声音也比较透亮,但缺乏圆润的美感;也有的歌手自我感觉声音气息十足,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音量,声音穿透力不强,过于分散,声音缺乏强弱变化的层次感,高音发轻声时尤其困难,这种现象是因为口腔以下的共鸣腔体用得太多,导致喉音、鼻音、白声、羊声、颤抖声等。因此,在“花儿”演唱和发声训练中若能熟练地掌握整体混合共鸣的技巧,对提高演唱者的音量、音色、音高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晋炜,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23+46.
  [2] 管林.论声乐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33.
  [3]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甘肃分会.花儿论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4] 青海省西宁市文化馆.花儿集[M].西宁:青海省西宁市文化馆出版社,1979: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9001.htm